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创新型国家概念和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了国际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四种典型模式,即综合知识创新模式、学习赶超模式、国家创新体系支撑模式、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面创新协调推进”模式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爱萍  高爽 《价值工程》2012,31(19):262-263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未来我国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界定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分析了他们的基本特征,探讨了他们成长的规律。这是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要达成这样一个目标,科技创新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增强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学作为科研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同时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以往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考察,研究选取了突出当前国际化进程的17项指标,构成了区域科技人才国际化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的发达地区表现出了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各区域国际化创新环境的发展不均衡.针对不同发展实际,要重视离岸创新合作研发引领的全球智力环流价值链,探索构建世界一流科技创新数据智能评价系统并提升国际人才社区职住条件以适应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和区域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集聚与城市适宜性密切相关.在梳理创新型人才和城市适宜性概念内涵基础上,剖析了城市适宜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的影响机理,并从自然、经济、社会、休闲等方面综述了城市适宜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的影响;分析了芝加哥城市适宜性对创新型人才集聚影响的典型案例;从前瞻性视角提出研究展望,并对中国城市创新型人才吸引方面提出了案例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省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围绕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政策规定,明确提出了"加快集聚高端领军人才"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工作要求。目前全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到4000余人,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对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型城市作为知识化的产物,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根据城市的自身经济现状,结合国内外创新型领军城市的成功经验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城市创新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取长补短,为决策提供依据。国外创新型城市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代表学者有约瑟夫.熊波特和比特.霍尔。国内"创新型城市"的提法开始于21世纪初,盛行于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之时,代表学者有杜辉、北京创新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霍正刚 《物流技术》2012,(21):478-480
探讨了物流创新人才概念以及培养物流创新人才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当前部分高校在物流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理念和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批物流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振兴企业 走创新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创新”一词不断被人们提起,国家出台了相应税收激励、创业投资和政府采购等各项法规鼓励企业创新,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王运洪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工业强市论坛”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问题,对我国在创新方面的差距作了初步分析,研究了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特征与环境,并根据研究成果,针对突出问题,提出“讲、比”活动是新时期企业创新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城市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空间形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持续深入,创新型城市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立足于本土语境,通过对我国近10年来相关研究的回顾,对国家战略引领下的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建设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应解决实践中的"标杆化"泛滥与理论研究"政策性"缺失的问题;在国家整体创新战略的空间组织结构调整中,应与"城市群"研究相互融合支撑;应突破现有创新型城市评价实践和研究的"同质化指标困境",由"项目评价"转向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评价"。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物流创新人才概念以及培养物流创新人才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当前部分高校在物流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理念和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批物流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都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洁 《企业活力》2009,(5):54-56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小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2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创造了66%左右的新技术和80%的新产品,以及70%左右的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已成为我国创新的主体。任何创新活动都是由人来开展的,没有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本文以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企业、科研单位、社会"四位一体"机制为载体,探索基于ICC-CDIO途径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稳步推进:一、必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二、创新的基础是学习,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人才,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寄希望于青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一发展目标,通过对石家庄市科技创新型高端人才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认真把握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聚焦培养目标,突出能力线和机制线,富集信息、广纳良策,重点解析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针对科技领军人才及科技创新团队培养管理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石家庄市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培养、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系统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驱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率,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创新型人才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对科技人才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如何深化科技人才引领农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阶段,我国经济正在步入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的转换期、结构升级优化的调整期、创新驱动成为主力的政策消化期,三期重叠的社会"新常态"时期。面对经济发展的现状,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监督的重要机构,要适时调整工作目标与思路,对审计的职能进行新的定位,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保障作用。本文根据经济的新常态政策,针对我国国家审计的理念、职能、方法、目标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探析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