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机构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恢复的过程。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将对业务的连续、数据的完整、系统的不问断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防止因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重大技术故障等不可抗力的影响而导致重要应用系统长时间中断或瘫痪的情况发生,许多机构纷纷建设灾难备份系统,  相似文献   

2.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关键数据、关键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过程。灾难备份系统的实施比较复杂且投入较大。因此作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在实施灾难备份时,应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目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首先确保核心关键业务的灾难恢复。本文通过对灾难等级的描述、相应的备份手段、关键备份技术,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需求、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方式和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来对建设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电脑》2004,(6):55-56
中国工商银行自从承担《银行计算机灾难恢复系统研究》项目后,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有效的组织规划,在国内率先启动了数据集中工程和灾难恢复的建设,数据中心(北京)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在国内采用国际最先进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例如GDPS(跨区域并行系统耦合体)/XRC(异步远程数据复制)、通道延伸技术和并行耦合体技术,不仅实现数据中心(北京)所辖21个分行的业务数据、主机、网络、应用的备份和业务级的灾难恢复功能,还实现了两个数据中心互为备份。根据国际上SHARE78标准定义的异地恢复任务分类,达到五级的灾难备份恢复水平。一、项目…  相似文献   

4.
随着银行业数据的高度集中,相应地带来了管理的集中和风险的集中。如果生产机房发生灾难事件,银行就会面临所有网点及业务停顿的困境,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丢失业务数据,因此保障银行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家银行都建立了灾难备份系统,但由于灾难备份系统受演  相似文献   

5.
银行总是被誉为灾难备份行业的“领头羊”。这不仅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银行在实施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就已着手进行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更是因为2006年以来,银行业对灾难备份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灾难备份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本栏目节选以下几篇文章,从灾难备份工作上升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高度;将灾难恢复中的等级划分.场地选择、业务策略,系统支持等环节作为出发点;谈及了具体技术在银行灾难备份建设中的应用并讲述了个别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第一,数据备份系统的作用在于对关键数据进行有效的保存,并在数据完整性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地恢复数据,简单地说,备份的目的就是恢复.对于银行业来说,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实时性是灾难备份中心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灾难备份中心必须采取高效可靠地备份和恢复机制,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远程数据的同步备份和实时的应用切换,因此实时同步的数据备份是灾难备份中心建设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灾难备份系统涉及范围广泛,本文仅从IT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了民生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数据集中后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国内金融机构十分重视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纷纷建立了同城、异地备份(灾备)中心。如何提高灾难备份级别,充分利用备份中心资源,降低IT运营成本,有待行业同仁深入探讨。本文将对交通银行大机系统双中心运行的实现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灾难备份,简称灾备,是指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实现远程备份,以保证当生产中心遇到灾难性毁坏时,可利用备份将系统或数据恢复到可正常生产的状态,进而将业务功能恢复到可接受状态。灾备可分为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数据级灾备实现系统核心数据的灾难备份,是基础级别的灾备。应用级灾备则实现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双重灾备,遇到灾难时,不仅能恢复数据,而且能利用备份恢复甚至直接接管整个信息系统。应用级灾备对系统的保障性更高,灾难恢复时间更短,但也存在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的问题。数据级灾备不仅是应用级灾备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更廉价和高效的灾备手段。本文重点讨论数据级灾备的常用技术。一,数据级灾备技术(一)磁带备份异地存放。实现方法是,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事实上还包括其他移动存储介质),然后将磁带运送到备份中心。  相似文献   

10.
从灾难备份与恢复看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数据大集中,必然伴随着风险的集中化。为了保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各家银行高度重视灾难备份工作。不断进行深化研究与建设。以下几篇文章从金融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的视角,探讨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灾难备份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适合中小金融机构的灾备方案选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银行关键业务处理系统中,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后,特定时间段内应能确保连续性处理各种业务。这就要求系统本身具备高可用性。但若生产系统与备用系统在同一物理地点,遇到火灾、地震、洪水、飓风、无限期断电或恐怖活动造成基本系统损坏时,业务的连续性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灾难引起的破坏,常见的是在异地设立灾难备份中心。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计算机中心均有或租赁有远程灾难备份中心,央行也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灾难恢复能力,国内商业银行计算中心绝大多数还没有远程灾难备份中心,但大多已在思考这一…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的前几年里,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IT事件,无疑是数据大集中。工商银行在2003年完成了全国业务数据和核心业务系统向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的集中,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业务系统——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也正式投产;2004年,完成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灾难备份恢复中心,并于2005年完成第一次全行范围内业务级灾难恢复应急演练。工商银行在这几年来中实现了从应用系统的统一到数据的集中,不但促进了业务的发展,而且将其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成为我国银行业技术发展的先行者和参照系。  相似文献   

13.
张震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0):92-94
系统的灾难是不可预见的,为此要为我们的重要数据做好备份,用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备份可以节省开支,非常方便、快捷。这里笔者以Windows XP的内置备份工具为例。介绍数据备份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民银行业务基本实现了电子信息化,业务系统服务器和数据正逐步向总行和分行集中,但由于数据集中的复杂性,至今还有不少重要业务系统服务器部署在地级市支行,如ABS、办公网邮件系统等业务系统。加强这些系统灾难备份中心(以下简称为灾备中心)的建设,不容忽视。一、存在的问题(一)地市级中支普遍没有灾备中心,备份数据存  相似文献   

15.
本从澄清一些灾难备份的概念和介绍当前主流的技术开始,详细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潜在灾难和灾难备份系统的代价两个主在问题,阐明了灾难备份系统建设的一般程序和要考虑的问题,旨在能对企业当前面临的灾难备份系统建设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人民银行的主要业务都构建在计算机系统平台之上,关键的业务数据都保存于计算机业务系统中,因此,一旦发生危及计算机系统的灾难,将导致相关业务的停顿,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如何建立完善的灾难备份体系,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是人民银行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电脑》2014,(6):86-86
自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盘磁带诞生至今,磁带备份系统一直在各个领域的数据中心架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数据保护角色。由于许多关键应用和工作负载仍在大型机Z/OS系统上运行,因此对Z/OS平台关键数据的保护要能够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满足更高、更可靠等级的灾难恢复需求,满足越来越高的服务等级需求等,这给传统的磁带备份架构带来了诸多挑战。而新的数据保护架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一场新的备份革命悄然开启。  相似文献   

18.
灾难备份是银行为自身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为客户的利益而上的“保险”,它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和业务方案,而且还涉及到应对特殊事件的组织、协调、行政管理等。研究灾难备份和如何实施灾难备份,是我国银行业抵御灾难风险和防范技术风险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SRDF技术实现业务系统的连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家银行纷纷实现了区域数据集中,为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数据集中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运行风险的高度集中。如何保证数据中心业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是银行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灾难备份系统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江西  相似文献   

20.
张良 《新金融》2007,(6):62-63
当今中国各商业银行已开始实行全面信息电子化,数据集中化建设开始逐步普及,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风险的集中化,因而灾难备份这一重要的信息电子化逐步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中国商业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