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美国经济前景越来越不被看好的时候,新兴市场则被乐观地称为全球经济新的"火车头". 美国经济疲软,势必将拖累那些主要依赖向美国出口的新兴市场,但是,随着国力的不断增长,新兴市场高增长的内需潜力正越来越被看好,有望克服出口下降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实体经济面临考验,重灾区美、欧、日经济萎缩致使中国出口受损,新兴市场成了救命稻草。但新兴市场潜藏的巨大风险往往使国内企业望而却步,如何做到既保证企业出口收汇安全又保证银行融资安全成为银企关注的焦点,基于国际金融公司(IFC)GTFP项目的IFC担保项下贸易融资业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大幕刚刚打开.以印度为代表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遇到的困难可能也只是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002~2013年我国外贸出口额、8个出口行业和出口到84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额,以及同期出口信用保险数据作为样本,在扩展引力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出口信用保险与我国外贸出口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在增加出口、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支持有关出口行业发展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出口到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以及船舶、机电产品等具有较高外部融资需求行业的杠杆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锐 《济南金融》2008,(10):27-29
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通货膨胀在新兴市场国家呈现出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以及与工业化国家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明显加强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经济扩张和出口增长所产生的强大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新兴市场国家试图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已非本国单方面力量所能为,而必须加强国际性协调和区域政策合作。  相似文献   

6.
国家风险对我国出口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国家风险加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下降。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国别出口规模与其对应进口国的国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口市场结构对相关性的影响。论文提出在国家风险评级相对下调的发达市场,中国要缓解出口的下滑,以及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中国要扩大对其出口规模,及时识别、防范并化解国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出口信用保险的角度为我国化解国家风险、发展对外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廖淑萍 《国际金融》2012,(11):40-43
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严重下滑,并遭遇了更多的贸易壁垒,但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则出现逆势增长。对此,中国一方面要优化出口结构,拓展新兴市场,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促进中欧投资便利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机构"走出去"。一、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造成冲击(一)出口增速下滑,对欧出口连续9  相似文献   

8.
余翔 《中国外资》2008,(12):14-16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对于中国出口企业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而言,美欧等传统市场需求疲软已是事实,加大对新兴经济体广阔市场的开拓,成为我企业“走出去”之首选。以其巨大人口规模和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印度正成为最吸引机电产品企业眼球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通货膨胀在新兴市场国家呈现出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以及与工业化国家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明显加强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经济扩张和出口增长所产生的强大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新兴市场国家试图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已非本国单方面力量所能为,而必须加强国际性协调和区域政策合作.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东南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需减缓、出口受阻是金融危机给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最大威胁,为此各国央行和财政当局纷纷出台措施,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尽管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不是此次危机的重灾区,但是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为了抑制全球危机的冲击,提振市场信心,稳定本国金融市场,各国纷纷出台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防止危机进一步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蔓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o-called double dividend of an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In a model with only labor and a polluting input as factors of production, we find that society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internalizing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and raising revenues in the least distortionary way. However, if capital enters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an ecological tax reform may render the tax structure more efficient from a non-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thereby raising not only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also private incom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和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推进当前体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a curriculum reform model to a real world situation at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It reviews accounting curricula and the impetus for change in accounting program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given to three forces driving accounting curriculum reform:
  • 1.1.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 call for a 150-semester-hour requirement for membership.
  • 2.2. the American Assembly of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 new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 3.3. the changing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After an examination of how these and several other factors influence the accounting curriculum, reform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A case study outlining the process that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ECU) underwent to achieve its new dual track accounting curriculum is presented. The dual tracks consist of a 120-h BSBA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 and a 150-h BSA/MSA in accounting.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探索和构建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搞清楚新时期人才应该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素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是:宽口径的专业设置;基础厚实的课程体系;双向交叉的教育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球范围内,社会保险费率向下调整成为主流趋势。OECD国家、转轨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平均费率在近十年明显下降,这与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制度结构性调整及缴费基数快速上涨有一定关系。德国通过总费率内部结构调整实现了加险种不加负担;美国在费基限额设置上充分体现年龄、个体、职种差异,追求效率亦不失公平;英国的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严格挂钩,并为社会弱势群体设置缴费抵免优惠,彰显了制度济弱功能;俄罗斯废“税”为“费”,回归“保险”本质;日本的费率调整以财政平衡为目标,实施税制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基于典型国家的费率调整经验,我国的费率改革应坚持长期精算平衡,提升参数公平性,充分考虑特殊弱势群体利益,提高经办管理效率及统筹考虑综合税赋,以参数改革推动制度深层次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化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最深层次的原因不在技术与操作方面,而在于理论层面。"公有制偏好论"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最大的根本性障碍,而"私有制偏好论"又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误区。夺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胜利,必须从理论上实现从"所有制偏好论"到"所有制平等论"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任何改革都是在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政府会计改革也不例外,它由内在技术因素(收付实现制基础向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转变)所诱发,但受制于外部制度环境与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博弈。本文通过向政府内部与外部受访者发放问卷,了解利益相关者对政府会计基础选择的偏好,获取政府会计信息的能力与意愿,以及制度环境因素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本文将对已有文献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并提出新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借助多源流理论框架对中国消费税历次重大调整的动力因素与触发时机进行分析后发现,消费税重大调整过程中受到鲜明的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的推动,其中因问题紧迫度、政策清晰度、政治聚焦度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的动力因素组合与差异化的政策变迁触发时机.作为以公共政策理论讨论税收政策变迁的尝试,对消费税重大调整的多源流分析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也服从了渐进改革的“过渡性”逻辑 ,渐进战略较好地支持了中国 2 0年的经济增长。但是 ,由于“双轨”体制的固有矛盾 ,使中国的金融改革在今天聚集到了深层次的金融改革上 ,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多元化的金融产权关系。中国加入WTO成为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契机。摆在面前的来自外部世界的竞争 ,成为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内开放”的巨大的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