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人民币离岸市场则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及当前人民币仍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前提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促进我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最优选择。简要分析了我国离岸业务发展情况,我国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发展人民币离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崔璐璐 《商》2013,(11):134-13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国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经济状况。为了提升人民币地位,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已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而要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条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首先,文章将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两个基本的概念进行区分和逻辑上的探讨。其次,分析人民币实现自由可兑换的条件:汇率伸缩性、利率市场化、外汇供给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失业问题。再次,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替代方案:美元离岸业务。最后,基于以上所有的利弊分析,给出中国经济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日益频繁,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国际上已有的离岸金融中心对所在地区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章在解释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内涵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进一步完善离岸金融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亚洲经贸关系的加强,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必然走向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国要在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和资本管制的情况下,走区域化的道路,选择适当的路径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中国现实的经济情况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发展过程。但人民币区域化是我国在近期可确立的较确实可行的目标。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必须要保持在亚洲的领先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要发展金融市场,消除金融隐患。加强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直接投资,加快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为人民币最终走向国际化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回顾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分析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陶士贵 《财贸经济》1992,(12):30-34
长期以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阳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中国对世界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强的今天,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不公顺应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的世界性潮流,而且有利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结,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外贸经济效益,大量吸引国际资本,促进国内经济合理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声誉,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加快金融创新以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目前资本项目管制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人民币在实现国际货币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比如,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还不健全等,这些都将决定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会一蹴而就,针对这些障碍,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采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升,边境贸易助推人民币区域化,货币互换为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提供了制度安排,离岸中心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服务平台,人民币国际化在各个领域已经形成共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关键货币——美元持续疲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中国应利用人民币升值通道期,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实现;利用石油价格的下跌期,推动重要能源的人民币国际计价;利用中国全球贸易地位,树立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跨境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清河 《商业研究》2012,(4):143-148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凸显。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该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尤为重要,及时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对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的基础上,考察了四种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DCC-GARCH model, this study considers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exchange rates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in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2010–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icies concern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such 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onshore exchange rate, and offshore exchange rate. In terms of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s the daily trading band was gradually widened in 2012–2015, the onshore exchange rate followed the offshore exchange rate more closely.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functioned as a managed floating role. It stabilized onshore and offshor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while allowing partial marketization. After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on August 11, 2015,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plays a benchmark role based on a more market-oriented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It makes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regain pricing power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Further, it promotes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vertheless, with the slowdow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narrowing of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the RMB is under pressure to depreciate, and its volatilit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主动国际化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冲击。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倒退。而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率先走出了此次危机。近期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抓住机遇推行早已提上日程的人民币国际化。本文以后危机时代这一非常时期为参照,探究了人民币首次主动寻求国际化的政策转向,即从被动国际化转向主动区域化,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炜瀚  杨良敏  徐铮 《财贸经济》2011,(1):108-115,137
中国能否随着石油买方地位的不断提高,实现并不断扩大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现实问题。本文构建理论框架就中国十大进口来源国对于美元、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态度以及双边贸易差额情况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同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以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具有很大的可行空间,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作用,进而将其作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跨境结算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合作不断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计价功能初步发展。但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仍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跨境使用与贸易需求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功能发展不协调。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的真实需求,重点发挥人民币在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以大宗商品为突破点,推动人民币计价功能提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现已成为必然趋势,并形成相动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而人民币国际化在内外动因的作用下,面对基本条件欠缺和国际化程度较低的现实,尚需要通过层次深化的三个阶段和空间扩展的三个步骤方能走完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18.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by introducing a number of concrete measures to boost the RMB’s status on the world stage since 2009. The ongo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being promo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analys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We hypothesize that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lays a broad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push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ward. An internationalized RMB, we argue, will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regionalization. Thus, RMB regionalizat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step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hould not only push the RMB to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China’s framework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but they should also integr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refore, a win–win strategy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both China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重货币国际化结果,以占全球贸易计价结算比重、外汇交易比重、国际债券比重、外汇储备比重等相关指标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而忽视货币跨境流动放松过程,即一国货币的跨境流动自由化程度。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包含进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过早过快放松本币流出入会引发经济金融风险,某些情形下进程比结果更值得关注。构建人民币跨境自由度指数涉及强度赋值、项目设置和权重确定三方面内容。在梳理2019年第2季度前我国货币政策基础上,对2008年至2019年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证券投资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以及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度进行评估,并以美国近5年各项目下的资金流动平均占比为权重,构建了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化指数,考察2008—2019年人民币跨境流动自由化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较快,跨境流动已得到很大程度放松,而且人民币流入自由程度显著高于流出自由度。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持续遵循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先流入后流出、先机构后个人、先大额后小额、先风险小项目后风险大项目的次序,提高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稳定性,降低无序流动的投机风险;严格管控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衍生品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流动,并依据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审慎监管能力进行调整;大力提升经常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高非居民间的人民币使用频率和使用规模;充分评估各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流动和本外币兑换自由度,提高两者的协同匹配程度,降低因两者不匹配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