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应该由三个系统构成:市场约束条件下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政府监管系统和社会监督体系。中国国有银行业监管不力、效果不好并不在于机构设置如何,而是在于内部控制机制落后、政府监管理念不清、社会监督环境不成熟和国有银行垄断局面没有打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989~200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监管效果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并对银行业监管进行维度细分。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业监管总体上是有效的,促进了银行业业务规模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经营效率,降低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水平,但具体到监管的维度上,“政府拥有银行的比例”检验效果不明显,“市场力量参与监管”不是很理想,还需要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监管统计是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管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支撑,在银行业专业监管机构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建立以法人为主体、以风险统计为核心、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国际接轨的统计制度和建立银行业统一、标准、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现代银行监管对监管统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监管须排除受利益集团干扰的可能,以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其总体目标。银行业监管者以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作为实现监管目标的主要手段,但这两种监管手段对银行业、消费者以及社会整体的福利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哈伯格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实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银行业监管者为维护银行产业利益而偏离了监管目标,即中国银行业监管目标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浪潮中,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这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国际化。但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又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风险,在加剧与中资银行竞争的同时,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制提出严峻考验。如何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控制风险又不至于窒息市场,促进本国银行业的发展又不丧失主动权.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戍为我们监管外资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衡量银行业监管体系有效性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并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体系进行了评价,认为无论从静态或是动态指标看,现行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均不足,应该从机构设置扁平化、监管人员专家化、前瞻性的市场规则、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以及公共关系等角度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业务机构的全球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人才引进的高端化、经营管理的灵活化及监管与法规的国际化等。目前,我国银行业与国外相比,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因此,应采取进一步开拓传统重点市场、加速开发新市场、严格经营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监管等有效措施,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我国银行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对银行的监管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激励监管理论将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分析了银行监管中外部的“代理人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机构缺乏明确分工、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有限、监管行政力量突出等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在监管者与银行、存款人与监管当局之间应设计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以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实现银行业监管目标的微观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这是银行业监管的宏观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银行业机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银监会成立之初,刘明康同志就提出,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重点是:管法人、管内控、管风险,提高透明度.即银行业监管部门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使银行业机构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机制,严密的内控管理机制,全面的风险控制机制和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这四个机制构成了实现银行业监管目标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管资源,进一步发挥基层银行业监管机构效能,是银监会成立以来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基层银行业监管组织体系设置与绩效现状出发,在分析影响基层银行业监管工作效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基层银行业监管机构效能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破除小微企业贷款障碍、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一直是困扰银行业及其监管机构的难题。通过对从贷款申请到贷款收回或核销7个流程的分析发现,小微企业"环境差、成本高、风险大、赢利小"是导致银行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重要原因。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现实途径是银企分类对接、建立小微企业档案资料库、完善担保中介、提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  相似文献   

12.
摘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做担保时,同样也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进而妨碍银保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因此,如何有效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决定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综合运用市场均衡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相关经济理论,分析融资性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和监管引入外部信用评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融资性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监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银监会的成立为新世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银监会成立后的中国银行业监管走向,据此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欧元区已经拥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银行业监管却是各国各自为政.随着货币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欧元区银行业的区域一体化与银行监管地域性分割的冲突将日益突出.为此,统一监管实务,加强货币区各国监管信息的交流与协作,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体系和共同的危机处理机制等是协调冲突的有效手段,也将是欧元区货币当局面临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5.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用报告在查询和使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隐患,如各银行不区分违约原因机械地执行评价标准,金融机构对客户未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信用报告不能区分客观失误和主观恶意违约,个人信用保护意识不强,异议申请处理环节多、周期长等。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督促银行业机构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异议信息处理效率,加大征信宣传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国民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银行业的结构、行为与市场绩效进行分析 ,认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 ,国有产权占绝对垄断地位。国有银行的垄断来自传统惯性、行业进入管制与较高的退出壁垒。从行业集中度指标判断 ,我国银行业现存的产业化进程迟滞、行业规模不经济、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制约着整个银行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一旦政策性进入壁垒放开 ,高效的进入者将对原行业成员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威胁。同时 ,法律规制不力、信用低下、信息不对称、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制度框架 ,导致银行业市场竞争不足、市场行为异化。要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竞争加剧,银行改革将迎接全面开放检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考验商业银行,加重银行业市场风险,综合经营将从试点走向推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协同理论的引导下,重点论述了银行监管协同的基础(市场失灵、法律的不完备性、银行风险)、协同的出发点、协同的动因、协同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协同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对银行业监管的协同应用思路进行了搭建和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新颁布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对外资银行的主体运作,包括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申请设立条件、逾期开业的法律后果、分支机构设立、业务品种以及市场退出等方面,均做了许多不同于中资银行的规定。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会出现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监管难度加大的现象。我国应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的超国民待遇,重点发展合资银行,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立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外资银行主体运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业在入世后的开放进程中,市场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中资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银行业的结构性进入壁垒较低,但是行政性进入壁垒依然较高;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较高集中度的寡头垄断竞争态势,这一竞争格局对未来的银行业发展对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