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金融纵横》2004,(12):27-28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质量的全面提高,金融资。短缺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金融资源的配置与经济发展不适应,加上经济质量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异地贷款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象江阴这样发达的地区.近年来异地贷款增长迅猛,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强烈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由于资金的管理以行政辖区为主,出现了异地贷款的管理真空。中央银行应从前瞻性和预警性出发,对异地贷款的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情况是: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后,资金的使用权就让渡给了客户,虽然这种让渡是有条件的(如约定贷款用途),但由于银行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对民营企业贷款主体,笔者认为贷后管理的重点应集中在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上.在异地客户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这种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异地金融机构贷款是指贷款银行机构与贷款企业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内,反映银行与异地企业的借贷关系.近几年来,随着股份制银行的不断发展,异地贷款业务蓬勃兴起,对经济金融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异地贷款情况,最近我们对湖州的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异地贷款(呼伦贝尔域外贷款)已成为呼伦贝尔市(以下简称全市)资金富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但异地贷款运行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难度大、贷款投放行业集中等问题,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地方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不断增加,异地贷款的占比越来越高。为加强对异地贷款的管理,有效地防范异地贷款风险,最近我们对延边州龙井市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异地贷款源源不断地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输入资金血液。本文分析了试验区异地贷款增长迅猛,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异地贷款管理真空、金融数据统计失真、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异地贷款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铭 《浙江金融》2004,(4):19-20
近年来,出于规避风险等因素的考虑,银行信贷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大行业等"大户"集中的趋势不断增强.但过分集中到"大户"的信贷资金所产生的效益并不高,甚至导致一些"大户"盲目投资,隐藏的贷款风险进一步加大.据调查,目前我市1000万元贷款以上的企业共450户,贷款总额为216亿元(其中异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多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量的60%.贷款大户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大中型企业集团和部分建筑、房地产企业.最大的贷款企业为1家电力公司,贷款总额达到10.8亿元.当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贷款管理,完善了风险控制制度,落实了贷款责任制,并采取措施,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和沟通,目前银行协同管理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8.
贾善耕 《济南金融》2005,(11):54-54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后,资金的使用权就让渡给了客户,虽然这种让渡是有条件的(如约定贷款用途),但由于银行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对民营企业贷款主体.笔认为贷后管理的重点应集中在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上。在异地客户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这种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周婷 《海南金融》2009,(6):82-83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打破区划限制开办的异地贷款业务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规模增大的趋势。异地融资无疑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空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也为贷款的有效监督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随着异地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如何规避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贷款业务的发展既是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对驻济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贷款业务的特点、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其成果与问题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袁志春 《时代金融》2009,(9X):144-146
农户离乡跨地区到异地从事种养殖等农业生产,农村信用社贷款给农户在异地从事农业生产,当农户贷款增多或农户异地生产增加的情况下,当地信用社或金融机构对这部分贷款将面临较高的管理成本或管理难度,农村信用社或金融机构如何克服瓶颈进行信贷创新,更好的支持在异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是本文的探索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郑毓 《浙江金融》2004,(8):14-15
异地金融机构贷款是指贷款银行机构与贷款企业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内,反映银行与异地企业的借贷关系。近几年来,随着股份制银行的不断发展,异地贷款业务蓬勃兴起,对经济金融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异地贷款情况,最近我们对湖州的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周宁是闽东的一个小县城,在这个人口数量只有20万人的高山县城,却有8万余人在长三角地区从事钢材贸易,每年有上千亿元的钢材交易量.据统计,截止2011年11月末,周宁县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发放异地贷款余额近10亿元,约占周宁县银行业全部贷款的二分之一,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8.5亿元.总体上看,周宁县银行对异地企业开展资金扶持实现了银企双赢.但从调查中发现,当前银行业机构对异地信贷业务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竞争和科技的进步,为贷款异地流动创造了条件。规模不断扩大的异地贷款在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缓解了贷款流入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问题,对促进贷款流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同时,贷款的异地流动对银行业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山西晋城为考察对象,对贷款的异地流动现象作一分析,探讨贷款异地流动对区域信贷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异地贷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银行盈利空间,分散了信贷风险,降低了营运成本。异地贷款对于银行绩效的改进对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目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经营范围普遍局限于本地区,应该鼓励其积极发展异地业务,实现资金跨区域流动。鉴于农村信用社与股份制银行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异地业务模式也应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异地业务首先在本市之内跨县经营,目标客户锁定县域优质中小企业,以银团贷款作为组织方式,根据客户风险制定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中小银行异地机构扩张速度过快,潜在一定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德州市的"中小企业融资超市"案例,认为中小银行先通过"融资超市"平台来开拓市场,当客户累积到一定规模时再设置机构,是异地业务拓展的稳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押品作为信贷业务中重要的风险缓释工具,其有效性和充足性直接影响到第一还款来源缺失时银行挽回贷款损失的能力。而采用异地财产、机器设备抵押或账户质押作为担保方式,押品本身具有难管理、专用性强、法律支持不足等特点,对于基层金融机构而言,易出现操作不到位和疏忽的情况,蕴涵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福建金融》2008,(6):42-44
近年来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异地贷款发展迅速,成为银行领域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本文以后发地区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归纳异地贷款的总体特征,分析其对区域经济金融的影响,并从背景层面、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银行层面对异地贷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后发地区要充分利用异地贷款的扩张趋势为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服务。  相似文献   

19.
近年以来,商业银行对高等院校贷款增势迅猛,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有不少地方出现了高校贷款"热".但应该看到,在"热"的背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以及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不到位或不规范的情况,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面临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20.
苗行 《河北金融》2013,(8):66-67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不断发展,涉及的关联企业逐渐增多,关联企业担保在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时有出现,这种担保方式增加了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难度,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风险控制管理此类贷款,潜在风险将大大增加.本文通过对关联企业保证担保贷款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信用社防范关联企业保证担保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