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婷婷 《物流技术》2015,(3):225-227,233
研究了不确定市场需求下两条供应链间的价格竞争,每条供应链均由一个风险中性的制造商和一个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成,其中零售商是领导者,制造商是跟随者,分析了两条供应链均分散式决策、均集中式决策和一条供应链分散式决策另一条供应链集中式决策三种竞争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比较了各种模式下的均衡零售价格和期望收益。结果表明,供应链的占优竞争模式选择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激烈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考虑两竞争制造商通过共同零售商销售替代产品的两层供应链系统,分别研究制造商未持股和制造商单向持股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及其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对制造商单向持股存在持股方与售股方都可以接受的持股成本区间,但这会损害零售商收益和供应链整体绩效,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对供应链绩效的损害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韩小花 《价值工程》2010,29(14):8-9
主要采用Stackelberg博弈,在竞争制造商独有零售商的市场结构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决策过程。经过分析论证得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是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制造商都选择零售商间接回收废旧产品,只有当竞争程度极高时,制造商才都选择不回收废旧产品。  相似文献   

4.
周林荣  唐飞 《物流技术》2014,(13):350-354
在竞争零售商环境下,以Stackelberg博弈为基本方法,建立及对比了制造商直接回收、零售商回收、第三方回收3种回收模式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制造商直接回收模式对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及环保更有利。  相似文献   

5.
张岩  顾巧论 《物流科技》2024,(3):96-102
针对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将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心里预期价格比较确定是否购买产品的情形,建立不同回收模式的博弈模型,研究了消费者预期和不同回收渠道对制造/再制造供应链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和制造商总会随着参考价格因子和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变化调整价格来接近消费者预期,且参考价格因子越大,零售商利润越低,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越高;当渠道间竞争激烈时,消费者预期对供应链整体利润是有利的;同时渠道销售成本的增加会损害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此外,我们与没有回收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回收再制造可以使得企业获利,且制造商回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王勇 《物流科技》2015,(5):92-94
针对物流服务水平影响产品市场需求的问题,建立制造商处于主导地位的两个TPL参与下的供应链内部竞争决策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分析制造商、TPL和零售商对相关参数的决策,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例和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个具有两家制造商和一家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制造商向顾客提供服务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在零售商占据市场优势的情况下,制造商的定价与服务策略,以及零售商制定产品零售价格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其结果对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制定经营策略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零售商的崛起,打破了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潜在的平衡关系。由于自有品牌能够给零售商带来更多利润,赢得顾客忠诚,因而受到越来越多零售商的青睐。当前,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外资零售也加紧对我国市场的争夺,且零供双方博弈有日渐增强的趋势,制造商作为供给方加强了与零售商的谈判力量。此时,是否拥有和发展自有品牌,就成为当今本土零售商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除了应对传统燃油车的竞争,还面临新能源汽车企业间的竞争。因此,基于消费者心理行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创新和广告投入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为此,从消费者视角,即从满意度和参考价格效应出发,分析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合作决策问题,通过建立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集中决策三种博弈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到了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均衡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参考价格效应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创新水平、广告宣传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都有正向影响,并且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零售商的成本分担承诺能激励零售商的广告宣传积极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知名度,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消费者满意度与参考价格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技术创新水平和零售商广告宣传水平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二级供应链,基于市场需求是线性的,且受价格与销售努力的影响。首先,研究在对称信息下,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两种情况下的供应链,求出制造商和零售商使得利润达到最优时的最优批发价及销售价;其次,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制造商的机制设计问题,得到了制造商激励批发价的表达式以及零售商的最优零售价的公式;最后利用实例仿真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激励机制对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Consumers increasingly prefer to bundle their purchases into a single shopping trip, inducing complementaries between initially independent or substitutable goods. Taking this one‐stop shopping behavior into account, we show that slotting fees may emerge as a result of a rent‐shifting mechanism in a three‐party negotiation framework, where a monopolistic retailer negotiates sequentially with two suppliers about two‐part tariff contracts. If the goods are initially independent or sufficiently differentiated, the wholesale price negotiated with the first supplier is upward distorted. This allows the retailer and the first supplier to extract rent from the second supplier. To compensate the retailer for the higher wholesale price, the first supplier pays a slotting fee as long as its bargaining power vis‐à‐vis the retailer is not too large.  相似文献   

12.
We analyze a model of price competition between a transparent retailer and a deceptive one in a market where a fraction of consumers is naïve. The transparent retailer is an independent shop managed by its owner. The deceptive retailer belongs to a chain and is operated by a manager. The two retailers sell an identical base product, but the deceptive one also offers an add‐on. Rational consumers never consider buying the add‐on while naïve ones can be “talked” into buying it. By offering the manager a contract that pushes him to never sell the base good without the add‐on, the chain can induce an equilibrium in which both retailers obtain more‐than‐competitive profits. The equilibrium features price dispers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with the deceptive retailer targeting only naïve consumers whereas the transparent retailer serves only rational ones.  相似文献   

13.
销售商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两阶段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文章研究了由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给出了双方合作时的供应链协调模型,这些都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使得供应链协调模型的有效性受到了冲击。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论文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双方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协调模型。该模型在供应链双方协商分享供应链利润的条件下,运用激励机制使销售商诚实申报成本信息,在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使供应链成员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刘啸尘 《价值工程》2010,29(14):6-8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市场需求受零售商进行促销投资的影响,供应商采取了共同补给期和补偿促销投资的协调策略。本文分别建立无协调策略与协调策略下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利润模型,并对促销投资额与补给期的进行决策。共同补给期条件下,零售商的利润会比无协调策略条件下有所减少。供应商通过补偿促销投资的方式使得双方的利润都有所增加。最终,在共同补给期与补偿促销投资的双重策略下,零售商与供应商可以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5.
刘啸尘  杨爱峰 《物流科技》2009,32(1):117-120
文章以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其中,供应商生产产品的能力小于零售商的年需求量,此时供应商可以把自己缺失的这部分产品以一定价格外包给一个外部生产商,然后再把外包生产的产品重新供应给零售商,假设外部生产商允许原供应商货款延期支付一段时间。文章分别研究了在无外包与有外包协调两种情况下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模型,并对协调前后利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外包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利润,并且外包也是从供应链协调的观点解决供应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还给出了根据延期支付时间来决策外包比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是缓解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关键。运用属性论方法,就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三级供应链,建立了零售商的下游产品订购量的基本预测模型,同时提出两个拓展模型来预测零售商向上游的订货点,以及制造商的生产量。在三个模型信息整合的基础上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由此可防范牛鞭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考察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上,按库存生产(Make-to-stock,MTS)和按订单生产(Make-to-order,MTO)两种模式的供应链系统性能。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MTS和MTO供应链的系统仿真模型,从仿真结果中发现,虽然采用MTS供应链模式的零售商相对MTO供应链模式零售商保持较低的成品库存,但整个供应链系统上,MTO供应链库存要低于MTS的供应链库存。MTO供应链对客户需求变动的响应性更强,但设备利用率要低于MTS的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梁健爱 《企业经济》2014,(3):142-146
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和访谈基础上,构建了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与惠顾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网店印象、网店信誉、网站服务特征和顾客风险偏好对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具有直接正面影响,同时这四个因素也会通过感知风险间接影响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感知风险与网络零售商惠顾意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章艳华 《物流技术》2012,(17):282-284,328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零售商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三种不同契约下零售商的最优订单问题,得到零售商风险厌恶时的最优订单量要小于零售商风险中性时的最优订单量,最后给出研究结论及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