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志宏 《活力》2009,(10):75-76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肩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但目前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学的功能及效果却未充分发挥出来,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由单—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高职体育教学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也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东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183-183
当前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尤为突出。在新课改也有明确的要求,在体育健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对促进教学,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丛培林 《中外企业家》2013,(2Z):174-175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建立和完善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训练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以外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柯万立 《企业导报》2010,(5):232-232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6.
艾海涛 《中外企业家》2013,(8Z):210-210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外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以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培养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还应突出职业特性,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主动服务专业培养目标,使体育课程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金文 《价值工程》2010,29(33):244-244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教学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高职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健康第一"的功能观、"改革创新"的发展观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参与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体育教育的"教育化"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总趋向。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实践路径包括体育教育内容的丰富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人性化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快乐与健康体育教育思想是指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的统一。快乐与健康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高职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学习作为教育的基点,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使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与健康体育。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但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唯一任务,否则就背离了体育教育的实质.尤其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学要发展与职业相关的观察能力和心理承受等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的使命。高职体育教学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如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体育教育者应积极构建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韩剑华 《价值工程》2011,30(1):253-254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注重短期效应、忽视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在体育教学中弘扬游戏精神,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热爱体育、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状况的最佳阶段,精力比较旺盛,思想比较活跃,因而认为自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存在着心理健康观念的模糊认识,因此高校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达到增强体质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唐铁锋  孙荣辉 《价值工程》2012,31(11):261-262
校外体育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重要教育环节。健康有益的校外体育教育对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校外体育教育是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促进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校外体育市场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能够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为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和学生个体多样化的体育健康需求提供便利,对校外体育教育市场开发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真正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刚要》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重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选择并确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运动水平,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把体育锻炼当作短期行为,只要最终考试能顺利通过便完事。教学中忽视长远效益,忽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忽视心理、社会两个领域素质的培养,没有把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彻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新的“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重技术教学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运动技术能力水平以及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为今后走出校门,走向“完全靠自觉行为来维系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华平 《中外企业家》2009,(3X):173-174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肩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但目前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学的功能及效果却未充分发挥出来,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高职体育教学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教学实践发现,快乐体育教学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要求,可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胡启权 《价值工程》2010,29(10):172-172
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内容之一,体育课程贯穿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普遍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基础上,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手段多为进行多模式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终生健身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重视培养体育师资等。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学并不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某一项专业的体育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本文以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起源为切入点,阐述学校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导致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职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高职体育教育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体育教学规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会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