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深入演进和全球服务业的加快转移,服务外包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重要发展机遇.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既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转变经济贸易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层次和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课题.对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小企业》2007,(12):8-10
服务外包,是企业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服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服务外包,是卢湾区主动接轨国际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也是突破资源瓶颈制约,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区政府抓住发展机遇,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区服务外包发展,结合实际,制定了加快卢湾区服务外包发展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百安居与IBM在中国市场进行IT外包的成功经验,对湖北发展服务外包业具有深刻的启示。作为中部地区大省的湖北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企业的经验,在发挥优势、联合开发、差异化竞争、抱团成长等方面加快提高服务外包承接力。  相似文献   

4.
熊彦 《中外企业家》2013,(3S):49-4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与往来越来越多,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展起来。中国的对外服务外包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将就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3,(3):151-15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正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这为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发展方式提供了历史契机。随着服务外包的不断推进,武汉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然而,通过武汉经济执行报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武汉在全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的服务外包产业的探析,发现武汉的服务外包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知名品牌的缺乏等问题。这就需要在重视服务外包的发展质量前提下,努力在服务外包业的企业人才培养、融资环境、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领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积极利用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服务业转移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新兴的服务外包业务。文章首先分析近年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对上述两种方式的比较,侧重分析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最后结合离岸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的新契机,得出我国应积极利用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栗战书 《活力》2007,(1):4-6
服务外包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支柱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实现产业升级、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培育财源的重要途径。当前,我省正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举措,如何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高我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承接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各类服务外包将成为中国吸收外资新的领域,中国将积极创造条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自20世纪以来己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最快、效益最显著的重要产业。例如,在OECD国家中,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30%;而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制造业极为发达的国家,其制造业中间投入部分的生产性服务所占的增加值比重不断升高,且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原材料等实物投入的增长速度。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已成为世界经济转型调整的重要特征。加快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增加产值和创造就业,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同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具有低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但同时,基于我国国情而言,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必须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不能盲目的复制先进国家的服务外包发展道路,应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已成为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领域,得到迅猛的发展。银行业务服务外包从转释风险转变为通过服务外包改变业务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服务外包成为当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新方式,也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方式。青岛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其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独特的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客服其制约因素,把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作为吸引外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江苏企业管理》2009,(6):46-47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为大力支持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提高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服务外包市场前景好、规模大、发展快,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布局的新趋势,积极融入此趋势必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服务外包的实现前提是标准,且运行效率取决于企业标准化的水平.目前国际服务外包标准的数量不多且均由美欧主导,我国企业的服务外包标准化意识与能力均较弱,影响了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为此,需要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分类引导,积极培育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为我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浩 《经济界》2008,(6):31-34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日益迅速。在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而服务外包成为继制造业外包之后的新一轮产品内分工的重点内容的国际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想融入全球化,分享国际分工的好处,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要以比承接制造业外包更加积极、快速、坚决的态度来承接服务外包,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我国政府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制定国家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战略性承接策略、完善各种评价体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完善知识产权环境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在以服务业转移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服务外包成为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现代信息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因此,对国际服务外包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国际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的影响。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应用SWOT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劣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杜鹃  李严锋 《物流科技》2008,31(6):134-13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性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之中。服务外包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时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尊对我国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出一些建议和政策。希望对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服务外包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业态,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们的对策。我国应将发展服务外包业提升至战略层面进行谋划,积极进军KPO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相似文献   

19.
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和热点,在我国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必须按照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梯次结构;建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吸引海外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加大政府对服务外包人员培训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产生了广泛的经济影响,就业效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江苏省是较早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省份之一,目前具有三大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服务外包的发展增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产生了工资和知识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应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充分发挥其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