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世伟 《活力》2012,(8):127-127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当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传媒已不再是公众获得新闻信息的唯一渠道,互联网、微博以其迅捷的传播方式,往往成为许多新闻消息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张敏 《活力》2012,(21):95-95
平时总是能听到有的记者在说缺少新闻选题,仿佛除了"跑衙门、泡会议、抄文件、上网络、靠电话"之外,就很难找到新闻选题了.其实,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人,就是需要增强新闻发现力,具备一双新闻眼. 所谓新闻发现,是指从大量的事实、信息中,捕捉、筛选出有新闻价值的过程与功夫,被称为新闻发现."发现"是一种专业能力,无论医生、地质工作者、还是新闻工作者,所有工作的关节点,尽在"发现"二字.发现得深与浅,多与少,决定着工作的好与差,决定着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新"三现"论的提法,即新闻发现、新闻表现和新闻实现.新闻发现是新闻表现、新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新闻表现、新闻实现是新闻发现的体现与结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各媒体间关于同一新闻的报道,由于策划角度、水平不同,从而使报道的角度、深度、效果各有千秋.因此,新闻策划成为报纸间综合实力的体现.报纸必须善于策划、运作,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闻的传播进入品牌化的经营,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自身要具有创新的能力,因此对新闻编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行业中的新闻编辑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注重提高新闻编辑能力,通过提高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提高新闻编辑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艳丽  魏绪东 《活力》2006,(3):188-188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者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者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者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是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去发掘线索、捕捉有价值的新闻,必须具备对新闻事实多方面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有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也就是说要具有迅速判断和预见能力,要具有发现新事物的洞察能力,要具有在平凡中捕捉亮点的能力,而要具备以上能力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培养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7.
鞠红梅 《活力》2013,(24):72-72
看似“信息大爆炸”,实则新闻趋同更加严重。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焦点却非常集中。新闻热点的单一、新闻语言的贫乏、新闻选题的跟风,其背后是媒体挖掘新鲜新闻能力的匮乏,媒体从业者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  相似文献   

8.
李建平 《活力》2013,(15):114-114
“新闻敏感”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广播电视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分析获得全国大奖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优秀新闻作品,就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它们都倾注了作者炽烈的情感,是作者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挖掘,凭着敏锐的新闻意识去捕捉。通过典型的事实报道,使新闻价值要素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庄震 《活力》2012,(18):118-118
一、新闻敏感的内涵与表现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对现场人物和事件所含价值的感知力。新闻敏感这一词汇起源于西方新闻界.又被称为“新闻眼”、“新闻鼻”,中国最早使用这一词汇的是著名新闻教育家徐宝璜和新闻摄影家邵飘萍等人。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都希望自己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捕捉到好新闻,多发稿发优稿。那么什么是新闻敏感呢?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什么是新闻职业敏感呢?职业敏感就是职业人"及时、迅速地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一种特殊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1.
王丹 《中外企业家》2013,(3S):213-213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不仅要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和"控制者",还要成为信息的"加工者"和"整合者",其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实对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孙佳薇 《活力》2014,(3):74-74
近年来,一些地方党报坚持紧紧围绕中央和地方党委工作大局,不断探索新闻改革之路,积极创新办报理念、办报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为焕发传统媒体生命活力做了有益尝试。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新时期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相比,以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来衡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从新闻传播规律出发,改进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党报的新闻宣传,提升报道质量,增强可读性、权威性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乡镇论坛》2011,(22):9-9
日前,安徽省首批乡镇新闻发言人集中亮相长丰县。今后,长丰县还将分批次安排这些新闻发言人去国内一些新闻院校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增加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批专业的新闻发言人队伍.  相似文献   

14.
周莉 《活力》2012,(18):126-126
发现社会中蕴藏的新闻.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采访能力,即新闻发现力。此种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这与新闻从业时间的长短相关.一般来说是成正比。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新闻从业时间较长,而新闻发展力并不强,只能发现一些显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钟春霞 《活力》2011,(12):203-203
随着媒体竞争加剧.各媒体间关于同一新闻的报道。由于策划角度、形式、水平不同,从而使报道的角度、深度、效果各有千秋。因此,新闻策划能力高低成为报纸综合实力的体现。一张报纸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善于策划、运作,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新闻策划要深入报道主题突出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尹莹 《科技与企业》2014,(18):136-136
高职生的创业能力决定了创业的总体水平和创业成功率。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创业能力普遍较低。胜任力是人力资源的新概念。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到高职生创业者的培养中,通过胜任力模型研究高职生创业能力,从而对其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周汉城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178-179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文章就如何提高企业组织学习力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邰政文 《价值工程》2014,(12):156-157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德尔菲等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民营企业家胜任力一般模型。包括4个维度的19个要素。民营企业家的胜任力模型,在评价、选拔、任用合格、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现有民营企业家胜任能力的提高、评价和激励也有推动作用;对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实现发展跨越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9.
徐晓红 《活力》2012,(16):124-124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决定新闻写作的成败、新闻写作是第二次新闻采访。记者从事实搜集线索,确定采访路线,实施采访活动,到进行新闻写作的全过程,因此,形成事实-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发布传播完整新闻传播的流水线,在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上,先采访,后写作,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20.
于立新 《活力》2013,(4):166-166
“新闻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而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几年当中的也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要逐步学会这样的本领: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并从“小”中看出“大”来,从“形”中找出“神”来,这就是新闻敏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