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企业化是大部分地勘单位的必然选择,华东有色地勘局的加速企业化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用"战略规划"引领改革和发展是华东有色地勘局企业化的一大特点,"以地矿产业价值链为核心"是华东有色地勘局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定位,运用资本市场为矿业融资是华东有色地勘局的一大创举,人才是华东有色地勘局改革和发展的成功之本,构建和谐使华东有色地勘局的改革得以和谐推进。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贵州省地勘局一○四队近三年的产业发展情况 ,提出在地勘单位事转企过程中 ,重视发展主导产业 ,形成经济支柱是前提 ;转变观念 ,领导带头是关键 ;理顺和规范社会性基础管理工作是重点 ;企业的持久经营战略是根本。文章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论述 ,对地勘单位事转企问题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贵州省地勘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总结、介绍了贵州省地勘经济发展中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对其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地质勘查工作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刚才听了3位省地勘局长的发言,讲得都很好,很受启发。我主要从中国地矿经济学会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商量探讨,地勘工作改革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存在着哪些困难,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怎样推进地勘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贵州省地勘局以生产经营结构调整为主线,整合产业、坚持事企分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对企业部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对事业部分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社会,以及加强管理的一些具体作法和推行这些作法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贵州省地勘局地勘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所处的内、外环境,对其战略性结构调整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全局战略性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取向,确定定位问题;以局为单元,整体进行换体转机;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实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寻求能够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公有经济实现形式。文章认为,地勘单位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困难多、负担重,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贵州省地勘局十年来多种经营工作的成绩、经验、教训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多种经营工作的发展方向、定位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地矿部门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建大放小”的总体部署,重点论述了在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如何构建地矿部门国有资本营运体系和加强与完善地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为开创资产财务工作新局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会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作者认为,努力学好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文章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导,联系地矿部门实际,阐述了地矿经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关于表彰优秀中、青年地矿经济研究人才的决定》(地经发〔2011〕32号),共30位同志被评选为优秀中、青年地矿经济研究人才,公布如下(按姓氏笔画列)。1.金星奖获得者(共10名)王俊(国土资源部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刘天科(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刘健清(湖南省地勘局)闫晶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贵州省地矿局在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后 ,根据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矿局实际情况 ,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一些具体作法 ,诸如确立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之主业地位、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核心产业和技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重视人才使用培养、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保障社会化和物业管理企业化等。  相似文献   

12.
地质工作改革探索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分析了属地化管理后地质勘查工作的新格局和新变化 ,对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家地质工作体系、加速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体系、实现地勘单位企业化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述了绿色管理产生的背景、含义和内容 ,以及与大地质工作的紧密联系 ,认为地质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实施绿色管理更是适应新形势的理性选择。提出要将绿色管理与大地质工作结合起来 ,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引进环保型技术施工装备、开展无公害农业、治理环境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领域发挥作用 ,为推动湖北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完善地勘工作体制 促进地质找矿的有效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地质勘查工作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有效投入不足,难以发挥其先导作用和引导作用;②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③政策环境不利于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完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的有效途径:①国家和地方将地勘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②改革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机制;③政策上要鼓励勘查;④建立和完善商业性地勘工作投融资机制;⑤给予税收政策的支持;⑥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强调 ,在新形势下 ,应从强国富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作了全面的论述 ,认为地质工作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为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法保护矿产资源和规范开发利用的秩序、为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服务 ;要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要为工业化进程提供足够的矿产地作为物质保障 ;还要为全社会提供相关的公益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当代地质工作的发展趋势,呼应了“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和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系统阐明了我国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诸如进一步明确地质工作中的事企关系,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工协调的新型地质工作体系,理顺上下游产业关系,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地质工作体系,建立统一的矿产勘查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地矿局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地质工作优势,推进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创新和技术进步,紧紧依托地质工作的人才、技术和行业优势,加大清洁环保资源的勘查、研究、开发、利用。针对天津市水资源缺乏的情况,积极加强后备和应紧水源勘查。按照“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思路,通过实施中外合作勘查项目,以境外勘查工作为载体和平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资源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瓶颈,矿产资源则是资源问题的基础,解决的途径就是加强地质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加强地质勘查,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总结地勘工作改革经验,找准问题,并把问题研究透,提出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政策措施,促进地勘工作改革与发展,不断增强地质勘查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商业性地质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缓慢的现实情况,应以《决定》出台为契机,积极响应《决定》精神,从增加地质前期工作力度、培育和完善地质勘查市场、开拓矿产资源勘查投资渠道、组建灵活多样的矿产勘查企业等几个方面努力,以促进我国商业性地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这一战略机遇,认清当前经济形势和时代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地勘单位作为地质勘查主力军的优势,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找矿力度,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同时,要科学地制定“十一五”规划,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更新技术设备,精干地质队伍,认真落实国家对地勘单位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