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源于社会生活,现实生活世界是建构整个道德教育大厦的基础和原发性根基。道德教育只有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散发其迷人的魅力,显示出德育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乐记》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礼乐教化"是其音乐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具备治国安邦、稳定社会、调理人心的功能。《乐记》的乐教内容要求将"礼""乐"融合,推广乐音纯正的"正乐"反映出天人合一、感化心智、化名成俗的教育机理。这种音乐道德教育思想在隐性教育、情景教育、养成教育、生活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胜利  赵菁 《发展》2012,(12):99-100
文章论述了西方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认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道德教育是习俗的、社会的,中世纪,虽然道德教育与宗教实现了异化结合,但仍未脱离人们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以来,伴随着科技理性对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全方位影响,造成了现代人实存的本体性的生活矛盾:无法从超越的意义上把握生命真谛,道德教育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闾彬  华南 《理论观察》2007,(2):31-32
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应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为立足点,以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反思为基础,以具体的道德实践为手段,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培养自觉的道德主体为目标,并注重道德教育的层次性、生活性和时代性,来帮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晓霞  魏鹏举  方文 《黑河学刊》2013,(10):101-103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的现实精神生活需求相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以人为本,从现实生活中人的基本需要和人的实际状况出发,要有利于"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  相似文献   

6.
徐蕾 《中国西部》2014,(16):26-30
<正>近年来,促进社会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了社会的一大趋势。促进社会转型的首要因素便是调整人才结构,是让教育培养出能够面向职场、面向岗位需求、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化模式的人才。然而,美好的理想却被现实中的升学教育固化模式所阻碍。在"唯分数论"的大背景下,普高门庭若市,职高门可罗雀;普高仍以升学率为主,而职高则因为社会发展等原因,逐渐偏离教育发展正确的航线。  相似文献   

7.
孙秀丽 《理论观察》2007,1(6):58-59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但今天,道德教育部分偏离生活世界,造成道德教育结果的偏差.所以当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必须重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重建德育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即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现象大量存在、道德教育没有生活化.因此,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措施应当包括强化公民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人本化以及道德教育生活化,并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社会、家庭中去.  相似文献   

9.
面对着当前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窘境,即学校道德教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反观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却能够给予我们让学校紧跟社会的启示,即用更多的柔性方法如模拟社会情境、纯净的学校环境以及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衔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倾向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10.
胡见前  王继辉  陈桂芬 《黑河学刊》2013,(5):148-149,189
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对策是:充分认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坚持道德教育"三进"原则即道德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积极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各种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产生的渊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的差异等方面阐述了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同时,从道德教育离不开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必须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等方面明确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在联系,从而论证了将道德教育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工作计划,在心理教育过程中灌输德育的知识理念,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和优秀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制度环境和道德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培养人们"荣"与"辱"的道德情感,体现道德教育的人格关怀,加强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日渐严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道德中的不相适应性日益凸显。而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相比,隐性教育方式拥有更多优点,教育方式也广泛多样。为了使大学生道德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应充分发挥隐性道德教育方式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拓宽其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双重内涵。政治教育不仅是价值教育,更是真理性教育。坚持政治教育的真理化和实施途径的科学化,有益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和牢固的政治信仰。同样,面向21世纪,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环节的道德教育应当更加突出人格塑造的价值维度。人格塑造要始终着眼于高校青年学生的终身教育,并为其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以人格教育为价值维度的道德教育在今天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回归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世界,是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人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认识自然现象,理解体验社会的道德、法律、艺术等,通过与他人交往、个人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人格。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医学生素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医学-法律-道德素质教育新模式,即围绕医学知识教育同时,强化法律意识观念,提升道德教育水准.这不仅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以"仁爱"为核心传统儒家伦理的具体应用,更是构建文明和谐医惠关系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李杰 《理论观察》2004,(5):110-111
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四个统一。即: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统一;在目标定位上,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在内容选择上,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方法运用上,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阶级分析法将阶级关系(包括阶级对立关系和阶级"同志"关系)从由地缘、血缘、亲缘关系组成的现实生活中疏离出来,造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能为革命提供充分证据的新现实。而革命叙事是对这种新现实和革命逻辑的再现和摹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从一个虚拟的世界渐渐走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衍生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间的竟争也日益加剧.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逆转的趋势,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管理找到了一条出路.文章以Google为例,分析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压力管理三个因素如何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实现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20.
姚丽花 《魅力中国》2013,(11):266-266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它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所以,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学生,社区教育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