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9)
公共权力腐败是各国政府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为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我国政府也不断加大公共权力的查处及惩罚力度。文章分析了公共权力腐败的行为,并在经济学角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权力腐败出现的原因,同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治理公共权力腐败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5,(24)
公共选择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而其中"经济人"范式则是将人的动机假设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被公共选择理论各流派所接受。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范式的完善解读意义凸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综述,其次对"经济人"进行了解读与评价,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腐败,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章炳麟在《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中提到"今之政府,腐败蠹蚀,其材已不可复用。"即是当时满清政治昏暗,政府官僚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政府干预是解决市场缺陷的必要手段。然而,公共选择理论从政府的“经济人”假设出发,揭示了“政府失灵”,即政府由于自身的局限,在解决“市场失灵”过程中,还存在着治理中的政策失误与低效率问题。有鉴于此,解决“市场失灵”之时规避“政府失灵”,就成为优化公共治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毕晓光 《消费导刊》2009,(3):241-241
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因构成了腐败的动力基础,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公共权力的异化)是造成腐败的体制根源,国有资源产权不明晰构成了腐败的诱致性因素,腐败活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的危害。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需要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更需要降低公共权力的可租性;建立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彻底变革、透明行政审批制度,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社区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化特征.文章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反思社区行政化的问题,从"经济人"假说、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角度来分析社区行政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社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拓宽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途径,积极引入非营利组织,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良性互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权力代理人腐败的经济学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将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纳入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的研究。从经济人角度分析政府官员腐败的根本原因,选择实施腐败前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和收益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腐败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对腐败预期成本和腐败预期收益两方面分析比较后所做出的主动性行为选择。进而得出预防控制腐败行为的根本方法,一是增加政府官员实施腐败行为的私人成本,二是降低其腐败所可能获得的私人收益。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与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逻辑、规律,这种研究主要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即每个个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假设前提只是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而不适用于非市场问题,特别是政治、社会领域的决策问题。但在奥尔森看来,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他们都有使自己行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都符合"经济人"的行为假定。这种观点也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适用于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的理性行为,同样适用于公共选择领域。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转型中管理学人性假设的范式转换的视野探索离退休人员治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式.导致离退休人员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根本来说由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背后隐藏的片面的“经济人”预设所致.因而本文提出了“复杂性社会人”为内涵的人本治理范式,指出:只有促进离退休人员治理模式的建构,以满足离退休人员作为“政治人”、“经济人”、“社群人”、“实践人”等不同身份所产生的不同需求,才能最终解决离退休人员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为主线,构建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三环模型,建立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方格理论,得到9种契约治理模式,并对其中5种常见模式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探讨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模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代理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经济人",强调显性契约治理;管家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社会人",强调隐性契约治理;事实上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是完全可以融合的,管理者是"复杂人",同时具有代理和管家两种行为,因此不仅注重显性契约治理,也要注重隐性契约治理;短期而言,家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但长远来说,强隐性契约治理、强显性契约治理,即"强强模式"是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我国营销道德失范的现实入手,运用博弈论、期望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经济人"假设基本原理分析营销道德失范的原因,并就营销道德失范治理提出了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寻租"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了政府采购中"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政府采购中"腐败行为"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从降低"寻租"预期、规范委托代理关系两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郜得方  韩川邦 《华商》2008,(22):77-7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学派对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模式——韦伯的理性官僚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批判主要集中在官僚制的限制民主、压抑个性、效率低下、应变力差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行政生态学角度对这种批判进行再审视,新公共管理所作的批判只是在表层采取了与官僚制不同的形式而已,实质上是对理性官僚制的改进和回归。官僚制仍有其生命力,尤其是在行政环境与新公共管理发生地截然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理性官僚制不足的状态,应建构如下的行政发展模式:汲取理性官僚制的合理内核,同时有选择地吸纳新公共管理的部分建议,实现中国公共行政的超越——走向后官僚制。  相似文献   

14.
郜得方  韩川邦 《华商》2008,(21):77-7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学派对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模式——韦伯的理性官僚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批判主要集中在官僚制的限制民主、压抑个性、效率低下、应变力差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行政生态学角度对这种批判进行再审视,新公共管理所作的批判只是在表层采取了与官僚制不同的形式而已,实质上是对理性官僚制的改进和回归。官僚制仍有其生命力,尤其是在行政环境与新公共管理发生地截然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理性官僚制不足的状态,应建构如下的行政发展模式:汲取理性官僚制的合理内核,同时有选择地吸纳新公共管理的部分建议,实现中国公共行政的超越——走向后官僚制。  相似文献   

15.
崔宝玉  张忠根 《财贸研究》2007,18(5):24-28,58
文章从理论的视角尝试性地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与农村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地方政府行为"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有扩大公共投资的行为倾向,从纯"经济"层面分析,这种公共投资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回报率,即具备所谓的"后发优势",最后探讨了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地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潘艳艳  任繁辉 《商》2014,(46):113-113
当前社会腐败问题已不容忽视,国家也在加大力度打击各种腐败行为,腐败已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腐败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国家审计机关是国家反腐倡廉的关键职能部门,承担着反腐倡廉的责任.本文在对国家审计在腐败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进行简单阐述后,进一步分析了国家审计对腐败治理的作用及作用途径,发挥作用中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魏振香 《商场现代化》2005,(26):147-148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腐败、官僚、权钱交易现象,其本质就是经济学理论上的"权力寻租","寻租"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与普遍不满,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公众对国家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心程度日渐高涨。在公共治理中,政府审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或者政府审计将往哪个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公共治理的进程,已经成为一个学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一、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指出,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等原因不能行使其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随着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看腐败现象仍处于高发多发的相持期,形势仍很严峻.究其权力腐致的主要根源是:传统"贪渎文化";权力主体的需求本能:公共权力体系及腐败的低成本.治理权力腐败,应采取建立净化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和高标准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权力滥用成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晓莉  李郁芳 《江苏商论》2011,(10):153-156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在公共治理理论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治理及公共治理的概念、公共品的市场化改革对治理的影响、网络式的公共治理结构、公共治理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作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