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差异测度指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空间误差模型等研究了2004~2014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绝对差异呈现持续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呈平滑扩大趋势;2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性显著;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收入,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之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变量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城镇常住人口比率的提升对缩小经济差异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18):199-201
水资源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对本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多集中于可见的、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蓝水资源,忽略了绿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绿水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景观协调和平衡的重要水源,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利用生态水文学原理可以积极地保护、维持和改善自然景观,指导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管理高效正确运行。本文在遵循生态水文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兼顾生态和经济有序共生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以期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区差距,主要是指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包含了地区间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的差距.近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的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不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地区差距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马微 《企业导报》2015,(6):37-38
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针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归纳分析了制约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该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预期,为各级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研发机构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县域财政作为最基础的地区财政,对县域地区的社会经济及财政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为实现十八大内容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对县域地区的财政经济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启先 《公司》2001,(1):6-7
建国50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虽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至会地处西南、西北的10个省、市、区,其国土面积占全国 50%多,人口 1/4,但经济总量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还不到全国的15%,按人均计算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一半左右和中部地区的70%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一个国家的地区经济必须大体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而且对进一步扩大内需,增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全国经济比较快速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也很不利。因此,党中央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就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7.
农业与畜牧业转换对西北历史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方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曾经经过多次的转换。这种转换对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发展起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为此,在西北大开发和西北地区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历史与现实的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转换对西北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物流业增加值区位熵来看,西北物流业区位优势明显,西北五省的物流专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区,物流基础相对薄弱,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进程的逐年推进,西部地区要想取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物流业的依赖。本文运用区位熵理论对西北五省区的物  相似文献   

9.
保险业具有经济补偿、 资金融通、 社会管理等功能,对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了延边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的同时,研究保险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如何提高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韧性系统发展测度——基于中国288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韧性建设是城市发展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的体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城市韧性发展指数框架,并对全国288个城市的韧性系统建设进行了测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发展韧性发展存在系统建设及地区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文化韧性和社会韧性成为短板,西北、东北地区以及中小城市成为我国城市韧性建设的薄弱地带.结合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和挑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韧性系统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激活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韧性,聚焦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优化社会治理、增强城市社会韧性,筑牢底线保障、增强城市环境韧性,深化品牌思维、建设城市形象韧性等.  相似文献   

11.
彭璐 《科技与企业》2012,(24):393-394
江苏省作为全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未来的人口变动必然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而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结合了江苏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江苏产业的特点,从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出发,探讨江苏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丽莉 《现代企业》2023,(1):183-18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社会整体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乡镇地区经济水平也更是获得了极大地提高。乡镇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以往经济落后的特点较为突出,随着国家的支持和社会整体的逐渐进步,使得乡镇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支持和各方面保障。但是一直以来的乡镇地区发展过程,在财政管理方面有关工作的实施缺乏完善和创新,财务管理相对混乱,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实施,也影响了乡镇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因此需要重视和进行相关财政管理方面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大小将决定着项目的风险和成败。为了更好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地区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就需要根据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科学的确定评价内容,合理构建指标体系,正确选择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方法。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中,避免一些常规评价方法中的随机性和评价专家主观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的大背景,分析了诱使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的各种因素,在对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种种变化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揭示了民族社区发展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对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同样对高教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陕西作为高教大省,其区域经济一直在全国20多名徘徊,在西北五省区也并不靠前,尤其是西安市以外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更不理想,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特征不甚和谐,要实现陕西省地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科教兴市(区)之路,以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等教育带动地域工、农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地方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浅山地区是大都市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地区,其农村由于区位、自身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的不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内部空间差异。本文基于北京浅山农村地区存在内部空间差异的假设,利用村一级的详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相应的空间数据库,提取、构建影响北京浅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因子体系,利用改进的聚类分析模型对该地区农村进行了类型划分,将这一地区的农村划分为典型农村、远郊型、近郊型、城市化型四种类型,并根据各类型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分析,提出浅山区农村城镇化与产业升级的一般序列。  相似文献   

17.
<正>唯有将三者结盟,采用西北和西南板块融合的渐进式扩散效应,才有可能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带动我国整个西部的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西部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成渝经济区——中国西部经济实力最强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中国内陆经济开发战略高地,包括陕西省  相似文献   

18.
县域企业经济发展战略从总体上决定了一个县以经济为主的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指导原则和谋划。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从战略高度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全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公平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问题。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上升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也会产生障碍。本文利用1994年到2010年全国分东中西部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但是西部与中部差距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战略腹地的中部地区,受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影响,现代信息服务业起步晚,整体实力偏低。人才、技术、资本、政策环境是影响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挖掘并消除其发展过程中的成长上限,是促进中部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