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工业化、城市化是每一个社会必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促进工业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但仍然未能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山西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关系的分析,提出山西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也迎合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以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和重要着力点的系统部署。文章以我国11个沿海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明确不同类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最优方向,应是沿海省市乃至我国其他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今后一个时期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采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对1953-1978、1979-1995、1996-2011三组时间段内城市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分析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1953-1978年间,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受工业化驱动,而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在1979-1995年间,能源消费受城市化影响很大,但是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在1996-2011年间,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驱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作了理论和现状分析,然后就宁波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农民收入增长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地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城市化初级阶段的地区主要采取城乡统一的制度安排——户籍管理、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土地经营、公共财政。城市化中级阶段的地区除要求城乡统一性制度安排外,还必须保证连接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服务设施。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地区要求实行城乡统一的制度安排、连接城乡的基础设施和针对农村地区的干预性措施——特色产业、居住方式、文化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丰富内涵及二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传统计划体制下中国城市化模式限制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今应当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和强化城市的聚集功能,更加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般变动模型作为标准的变动模式,结合1985年-2004年国内关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方面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关系和工业化内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发现: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符合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但城市化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就业推动。现阶段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促进农村工业城市化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立,新疆地区的交通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南北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2001—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交通运输投资对新疆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北疆的经济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整体和南疆,非农产业比重和国际贸易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北疆明显高于南疆,而城市化率对南疆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认为合理规划投资南北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疆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以及招商引资,对于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7年—2016年"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3个省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5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混合OLS模型,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沿线省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增长起到抑制的作用,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U"型的关系。从而得出"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应该根据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自身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劣势出发,最大化的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中国地级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进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该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相对于其他地区和产业,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地区、沿海地区和交通网络中心地区,对交通依赖度较高的“交通密集型产业”、缴税较少和效率较低的“非期望产业”,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更强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此外,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开放均能促进企业进入,且两者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是相互强化的。地方政府应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协同;在积极推进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协同改善影响营商环境的其他各种因素;积极对接国家交通网络布局,合理布局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人口始终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因而,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是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内涵的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更为重要的是,从农业和农村与工业和城市的新型关系角度看,新农村建设能够为城市化夯实基础,更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城市和乡村、农民与市民之间物质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体削、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劳动者技能、居民生活方式和观念、居民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对接,从而有利于降低实现城市化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良性联动,从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视角却未能提供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差距演变的合理解释。本文基于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视角,探究"央地"财政关系对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激励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视角,可以较好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后各地区之间人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差距的演变趋势;(2)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在均衡各地区投资差距方面的有限作用,主要体现为财政净流出的显著抑制作用,以及财政净流入促进作用的不显著;(3)在财政跨区域配置作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起到抑制作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激励层面,应重视"央地"财政关系的双向流动特征以及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政体制与市场机制运行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各地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交通可达性的改善,轨道交通改变了土地区位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沿线及站点区域房地产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城市空问结构调整及区域功能优化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是应用空间引力模型从不同区域层次对轨道交通与城市房地产发展的空间效应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空间效应影响,从经济圈层次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对城市房地产的空间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交通供需不平衡是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城市建设部门和交通部门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图缓解供需矛盾。但实践表明,单纯依靠扩大交通供给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的,欲从根源上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还需从优化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产业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各个产业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产业区与国外的差距拉大、产业区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速度太慢等问题。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推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灵魂,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乡镇企业+小城镇”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不相一致,直接导致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间接地又发展和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国家要加大投入,城镇注重发展实业,努力建设“农民城市”,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把软环境建设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环北部湾经济圈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两廊一圈"的提出,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带动经济的需要,是促进区域合作和集聚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构建沿海城市群的客观基础已经具备.为此,必须在产业选择上根据各城市的区位特点与资源优势调整产业侧重点,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旅游业、房地产业和边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区域布局上建立海洋资源开发经济协作区.同时,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1995年~201t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全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域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线性递增的关系,而在其他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过了拐点,所以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不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不过其拐点很低,所以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增长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和工业化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文首先计算了2000年—2012年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接着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各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间发展协调程度较低;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速率相比较快;城市化发展与第一、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协整关系,与产值结构没有这种关系;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城市化发展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但由于两者之间协调不佳,就业结构优化没有良好地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应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并采取合适的宏观策略以保持甘肃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良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对连云港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加快相关制度改革,加大第一产业投入,推动制造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基础建设,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连云港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