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构建多形式的碳排放模型以及测算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本文考察了多重因素特别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较为稳健地表明,城市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经验分析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且拐点为62.05%,但对其他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显著提高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国有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但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现时期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率接近62.05%的情况下适度放缓其进程;适度降低对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及外商直接投资,以降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并同时考虑以上诸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机影响变截距面板GARCH(1,1)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具有随机影响的变截距面板GARCH(1,1)模型,应用基于面板数据的拉格朗日乘数(LM)法对该过程的GARCH效应进行检验,并给出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MLE),最后对我国5个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构建了面板数据条件异方差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性及其意义,得到比固定影响模型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8年~201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文章采用估计动态面板的SYS-GMM方法,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高端技术创新的影响。结论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明显抑制了我国的高端技术创新;入世(WTO)减弱了外资直接投资对我国高端技术的溢出效应;2004年的专利执法改革明显增强了FDI对我国高端技术的外溢。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1987年—2004年间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和六类污染指标排放量的重心移动路径进行描绘和关联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并无直接的影响。并通过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在39类工业行业中的比重,以及这些行业产生污染排放的状况,从原因上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包含环境管制和人力资本变量的企业区位选择模型,利用1997-2007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经分析发现除了传统的市场规模、公共设施配套和劳动力成本等影响因素之外,环境管制强度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较高的人力资本则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兴龙 《企业导报》2012,(15):15-16
本文根据1999年至2010年间上海的主要经济数据,利用相关性系数和回归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一些能够加快城市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首先以全国各省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碳排放的整体作用方向,然后利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大;就不同省份而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均会使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发生变化,且相对而言,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分析了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增高是由于我国能源的高速消费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由此得出,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外商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贸进出口量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而言,当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对碳环境影响呈恶化作用,而滞后项的碳排放效应呈现清洁作用;当期的进口贸易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滞后期抑制了低碳经济的有效进行.进一步对碳排放模型进行分区域分析后发现,我国碳排放的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且东部地区的正动态性最大而中部的正动态性最小.文章最后分析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周边省份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制定的地方政策促进了污染排放;环境规制依旧是减少污染排放的强有力手段;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污染排放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有效抑制了污染排放,进一步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人口密集度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污染排放,而技术创新可有效抑制污染排放。分区域检验表明,当将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时,不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促进了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外国直接投资和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污染物的排放量的角度出发,同时相关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文章利用1991年~2007年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从污染物排放和处理(达标)的两个角度对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污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作用不一致,在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同时增加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但能够提高对二者的治理水平,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外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如何影响中国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在比较了三种估计面板数据的模型后,我们选取了针对本文最优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进行解释。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与中国区域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实际情况恰恰是FDI投资是不均衡的,这部分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而也导致了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因此,可以考虑相关政策的倾斜,使得FDI的整体效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影响碳排放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水平不断降低,碳排放量最大的地区集中在西北地区,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北京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科技创新对地方政府竞争驱动碳减排存在门槛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区和不同的产业发展水平下,地方政府竞争与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趋良竞争”,强化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推动产业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我国1983年至2008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计量经济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铁路运输里程、外资前期累计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劳动者工资、城镇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率高低一直是政府十分关注的宏观经济指标,并且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就业是我国政府外资政策的直接目标之一。本文以我国各个省市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88~2005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FDI对我国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东部地区而言,FDI对就业有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湖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等数据,通过运用OLS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虽然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弹性系数不大,即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很小,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不同;对这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1985~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恶化;而短期来看,本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滞后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恶化。文章建议今后我国利用外资不仅要注重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以缓解日益紧张的环境污染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实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基于2001-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截面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实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物流产业推动效应弹性介于0.103 4-0.249之间,回归结果显著为正且稳健.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分析FDI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影响作用机制,然后定量探究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FDI对我国CO2排放产生消极的规模效应和积极的技术效应,而在结构效应方面影响不显著。因此,要构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以降低CO2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