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传统航天产品研制模式下,各项产品保证工作随方案、初样、试样等阶段在系统、分系统、单机各层次逐步展开,但近年来,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对于产品保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首先体现在航天产品科研生产模式的转变。与传统的型号研制模式相比,新模式突出强调了"产品化",航天产品研制活动由原有的"订购方研制任务驱动"转变为"‘两总’抓型号、  相似文献   

2.
四、模式转型的总体思路与新模式设计1.总体思路分析我国航天型号科研生产能力的现状与差距,在"十二五"及后续时期,仅仅依靠扩大科研生产规模、增加科研投入等措施难以满足能力提升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因此,为解决不断增长的航天型号任务需求与现有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适应发展需求的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新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型号任务面临着高强密度态势。遥测系统作为型号任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型号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然而,由于遥测电子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造成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了满足当前不断提升的型号研制要求,圆满完成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同时促进遥测专业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科学发展,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经过大量的研究探索,提出一套适应遥测电子设备产品化需求的工作模式,并将其应用到研究所的科研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以来,航天型号任务快速增长,发射任务趋于密集,任务的急剧增长对航天器单机产品研制单位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以科研为主线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航天任务发展的需求,航天器研制单位需要从科研型向科研与产业并重转变,相应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也要逐步进行转型。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作为典型的航天器分系统及单机研制单位,随着不同阶段航天任务特点的变化,其科研生产方式经历了若干次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航天任务的快速增长对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十三五"以来,航天型号任务数量持续增长,针对高强密度的型号任务和研制、批生产、试验多线并行,传统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型号实际需要。为了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颁布了《航天型号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2017版),推动型号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重点提出了要加强面向产品的质量控制能力。为进一步适应战术武器型号研制与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在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宇航关键通用产品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宇航型号产品的任务需求和应用方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任务性质正由科研试验任务为主向应用服务任务为主转变,多型号、多任务并举及小批量生产、高密度出厂发射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为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我国宇航领域于2003年开始实施宇航产品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产品成熟度概念。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集团级的产品成熟度标准出台,使产品成熟度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宇航领域科研生产基础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宇航产品专业化发展模式构建的稳步推进,研究宇航产品在小子样研制情况下产品成熟度提升的需求已变得较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CZ-3A系列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为适应去任务化和组批投产的研制要求、满足连续高强密度研制发射任务的"新常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深入寻找研制短线及瓶颈,积极探索管理模式转型,实现了箭上电缆网的去任务化和组批投产研产模式转变,极大提高了产品研产效率,有效保障了型号产品研制交付进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后续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要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原有通用产品批生产经验基础上,积极研究推动航天器通用单机采购工作由项目管理职能向组织管理职能转变,深化推进通用产品"去型号化"成果在型号中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保障高密度发射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通用单机产品研制效益最大化,加速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家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任务复杂程度和难度的增大,为提升自身科研生产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产品化工作,建设产品体系,打造货架式产品,推动航天科研生产模式从"单星、单箭全系统研制"向"型谱化通用产品研制加型号选用系统集成"模式的转变。货架式产品是通用型谱产品的更高层体现,不仅具备型谱产品的通用属性,作为成熟度高、质量稳定且可以直接投产或交付  相似文献   

10.
正元器件是航天型号研制与生产的重要通用基础产品,多年来其研发过程一直走型号定制路线,科研生产模式为"以型号为纲、受型号任务牵引",由于一直缺少顶层规划,加上多型号应用环境下用户需求不统一,导致产品品种规格多样化。伴随着航天型号高强度研制、高密度发射的新形势,面对纵向任务要求及横向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宇航型号市场开拓力度的逐渐加大,使型号任务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为满足任务需求,实现产品配套能力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单位参与到宇航型号任务研制工作中,外协单位数量和规模也在随之扩大,这对宇航型号科研生产任务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入开展了宇航型号任务外协风险量化管理研究,以全力确保后续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装备任务正经历由试验向应用、科研向装备、系统向体系转型,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模式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传统的航天科研生产模式是以“型号任务牵引”的生产模式,造成了航天产品尤其是单机产品存在通用产品品种规格多,技术状态固化弱,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差,型谱化和通用性不足、型号重复研制,批量保证能力薄弱、成本和研制生产周期受限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适应航天装备多型号并举、研制批生产并重、高密度发射新形势的需要,笔者提出航天型谱建设新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军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涉及航空航天及战术导弹等领域.根据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型号任务研制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传统的单一型号研制转变为多型号研制并举;产品由单件小批量生产逐步向大批量生产转变;研制生产周期压力增大;产品的精密度和复杂度大大提高.航天型号研制任务特点的变化对研究院的物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航天型号项目的研制工作已从原有的"小子样"进入到"大数据"时代,项目管理模式特点已由原有的"任务需求总量固定,技术、产品成熟度相对稳定"转变为"任务技术要求新、总需求量大,项目间任务欠统筹、不同型号选用的同一产品技术要求不统一、研制成本居高不下"。在这种背景下,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项目中涉及到产品、技术的各个环节、细节以及管理的"经费、计划、质量"全要素进行分解,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确保产品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研生产任务面临着"高强密度"的态势,对计划统筹、能力布局、资源调配、质量管控和技术攻关等总体能力是严峻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院大力推进产品化工程,加强资源整合配置与优化,以适应多型号研制发展需求,达到快速研发、快速生产、快速借用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在此背景下,研究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管理与激励措施,充分继承和利用以型号为主的传统研制计划管理体系,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宇航产品普遍具有高要求、高风险和小子样等特点,这与保证宇航型号任务一次成功的要求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也使得经典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法难以充分满足宇航型号研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日益繁重,面临多型号并举与高密度发射、产品技术日益复杂、研制周期短、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研制队伍年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增长的型号任务,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以适应新时期"三高"要求为目标,以型号任务为牵引,结合固体发动机研制生产,深入梳理任务瓶颈短线,依托"双效提升"、产品化以及信息化等专项举措,创新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科研生产任务责任令管理和红黄牌制度,严格型号责任制落实及考核,全面推进科研生产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研究院生产能力提升150%以上,近3年型号任务完成率均为100%,管理效能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19.
单机产品是构成航天型号项目的基本元素,是航天型号质量管理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型号项目成败的关键。作为单机产品研制模式之一的新研单机,其在研制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和进度风险,管理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为满足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高自主控制、高可靠、高质量需求,大力推进系列新型单机产品的研制工作,创立一套完整的适应航天新研单机产品研制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正>航天科技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以型号牵引产品的科研体系,但随着型号研制质量要求提高、研制周期缩短、新技术和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这种科研体系已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如产品技术状态多、技术和产品不能有效共享,专业技术牵引产品自主发展相对较弱,资源重复配置与资源配置短板同时存在等。因此,有必要形成一套新的产品与型号并重的科研体系,围绕产品和技术进行资源配置,提高产品利用率;优化人力资源,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