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其集群发展能够强化农业产业集群和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在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区域的资源禀赋、产品的自身特性和一定的外部推力,知识的聚集、政府的推动、农业和制造业的需求等因素构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和城市化的内涵都是要素的聚集,二者存在很重要的内在联系。产业集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集群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文章从城市化动力机制方面阐述了产业集群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简要介绍我国产业集群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产业集群发展以促进城市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彬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8):95-96,17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也在各地发生,产业集群去地方化作为其中的一个过程在我国东部等较发达地区正在兴起。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去地方化的研究鲜有,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来梳理产业集群去地方化的内涵、动因,明确去地方化对转出区的区域效应,为转出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避免造成转出区产业空心化和集群网络破坏等现象,以保证转出区域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析外部性、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是产业集群活力的来源,又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结果。外部性、产业集群从聚集生产要素与产业方面共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园区经济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黑龙江省伊春市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推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加速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带动伊春整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产业之间的集群现象越来越明显。产业集群不仅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趋势之一,同时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企业的规模化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也与区域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中,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及相关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从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载体和国家财富积累的战略平台.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已成为省域县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极.集群的成长可加速城镇化和城市化,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1)可降低交易成本;(2)能够获得外部经济支持;(3)实现对劳动力的柔性需求;(4)增强创新功能;(5)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来看,我国目前的地方产业集群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主要以本地力量为依托,依靠自身企业聚集、孵化、发展而形成的内生型产业集群,和主要来自FDI在特定区域的聚集,依靠跨国公司的产业关联和产业链复制而形成的外向型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互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区域产业发展的初期,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获得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方面的竞争力,但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经济效应提高,提升区域品牌就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产业集群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它的逻辑在于,利用其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创新等优势,带动区域发展(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2002)。而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区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一个区域内是否只发展单一的产业集群,还是发展多种不同的产业集群。理论界的选择偏向于前者,比如发展“一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以安徽省汽车产业集聚为例,对安徽省产业集聚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对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对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镇组群是指空间上毗邻、产业类型接近、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多个资源型城市以及城镇组合而成的专业型城镇组群。其动力机制兼有城市群演进的一般特征与资源型城镇组群演进的特殊性。本文以山西省介孝汾城镇组群为例,从城镇组群空间演进的动力因素、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因素、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演进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城镇职能分工与资源型经济对城镇组群演进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化趋势,最后指出:资源型城镇组群必须走职能扩张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汪勰 《城市问题》2012,(9):50-54
通过中国城市群发展案例,分析了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主导产业辐射带动等三种发展类型的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提出城市群建设必须考虑与产业发展的平衡、协调和联动,必须与工业化、城市化、服务业相匹配,尤其是要重视服务业对城市群建设的纽带和支撑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并减少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的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学者的重视,会展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能同时带动多个经济面的发展。本文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会展业产业集群的正负反馈特征,对会展业与基础产业、产业政策等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会展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利用Vensim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制约会展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并以上海地区会展业为例,运行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产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并能够为区域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聚散功能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刚 《城市问题》2004,(4):52-55
城市之间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限制了产业集中,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不一致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有效整合,观念与知识的陈旧影响了发展机遇的把握.因此,需要更新观念和知识,完善市场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与城市集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户籍政策与人口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的大规模空间聚集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基于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通过本文定义的空间集聚度从大规模聚集角度描述了2004~2008年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变化,以及及主要子行业的空间聚集模式。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聚集核心区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空间聚集水平提高,呈现集中化聚集发展趋势;与制造业总体相比,多数子行业空间分布更加集中,更加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展现了子行业的多种聚集模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作用引发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聚集趋势,未来制造业空间布局应该充分发挥聚集经济的主导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和技术向制造业核心区流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化经济的进展,都市作为空间单位的重要性得以提高,都市机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集聚经济在都市体系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考察日本都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聚经济与都市发展的关系以及日本都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住宅经济5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当前问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林松 《企业活力》2012,(7):20-24
我国许多县域产业集聚区还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其内生性发展能力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市场化建设方面受到较多限制。要提升县域产业集聚区的内生性发展能力,关键是要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性技术创新网络。同时,通过加强循环经济系统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建立一个县域产业集聚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实现县域产业集聚区内生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