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商业健康保险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李鹏  刘婷婷 《特区经济》2004,(11):192-192
健康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空间非常大。一是我国正在加紧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1998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来,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迅猛。但从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来看,目前全国人口79.56%的非城镇职工、城镇中的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共计约11亿人未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这部分人群的巨大医疗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2.
贾倩  庄倩 《科技和产业》2023,23(14):48-53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但针对部分高额医疗费用,基本医保的报销水平仍然有限,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面向全体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将作为在更大范围分散风险的补偿手段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为此探究补充医疗保险对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 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构建两部模型进行分析探究。 结果表明,补充医疗保险增加了中老年人体检、门诊和住院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其在门诊费用支出。 因此,政府应鼓励居民购买补充医疗保险,以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无法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的问题,同时为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波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覆盖范围在迅速扩大。但医疗保障体系内部制度不够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医疗保险的需要。应逐步建立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和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特殊医疗保险、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等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难以覆盖广大群众和满足市场多重需求的情形下.商业医疗保险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快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可以使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文章对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定位,最后针对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清泉 《开放潮》2003,(1):41-42
医疗保险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98%的地市已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869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医疗保险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胡艳丽  叶子轶 《特区经济》2013,(12):105-106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运营数十年,但社会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健康保障,尚难以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这就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商业医疗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共性及区别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所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衔接的可能性,提出相关建议,促使二者有效衔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保障整个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基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信力。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增多,如何使基本医疗保险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杨爱群 《北方经济》2009,(17):92-94
但是,包括少年儿童、中小学生、老年人等群体在内的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这部分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缺乏制度保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构建和谐呼伦贝尔的进程中,加快建立配套的医疗保障体系,让包括贫困城镇居民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到医疗保险,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医疗保障需求,商业医疗保险必将发挥出对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商业医疗保险补充社会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实践中的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参保职工已由改革初期的几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8.4万人,其中市本级参保职工26万人,广大参保职工对医疗保险相关信息需求日益增大。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业务网络为准金融专网,从安全角度考虑不能与公网相接。一方  相似文献   

11.
《四川改革》2000,(8):4-4
近日。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改革总体目标。会议还指出。坚持这一改革目标,要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精神,结合青海实际,于2000年9月22日制定了《青海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01年底,正式启动了全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医疗保险工作取得了显的成效,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为深化我市国企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山市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4.
陈立金 《江苏改革》2001,(10):34-35
扬中市6年多来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维护广大参保职工的根本利益,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势的服务,是扎扎实实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序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田勇  张维星 《唐山经济》2006,(5):19-19,24
唐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医疗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基金运行平稳,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市医保中心继荣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集体一等功”以后,又荣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称号,面对荣誉的光环,他们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创业者的征程中没有歇脚的驿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致力科学发展,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加减乘除”,才能满足参保职工需求,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织牢健康:安全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颐 《江苏改革》2001,(9):33-35
自1995年国家在镇江市和九江市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改革以来,到2000年底,江苏各市、县都已制定出职工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从2001年起,全省将在前几年部分市、县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全面实施。然而,职工医疗保险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相当一部分参保人个人承担的医药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配套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配套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本主要讨论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作为我国前所未有的尝试,已在全国推行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管好医保资金,处理好医疗消费需求的无限性和医疗保险资金的有限性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破解的最大难题。其难点是资金管理部门与资金使用部门相分离,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着医保资金,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着资金。这一资金管理得好不好,关系到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是保证合理使用医保资金,确保新的医保制度平稳运行的关键。为此,管好医保资金可建立以下几道防线。  相似文献   

18.
王慧媛 《北方经济》2011,(22):87-88
进行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城镇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虽然改革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目前看仍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19.
张媛 《辽宁经济》2009,(10):58-58
医疗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福利制度,公平是医疗保险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其目标就是保证大多数人享有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险待遇。改善医疗保险的公平水平包括医疗服务的提供水平、筹资水平等。医疗保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有限的资源提供有效、适宜的卫生服务,尽可能满足被保险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田勇 《唐山经济》2006,(3):15-16
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1年启动实施,医疗保险网络系统一次开通运行成功,实现了从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到新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使这一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成功实现“软着陆”。经过2001年的顺利起步,2002、2003年的平稳过渡,2004年的迅速发展,2005年的调整提高,至今已形成覆盖范围广泛、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的和谐医保体系。为深化我市国企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医保中心作为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继2002年荣立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集体一等功以后,2003年先后荣立市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