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郁英 《魅力中国》2011,(5):276-276
百褶裙是彝族最大的特色,内涵非常丰富,以百褶裙为代表的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开发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又培育了支柱产业。我们可以以服饰为桥梁,将博大精深、古朴厚重的彝族文化搭起了走出来凉山,走向市场的崭新平台。随着现代人的视野不断开阔,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文化深层次的挖掘,要适应文化变迁,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瑶瑶 《开发研究》2012,(5):123-126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主导趋势。以小凉山地区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老民族,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彝族人民,就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休养生息,并创造了独放异彩的民族文化,而彝族罗罗虎文化是彝族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罗罗"是现今彝族30多个支系中的一个主要支系.所谓"罗罗",彝语是"虎人"的意思.彝族罗罗崇拜虎,不仅视虎为自己的祖先,自称虎族或虎的后裔,所居山水名虎,并且认为自己死后化成虎.他们相信通过对虎的顶礼膜拜和祭祀,就会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而获得庇佑.因此,一系列对虎的崇拜之情就在彝族罗罗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也在彝族风俗中留下较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其中的水西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水西彝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水西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对毕节试验区水西文化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分析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要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发展水西文化旅游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对游客的独特吸引力造成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体验当地民族风情,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彝族文化主题酒店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突出了自己的特色以吸引顾客,是游客需求升级和酒店体现核心竞争的产物,是酒店行业新的发展形式,并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向。通过对以彝族文化为主题开发的西昌美丽阳光国际酒店进行深入研究,详细了解其经营情况和行业现状,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彝族文化主题酒店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彝人古镇     
《中国老区建设》2009,(6):F0004-F0004
彝人古镇是革命老区云南楚雄市新近开发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是楚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浓郁彝族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7.
王艺 《西部大开发》2011,(12):15-16
介绍了弥勒县的概况,分析了在发展旅游中遇到的一些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要发展生态旅游,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的西北部,与云南和贵州接壤,是一个拥有38万人口的多民族聚居的位于省际边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生活着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汉族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9%.隆林因拥有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服饰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此外,还拥有天生桥水电站拦河而成的水域面积排名全国第五的湖泊天湖和全国唯一的黑颈长尾雉保护区--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自然保护区.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山水以及独特的地理区位为隆林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建设大西南无障碍旅游圈的节点城市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彝族山苏支系是彝族20多个支系中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元江县、新平县、峨山县。本文以峨山县彝族山苏支系为调查分析对象,在调查该县山苏支系人口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该县塔甸镇大西村人口教育现状为例,进行了相关分析,探索了该县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素质和促进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弥勒县保平酒店,是’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定点接待单位,省级旅游定点饭店,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定点接待单位,红河州旅游饭店协会会员单位,并被省旅游局评为’99世博会优秀接待单位。酒店占地约4000平方米,位于弥勒县城弥小路,西大门与昆河二级公路相连,东接老城区,南接县西区开发综合贸易市场,北接红河卷烟厂,是弥勒县城重要的商业娱乐中心。保平酒店是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会议、停车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综合场所,它是您餐饮、休息、娱乐的理想场所。保平酒店餐厅设有包间,进餐方便,宽敞明亮,服务独…  相似文献   

11.
尹梦霞 《特区经济》2012,(5):134-136
从国务院推行"连片开发"的扶贫模式以来,全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在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暴露出不少突出问题。本文以我国最大的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大小凉山彝区"的普格县的实地调研为切入点,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连片开发"扶贫模式的利弊进行透视,提出完善连片开发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汪杨 《上海经济》2011,(9):48-49
楚雄州毗邻云南省会昆明,区位交通优越。背靠省会六百万人的客源市场,加上经昆明前往滇西黄金旅游线的上干万海内外游客,按理说客源没有问题。然而,在云南旅游发展的舞台上,楚雄一直是配角,并逐渐被边缘化。楚雄并不是没有旅游资源。这里是世界恐龙之乡,这里是东方人类故乡,这里是中国彝族文化的大观园。然而,低层次、小规模的旅游开发,使楚雄的旅游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有影响、有规模的旅游景点、景区,楚雄在滇西旅游黄金在线似乎已经被淡忘。如何在旅游产业中突出重围,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13.
杨裕民,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人。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著名造纸专家。  相似文献   

14.
宋强玲 《乡镇经济》2009,25(1):24-27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造福与民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文章通过对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大凸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红 《中国西部》2006,(1):50-55
阿坝县共有43座寺院,囊括了藏区的五大教派及伊斯兰教,是一个有着浓郁宗教色彩的地方。这里一年一度的“莫朗钦莫”节已成为神与人、僧与民同乐同庆的美好日子。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驿邮转型以裁驿归邮的形式展开,分为清末与民初两个阶段。清末邮传部推动的裁驿归邮,受到多重条件的制约而未能顺利实现,驿邮关系处于功能上替代、形式上并存的不完全替代状态。邮传部虽未能实现驿邮转型,在与约束条件的博弈选择和互动中,却也推动了邮政的有效增长。民初交通部继承了邮传部驿邮转型事业,通过邮政建设解决了清末裁驿归邮遗留的难题,完成了传统驿传向新式邮政的转型,实现了治理工具保留服务国家治理功能的同时,更多地向公共产品转变。邮传部与交通部面对驿邮转型问题,尽管初衷和政策态度是相近的,缘于约束条件不同,举措各异,效果也不尽相同。邮传部和交通部推动驿邮转型所采取的方式和举措,是清末民初政府职能转变的表现,而这种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代表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嬗变亦是近代社会转型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初期,长垣县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大量当地人外出打工。在打工中,他们不仅提高了技艺,还学习和掌握了产品运作的过程和商机。在当地政府"回归工程"的大力感召下,完成初始资本积累的民工回乡创业,由此启动了长垣工业迅速发展的进程,创造了"长垣模式"。分析长垣的发展进程和剖析"长垣模式",不仅可以借鉴历史经验,保持长垣的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不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长垣模式"和"苏南模式"、"新温州模式"证明,地方政府是决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主体。  相似文献   

18.
卢石  晓岚 《中国西部》2006,(4):78-81
蜀汉高士李意期,云游来到老龙山,风云际会二百年,留恋风景不思还,潜心修道广宣传,四方游历称游仙……昔日游仙今安在,识得绵州美娇颜?  相似文献   

19.
管友桥 《特区经济》2009,(2):180-181
县域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尽管湖南的县域经济仍然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已经开始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布尔津美丽的喀纳斯湖畔,久居着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生活在深山密林和辽阔的草原上,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几乎与外界隔绝,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其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被人们称作“林中百姓”,世有人称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