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金龙 《魅力中国》2011,(20):149-149
我国刑法中有关劳动刑法的规定总共是有4个罪名与“劳动刑法”有关:重大安全事故责任罪、强迫职工劳动罪、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恶意欠薪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凸显出我国有关劳动刑法的规定,还有些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中国刑法中国有关劳动刑法现状的分析,以及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提出了对中国刑法中有关劳动刑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追求罪与刑之间的价值上的对称关系。该原则有报应主义、功利主义等学说及学者观点支撑,在刑法学界影响深远。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得到确立与体现,在国际刑法中也被运用。研究该原则对完善我国刑法体制,使罪刑相适应原则真正贯彻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刑法在法律的原则、体系设置等方面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然而两国刑法又有着不同的领域。文中笔者援引中国刑法的基本理论,比照大谷实先生的观点,试谈日本刑法中的共犯与正犯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俊华 《魅力中国》2014,(16):320-320
刑法与刑事政策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关于二者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二者处于一种紧张、对立的关系。但在刑法实践中,又不能将刑事政策抛开。因此,在刑法的原则内,从实质违法性的角度来看,刑法与刑事政策是不可割裂的、统一的。具体来讲。刑事政策可以促进州法的适用,另外,刑事政策又不能脱离刑法的范畴。需要受到刑法的约束。本文将就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及其限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我国各地方多民族的法律需求,刑法授权省及自治区人大变通的权力,此项规定至今未被适用.本文在坚持刑法变通权是基于刑法的特别授权而产生,并且符合宪法规定的理论基础上;从罪刑法定原则、民族自治地方的现状、与国外相比较等方面论述刑法变通权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认为刑法九十条只具有兜底性的作用,而现令应该大力发展刑法变通司法路径机制,破除相关的体制束缚,才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刑事问题,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陈富兴 《魅力中国》2014,(11):299-299
香港缓刑制度是在吸收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缓刑制度之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比大陆刑法中缓刑制度更加完善。本文通过介绍香港刑法中缓刑制度的现状,内地与香港缓刑制度的差异,提出大陆刑法借鉴香港刑法缓刑制度的必要性及具体建议,以不断完善大陆刑法中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7.
修订后的我国现行刑法与79年刑法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内容上加大了对经济领域的调控与干预力度,特别是对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作了较全面的规范。本文拟就新刑法对企业运作的调控作有关论述,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明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自觉地以刑法为指导正确规...  相似文献   

8.
章惠萍 《特区经济》2014,(7):151-152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轮的银根紧缩都催生了民间信贷的井喷,而每一轮经济的宏观调控都伴随着非法集资类案件频频发生。当前刑法对危害严重的非法集资有规制的必要,但刑法应该把握合理的"度"。对非法集资案件,刑法适用应当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避免客观归罪。要加强刑法与民法、行政法的衔接协调,化解社会矛盾,最大程度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要转变刑法观念,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  相似文献   

9.
姜浩 《魅力中国》2014,(6):339-339
刑法适用技术是当今刑法应用理论中的新名词,它的范畴是刑法应用方法论。刑法适用技术是在认定了犯罪过程中的刑法理论应用的一个间接活动环节,这个环节不能脱离刑法方法论的引导,而刑法方法论又是一门研究犯罪方法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制约性,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地位、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的关系、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途径以及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制约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刑法的目的解释方法被认为是刑法解释方法之冠,在司法实践中,对维护刑法的正义性价值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刑法目的解释方法中对于目的的确定应考虑刑法的基本原则、内容和功能,进而正确适用刑法的目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浅析性权利的刑法保护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通过了规定强奸罪等,以保护公民的性权利。而在司法实践中女性采用威胁等手段与男性发生性关系,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着空白点。分析此种现象,以期对有关修改和完善《刑法》相关条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公民人权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人权就是尊重法律,保护人权就是捍卫法律。我国的刑法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其他法律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法",已成为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制度结构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因此,进一步强化刑法对人权的全面而有效的保障已成为刑法改革的鲜明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璐 《魅力中国》2011,(14):170-170,169
人性是支撑刑法善性发展根本性的要素之一,只有真正将“人”之概念的内涵契合于刑法之中,才能形成一部良善刑法。尊重人性为刑法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刑罚制度同样必须围绕“人”来建立。人性对于刑罚规制在于要求罪刑相当、刑罚适用的必然与及时。以人性为基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为路径指引,刑罚制度在此情境下能够凸显其人文关怀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吴梦娣 《理论观察》2023,(3):119-123
积极刑法观和持消极刑法观向来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两种观点的立场一直难解难分,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高空抛物罪”等一系列轻罪,这也是体现出我国刑法发展倡导积极刑法观的思路,针对轻罪立法也引起不少学者的讨论,高空抛物入刑既是积极刑法观的体现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针对高空抛物的“情节严重”要件法律尚未给出相应的标准,需要司法实践当中进行综合判定。高空抛物也存在与具体危险犯的竞合问题需要谨慎地处理认定,虽然我国倡导积极刑法观,但是不能冒进,而应当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醉酒驾驶作为一种过失危险行为,将其规定为犯罪有合理的基础和根据,一是能够发挥刑法预防犯罪的功能;二是与刑法谦抑性的精神相契合;三是并未违反信赖原则和允许的危险理论.因此,应该将其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以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犯罪现象不仅在数量上逐年上升,而且案件种类不断增多,细化趋势也很明显。自1997年刑法典颁布至今的刑法立法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刑法立法的犯罪化特点突出,非犯罪化占得比例极少,犯罪圈扩大化特点明显,影响刑法立法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主要对犯罪学的应然与实然之罪理论、刑法立法的谦抑性原则、犯罪圈扩大化的价值追求等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第13条是关于犯罪概念的定性加定量模式的载体,其中但书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书是对刑法总则、分则刚性规定的矫正与平衡。但书的所具有的出罪功能使得刑法之谦抑性活生生的跃然于刑法典中。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逃逸有关的问题成为交通肇事罪适用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在交通肇事逃选定义的狭隘性、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在刑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的功能冲突、刑法应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相似文献   

20.
费井学 《魅力中国》2014,(13):292-292
刑法中的拟制问题一直是法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如何理解和使用刑法拟制,也是刑法工作中最难把握的问题。本文从刑法中的部分明显的拟制条文入手,研究了刑法拟制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