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洋  孙文 《特区经济》2012,(4):113-115
本文以2006~2008年间定向增发中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进行资产认购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股东分别以现金认购和资产认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以现金认购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而大股东以资产认购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大股东的资产认购方式做出了明显的反应;认购资产的评估增值率与公司绩效呈明显的负相关。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定向增发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股东作为定向增发认购对象,会利用其拥有的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实现财富向自身的转移,针对这一现象,文章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环境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定向增发折价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梅 《改革与战略》2010,26(2):182-186
定价能反映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及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其折价可能是对禁售期、未来监控、挖掘企业价值信息、消极认购人放弃对企业监控或对管理层的私利的补偿,也可能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抑或是投资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估计,具体依各国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耿  杜烽 《南方经济》2012,(6):32-43
本文主要从控股大股东利益倾向和行为特征的角度,研究作为定向增发主要参与人的控股大股东对增发价格的影响。以2006~2009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增发价格的高低会受到控股大股东"隧道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的共同作用:隧道效应促使增发价格降低,利益协同效应则促使增发价格随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升高。同时,研究还表明,控股大股东隧道动机对增发价格的抑价效应一直存在,不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受到利益协同效应的削弱,而利益协同效应在大股东参与增发时则会受到隧道效应的弱化。这表明隧道效应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控股大股东利益倾向和行为特征的角度,研究作为定向增发主要参与人的控股大股东对增发价格的影响.以2006 ~2009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增发价格的高低会受到控股大股东“隧道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的共同作用:隧道效应促使增发价格降低,利益协同效应则促使增发价格随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升高.同时,研究还表明,控股大股东隧道动机对增发价格的抑价效应一直存在,不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受到利益协同效应的削弱,而利益协同效应在大股东参与增发时则会受到隧道效应的弱化.这表明隧道效应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肖万 《南方经济》2012,30(2):50-61
 当公司再融资引起股权结构显著变动时,其必然会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竞争和转移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资本市场会使公司股价发生相应波动。这种效应在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更为明显,因为大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股权进而公司控制权变动传递了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信息。采用事件研究法,本文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我国具有正的公告效应;但是,定向增发对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不同其公告效应也不同:使得大股东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定向增发其AAR和CAR最大,控制权强化类定向增发居次,控制权弱化类最后。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传递出了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变动信号,彰显了大股东控制在上市公司中地位突出的治理角色。  相似文献   

7.
当公司再融资引起股权结构显著变动时,其必然会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竞争和转移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资本市场会使公司股价发生相应波动.这种效应在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更为明显,因为大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股权进而公司控制权变动传递了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信息.采用事件研究法,本文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我国具有正的公告效应.但是,定向增发对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不同其公告效应也不同:使大股东控制权转移类定向增发其AAR和CAR最大,控制权强化类定向增发居次,控制权弱化类最后.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传递出了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变动信号,彰显了大股东控制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有关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业绩表现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将定向增发业绩分为短期市场效应、长期市场效应及长期财务效应三方面进行述评,基于研究现状对定向增发业绩进一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定向增发的融资行为,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欢迎,即使是过去定向增发股票没有被合法化的情况下,依然有许多公司采用。特别是在新的《证券法》出台之后,采用定向增发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监管力度不足、市场存在漏洞等问题依旧存在,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文章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动机以及增发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政府监管,企业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改善定向增发环境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昆 《特区经济》2013,(12):69-7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定向增发新股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主流,备受亲睐。本文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六年间宣告定向增发的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不同股票行情背景下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融资的市场反应。结论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的市场反应在牛市和熊市行情下存在显著差异。对此,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国资》2014,(11):58-60
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推进混合所有制。纵观近期推进改革的优秀实践者,主要涉及资产分拆重组、跨境收购、借壳上市、行业并购整合、定向增发引入战投等多种操作模式(见表1)。锦江股份:定向增发引战投2014年6月,锦江股份面向大股东锦江酒店集团和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进行定向增发。其中,弘毅投资拿出1 5亿元,获得上市公司股份12.43%,成为锦江股份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12.
余玮 《中国经贸》2012,(4):69-70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定向增发作为并购支付方式受到极大的追捧,通过向母公司或者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实现并购的案例层出不穷。本文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定向增发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为例,讨论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实现并购的利弊,分析得出定向增发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成为并购融资的有效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06年1月1日到2008年6月31日期间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有正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并且向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要好于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这一研究对检验定向增发新股的政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新财经》2006,(8):66-68
全流通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了更多的资本运作的可能,令人眼花缭乱的重组并购也将不断涌现。G金盘就提供了一个全流通时代大股东资本运作鲜活的例子,通过定向增发,大股东将其控制下的资产不断注入上市公司,从而成功实现资本套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11,(11):47-47
从2010年初到2011年初,共计有24家有限合伙企业参与33家公司定向增发40次,认购增发股份金额达到52.5亿元。  相似文献   

16.
李献刚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129-130
定向增发为什么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动因是什么?文章从上市公司资产增值、减少关联交易、公司控制权、管理成本、企业并购等五个方面给与详细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刚 《新财经》2006,(9):98-99
在新股发行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定向增发也毫不示弱,从募集资金规模而言甚至比IPO有过之而无不及。定向增发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并生的融资方式,投资者需要格外当心由于具有手续简便、成本低、时间短等优点,定向增发迅速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两市先后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定向增发计划,累计欲募集资金达1420亿余元。但同时,伴随着近期市场的调整和股价的下跌,已有增发的上市公司出现市价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存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应深入揭示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规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现状及其动因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2-2013年度286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增发规模、增发价格折扣率、增发目的存在正相关性,与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榆 《上海国资》2014,(11):67-68
2014年以来定增市场火爆异常,截至10月30日,A股共有329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已逾5000亿元。目前,定向增发已成为市场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就2 0 1 4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定向增发融资占市场融资总额的91%。川财证券研报提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1.存量市场扩张。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徐幸 《浙江经济》2015,(22):34-37
借鉴重庆及其两江新区经验,大力培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挥融资创新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公开市场融资规模,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探索设立重大项目定向增发的省级产业投资基金,破解重大建设项目融资难题,进一步对接政策性金融机构,充分利用长期低成本信贷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