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来来往往     
(新西部)编辑: 看了关于“上学”的话题,我很难过,西部的孩子真要上不起学了?!现在学费太高,不光是大学,老百姓承受不起,后果不堪设想!! 在国外,教育收费是和社会人均收入相适应的。美国学费最高,大学是2万美元,加上生活差不多 3万,因为美国人均收入25598美元(1997)。在日本学费加生活费是美国的60%,可人家毕业挣的也多,本科毕业生试用期月工资就八、九百美元,大专生也750美元以上,高中毕业试用期是700美元以上。德国的学费比日本低30%,澳大利亚比德国还要低。我们人均收入城市里不到600…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近日公布了该国的《第三个经济展望纲要》 ,即2001~2010年经济展望纲要。展望纲要指出 ,马政府将致力于加强经济基础 ,提高国家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2020年实现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马政府在《纲要》中确定的今后10年经济增长率为年均7 .5%。在此期间 ,政府将重点促进知识经济、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增长 ,使这些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政府将确保低通货膨胀率 ,稳定物价。根据《纲要》规划 ,马来西亚人均收入到2010年将比现在翻一番 ,达2.36万马元(约合6213美元 …  相似文献   

3.
[韩国《朝鲜周刊》11月8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第四,韩国人均收入2万美元……这是自1992年韩中建交15年来两国获得的成绩表。两国的经济交流并不停留在单纯的贸易领域。在此过程中,中国跃升为经济大国,而这种交流成为了韩国进入发达国家的动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南朝鲜经济管理的突出特点是:追求高增长率而忽视微观的协训发展。南朝鲜曾提出“要出口商品达100亿美元,人均收入要达到1000美元”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南朝鲜内外人士的注意力。这一口号作为一个经济目标,早已达到了。然而,它却掩盖和歪曲了南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2月20日】现在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日本的1/3,人口是日本的10倍.所以,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日本的1/30。实际上,中国的人均GDP是1200美元,日本是3.5万美元(2004年的数据).中国当局的计划是,今后人均GDP每年增加7%.就是说10年中使人均收入倍增,20年翻两番.到2025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但是即便到那时,也不过相当日本今天人均GDP的1/7的水平.所以,再过20年,中国经济才能刚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实现目标的道路未必是平坦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锦州市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8亿美元,1994年底,有“三资”企业186家,实现产值4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外贸出口完成16.7亿元,四年年均递增21%,自营出口创汇完成4213万美元。这一切表明锦州市的对外开放工作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现在,辽宁省把我市作为辽西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肩负起这一历史任务,为振兴锦州的经济,市委在年初召开的七届十次会议上提出,全市要实施开放牵动战略,以开放牵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重要举措。 实施开放牵动战略,是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形势下做出的明智之举,是借鉴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正确抉择,是充分利用国家加快环渤海地区对  相似文献   

7.
李实 《浙江经济》2023,(4):17-19
中国未来要实现三大目标,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本世纪中叶经济发展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逐一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加速经济增长。据测算,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GNI)要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则需要每年保持7%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8.
杨文进 《浙江经济》2012,(16):29-33
进入2012年,浙江省经济可谓是喜忧参半。喜者,浙江人均收入按国际标准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些地区如杭州、宁波的人均收入则分别达到12447、12074美元而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忧者,是经济增长日益乏力,今年一季度的增长率只有7.1%,全国排名近乎垫底。实际上,这一喜一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是喜的必然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均收入的高水平也就是意味着所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高成本",在技术水平没有相应提高的情况下,相对竞争力必然不断下降,由此出现浙江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也就再正常不过。更严重的是,这种情况还仅  相似文献   

9.
唐钧  张时飞 《发展》2003,(1):42-47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平均9%以上的速度连续20多年飞速地发展。到2000年底,按银行汇率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美元,这是中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20多年来,中国人的收入水平确实大大提高了。贫困规模和贫困程度明显减少。话题一: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00年底,按银行汇率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美元,这是中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在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个人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持续、协调、稳定地快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各国的瞩目,国际上不少经济专家和知名人士,预言21世纪,将是亚太的世纪,而中国将领先赶上先进发达国家的行列。1994年将是关键的一年,最好机遇的一年,也是全面改革,扩大开放,打攻坚战的一年。改革和开放是不可分割的。改革推动开放,开放促进改革。现在全国已实行全方位的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要完整地、实质地、规范地建立起来,与国际市场接轨,必须进一步全面的、充分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只有前进,不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0%左右,城市人口约3.9亿。我们要在21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城市人口则将达到约7.5亿。这就意味着,在今后50年,大约还要有3.8亿人进入城市,我国的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将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末叶,改革开放的催化,使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但由于粗放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曾引以为豪的过时模式,饥不择食的混合应用,在获赐物质文明短期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生态环境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创伤。资料表明,我国生态恶化在加剧,全国土地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士38%,每年以一万平方公里面积递增;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每年以2460万公倾面积递增。这对仅有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3%人口的中国,21世纪的粮食…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设想,我国将于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这一战略设想,我国的基本现代化与2050年前后的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是一致的。因此,正确认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搞清楚2050年前后的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基本状况,是我们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标准的重要前提。一、正确认识和科学界定“中等发达国家”是目前科学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迫切要求随着小康目标在全国的普遍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奋斗目标就是现代化,各地区制定经济…  相似文献   

14.
本期聚焦     
马来西亚雄心勃勃 要在未来30年里实现翻一番人均收入最终达到1万美元。首大楼是马来西亚人努力向上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印尼灯具业去年产销量持续上扬据印尼照明灯具同业公会(APERLINDO)的有关人士指出,印尼的照明灯具业去年的销售量增长10%,预计2000年的销售量增长幅度将达到15%;产量高达134.7万个,主要产品为节电灯泡、日光灯和普通灯泡等。 印尼照明灯具同业公会预计,未来5年灯具出口量将持续增长。1995年印尼照明灯具出口额为1.6亿美元,1996年增至1.75亿美元,1997年增至1.9亿美元,即使1998年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仍保持增长,达到2.25亿美元。1999年的出口额为2.4亿美元。 目前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对外开放,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到上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第一个大局”。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使其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要实现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在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启动“第二个大局”——实施西部大开发。2000年初,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老挝拟从中国进口中小水力发电设备据老挝国家广播电台2月7日报道,近年来,老挝积极发展电力事业。现在国内电力除满足自己使用之外,还向泰国输出,每年可赚取2200万美元的外汇。老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12座水力发电站和1座火力发电厂。目前已有4座水电站...  相似文献   

18.
林华 《西部论丛》2005,(12):45-47
在持续了1/4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作为财富效应之一,中国的高收入人群数量也迅速增长,习惯于在欧美发达国家为最富裕人群服务的、通常门槛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也开始叩击中国市场之门。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漫长的世纪,总有那么几次改写经济发展历史的机会。老牌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凭借最初的工业革命强势崛起,美国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制衡全球经济,日本和德国则赶上了一个制造与消费的黄金时代。现在,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现代经济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要素。它通过与其他生产力要素相结合,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它不同于劳动、资本等要素随投入量的增加报酬递减,而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技术的发展及其外溢效应对社会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当前美国“新经济”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使得美国经济在低通胀、低失业的情况下持续增长。1999年美国互联网经济的产值达到5239亿美元,竟比1998年增长了62%。如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要想加速发展,摆脱落后状况,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规律,并自觉利用它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