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声音     
《经济导刊》2006,(12):7-7
2006年11月13日,世界银行公布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增长正在激发非洲经济发展活力,促使其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迅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经济正在亚洲和非洲之间构筑起“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
秋风 《经济导刊》2004,(4):90-92
近两年来,有很多文章比较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讨论谁比谁厉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中国的经济比印度更为成功。从经验上观察,这一点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统计数字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张建春 《新经济》2009,(11):18-18
很少有西方学者像约翰·奈斯比特那样孜孜不倦地书写亚洲与中国不可限量的前景,“未来的世界经济中心在亚洲,而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中心。”这句话被国人铭记,广为流传,但是他的《亚洲大趋势》中有一句更有寓意的话被忽略: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是赶超美国,而应该是造福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在崛起,但印度也一样。在可预知的未来,日本仍然在经济、军事和技术领域保持着雄厚的实力。亚洲三个大国中国、印度和日本,其中任意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足以阻止另一国支配整个亚洲。  相似文献   

5.
一、印度经济发展状况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由落后的农业为主向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过渡,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扩大。作为同处在亚洲的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在综合国力以及人均GDP等指标上的比较见表28。自印度独立,经过50年的经  相似文献   

6.
与"象"共舞     
"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将会超越谁."这句来自民间的话体现的是一种智慧,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智慧,也是印度与中国之间关系最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刘建辉 《经济》2005,(3):32-35
印度和中国最具有比较性的两个大国。两个大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改革道路,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许多人越来越感兴趣的问题是,究竟谁的发展模式更具有持续性?中国和印度在未来世界将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吗?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位于南亚次大陆有29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发展中大国。它的面积仅占全世界的2.4%,而人口却占16%。它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为南亚、亚洲乃至全世界所关注。近年来,印度政府和人民在推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试图寻找有效控制人口的途径,以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 印度全国贫民区居民协会主席A·乔金3月初收到联合国邀请,让去哥本哈根出席消灭贫困会议,但他没有应邀参加,因为他相信印度穷人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而且有关决议早就决定了。事后他感慨地说,“严酷的现实告诫我们,除非我们(印度人)自己救自己,谁也帮不了我们。”  相似文献   

9.
巴格.    苏平 《经济导刊》1999,(6):5-9
亚洲经济长期以来令经济学家感到吃惊。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两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第一个事实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初期,经历这个时期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第二个事实就在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最近几年中。50年代,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两个沉睡的巨人,中国和印度,将苏醒过来,经过50年代初国内外帮助下的快速发展,有望在二战结束后的25年内成为超级大国。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这场竞赛的获胜者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东亚的“四小虎”: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实际上,这四个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的增长率超过了50年…  相似文献   

10.
巴西掠影     
近年来,巴西经济增长加速,与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一起被国际社会统称为“金砖四国”。媒体对这一说法的广泛传播,往往使中国公众误以为此前巴西与中国印度一样贫穷。其实,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早就走在这两个亚洲新兴经济体前面。  相似文献   

11.
沈军  包小玲 《产经评论》2013,(6):97-106
本文选用1990-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基于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实证检验了17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投资发展阶段,发现:我国的对外投资路径呈U型结构,符合IDP理论路径,但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并不遵循IDP理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阶段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还对中国OFDI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了协整检验,结论是:中国OFDI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OFDI的Granger原因,而OFDI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表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OFDI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轲 《中国经济评论》2007,7(10):8-10,28
中国和印度自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咸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国经济发展又有各自不同的轨迹。因此,对两国追行宏观对比,意义重大。本文认为,中印两国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方能实现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13.
India has experienced steady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alongside a persistent decline in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LFP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omen's labor supply using state-level data spanning the period 1983–4 to 2011–2. While several studies suggest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t the state level, there is no systematic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 of domestic product and women's LFPR. On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and women's economic activity, we find that it is not economic growth but rather the composition of growth that is relevant for women. Fur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ggregate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in the workforce can be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workforce across sectors rather than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workers within a sector.  相似文献   

14.
我国逐步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于我国享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我国出口发展的步伐更是进一步加快.我国出口增长非常迅速,但我国的出口增长并不稳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外部需求,外部需求的变化进而会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萧条,恶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本文采用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国经济发展与中国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中国出口增长都能明显地改善外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也能明显地促进我国出口的增长,因此,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我国出口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融深化,但是,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这种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单向关系,下文利用四川省1980—2007年的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考察了该省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深化的影响较强,而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很弱。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ree important questions. First, what are the trends, levels and sources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India? Second, how have been the patterns of income mobility? And finall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mobili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context of India. Results, based on recent India Human Development Survey (IHDS) longitudinal data, advocate that not only is income inequality very high, nonetheless, it has increased – mainly attributable to different income sources – in India. The paper also focused on whether or not this income mobility equalizes longer-term incomes. Results suggest income mobility has resulted in-albeit not robust- equalizing longer-term incomes. Thus, based on imperative findings, the paper suggests, the nature of longer-term well-being is crucial to designing policy interventions to effectively tackle inequality and in this context, economic mobility can be seen as an avenue to long-term equality.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on poverty in India from 1970 to 2015 by employ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RDL) bounds testing procedure. The findings reveal a robust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inequality and poverty.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elp in poverty reduction in India, whereas income inequality and inflation aggravate poverty.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Granger-causality test supports the presence of unidirectional causality from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o poverty. Moreover,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exists between inequality and poverty.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n which the policymakers may proceed with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how specific financial sector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s can be deployed as effective instruments for achieving favor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study recommends that policies geared toward increasi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adopted to reduce the high level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 currently prevailing in India.  相似文献   

18.
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花俊  顾朝林  庄林德 《经济地理》2001,21(6):696-699
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形势和区域分异,并利用Granger因果性检验法检验了我国各区域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地区,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据此,笔者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外资的经济影响的角度给予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研究——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期,中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为赢得GDP增长竞赛,具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烈诉求,其对金融部门的干预成为了弥补市场发育不足的有效措施,使之成为地区金融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空间视角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整体战略的演变路径和作用机制。分析认为,从不平衡向相对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变取得了总体效率和空间平等相对较好的结合,区域改革开放也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东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致使区域差距在不断扩大。因此,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整体战略的目标应该是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实现总体效率与空间结构的相对均衡,并通过空间集聚及加强区域经济联动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轮驱动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也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