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雷  顾瑞鹏  邢雪  吴涵颖 《征信》2022,(1):36-44
在梳理大数据征信的前沿文献、研究基础、法律规制、算法框架等基础上,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和小微企业征信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征信赋能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等大数据征信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推进技术融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大数据征信...  相似文献   

2.
社交网络数据征信,已被国外所采用,特别是在小额贷款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我国也在积极探索.但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社交网络数据潜在的风险,使得将社交网络数据征信的质疑之声一直存在.社交网络数据的安全性、社交网络数据评价有效性、人们对社交网络数据侵犯个人敏感信息的担忧以及人脉关系被用于信用评级数据会造成贷款歧视等问题成为社交网络数据征信的主要障碍.本文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实践,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敏感信息保护机制、保障社交网络数据有效性等措施,探讨社交网络数据应用于我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桐  庄清岚  李悦 《征信》2021,39(12):46-54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个人破产制度助力"诚实而不幸"的自然人经济再生,有效保障了债务人的基本生存和经济发展权利.合理的自然人征信机制能够持续监督破产债务人,在明确破产资格、划定自由财产和强化失权效力上发挥重要功能.反观个人破产视域下的自然人征信机制,存在信用信息采集范围狭窄、专门信用评价规范缺位、信用评价监督管理乏力等问题.基于实现个人破产制度法律功能的需要,探讨全面收集、合理使用和信用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个人破产征信信息的采集范围,设置以破产自然人为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构建贯穿个人破产程序的征信信息应用规范,从而提升个人破产信用体系的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征信系统)是世界上人口和机构覆盖面最大的征信系统,实现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全国交换和共享,成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信用风险、改善金融环境的基础设施,也是金融机构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的重要工具,为国内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征信系统应用进一步加强,征信系统自身的法律制度缺失、非银行信用信息共享、数据质量问题日益显现。借鉴和吸收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征信系统建设中有关数据采集、数据征集、数据质量、法律制度建设上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征信系统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读个人征信法律关系,从内涵上阐述征信数据的开放,对征信数据主体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征信机构征信数据的价值评价,明确信用信息之上对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中的对个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法律保护以及确认征信数据主体对信用信息的适度控制权,从而将征信活动作为一种创新的法律行为而纳入法律框架,规范征信活动,维护良性的征信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6.
征信体系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欧美的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是征信体系成功运作的制度保障.征信体系的法律框架应明确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主体应知悉包含有他们个体信息的数据库的存在;须建立调查处理数据争端和及时核查、更正错误数据的机制;关于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征信体系的监管框架应包含的主要因素有:对征信体系中信息的许可使用政府当局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尤其对涉及个人的信息;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建立高效运作的执行体系:消费者教育与普及推广信用文化.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征信业的经验,作者给出了我国建立征信体系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晓冉 《征信》2021,39(12):55-61
将个人征信电子数据用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时,其效率明显高于纸质文档.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电子数据的泄露、滥用已逐渐成为公民信息安全之殇.通过数字签名、生物识别等显性特征,强化征信电子数据的个人权属.研究加密传输、区块链信息共享、安全储存等在电子文档中的应用,加强对个人征信电子数据的技术保护,并通过立法规制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中对个人征信电子数据的收集、分析、泄露等行为.逐步加强对个人征信电子数据的权属、技术、法律的保护力度,才能增加公民对其信用信息安全的信任,进而提高信息化效率.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逐步优化征信数据要素,有利于促进个人征信数据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为其了解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我国征信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征信市场初具规模。但与信用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征信经营活动缺乏统一遵循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难以获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现象与不当采集和滥用公民、法人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何珊  梁峰  马小林 《征信》2016,(12):38-40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信息对征信信息数据库建设的作用逐渐被社会公众所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征信行业在信息采集方面仍存在信息来源单一、信息不共享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在严格审核信息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扩大数据信息采集来源,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同时,完善征信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征信主体隐私,加快建立规范的征信数据采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蕾  王雪 《征信》2016,(8):34-38
当前,我国互联网征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互联网征信具有的全新征信服务理念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征信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互联网征信面临的业务风险及其发展局限也不容忽视.因此,应注重完善互联网征信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建立相应的接口规范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专业化数据公司,提高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互联网征信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运作的典型国家,借鉴美国个人征信业的监管经验,对于规范我国民营征信机构的市场化运行、完善我国征信业相关法律体系、保护公民隐私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通过多举措合理引导民营征信业发展、完善征信业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式来促进个人征信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金融》2013,(4):49-50
一、什么是征信业?为什么要制定《征信业管理条例》?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川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余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渗透到各行业和各领域,征信业也不例外,"一切数据皆信用"的理念带动了传统征信方式向大数据征信的转变。5G技术的应用影响大数据的数据规模、信息获取维度、信息开发平台、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为大数据征信业带来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大数据征信业带来挑战,如征信监管制度不健全、"征信业务+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大数据技术运用能力不足、信息共享与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在5G新兴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征信法律体系、法律监督机制、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大数据征信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征信活动在信息收采集、传播、使用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信息主体的个人权益,伴随征信业务的快速发展,由于有关法规缺位、征信行为亟待规范,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不力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征信活动中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制度框架的建议,以期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约束对信息主体权益给予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互联网征信、大数据与区块链的概念和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征信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信用信息采集覆盖率不够、维度单一,央行征信系统与互联网系统数据平台无对接、数据不共享,征信信息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面临风险,互联网技术与管理有待提高,互联网征信行业监管难度大等,提出了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在互联网征信中应用的建议:高覆盖率、多维度拓宽征信数据采集范围,增强数据隐私保护,促进数据平台对接,降低信用交易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15年8张互联网个人征信公司牌照的申报验收,我国的个人征信业务正式迈入大数据征信的新阶段。本文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征信时代我国个人征信行业面临的数据来源广泛、市场发展多元化和产品应用场景多样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信用主体权益的保护、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及信用机构的准入与评价等方面的挑战,并对个人征信业务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提出推动征信标准化建设、建立征信机构评价标准及完善征信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雪梅 《征信》2021,39(9):58-62
我国征信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现行征信体系存在征信数据来源狭窄、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信用主体隐私易被侵犯、信用信息权威性不足、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等问题.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完善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去中心化机制能增强数据采集能力,分布式存储处理有利于提升数据存储能力,加密算法能保护信用主体隐私,溯源技术能提升征信信息权威性,定价机制能促进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8.
王秀芳 《征信》2011,(1):46-48
当前,被征信人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直接规范被征信人权益的法律层次不高,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信用信息资源分散等.因此,应尽快完善征信业发展的法律体系,明确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合理规范征信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对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应作出明确规定等.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内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等瓶颈的制约。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突破口,我国必须加速征信立法,加强政府监管,完善运作机制并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库的建立,不动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应用成为当前热点.不动产数据中的查封、抵押信息是个人和单位征信信息的重要补充.通过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提取个人/企业社会属性特征、不动产权属特征及物理特征,形成三类征信数据产品.一是面向金融机构的不动产基础信息查询产品,二是面向税务机构、法院的公民不动产信息查询,三是面向金融机构、法院的不动产特殊信息查询.基于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征信产品,突破仅收集金融属性信息的传统征信体系,完善了征信体系内容,对健全法律、监管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