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朱恒  余文学 《水利经济》2013,31(3):58-60
探寻丹江口水库河南农村移民搬迁后土地流转现状,采取实证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移民生计发展与地区稳定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区存在大量移民土地流转现象,有序的土地流转不仅可以促进移民生计发展,而且有利于安置区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促进水库移民的生计恢复及转型,探寻就业结构和土地流转间的交互机制,分析两者间耦合作用对当前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的影响。[方法]文章从移民就业结构变迁出发,通过超边际理论构建了安置区移民土地的流转机制模型,推演了从业决策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路径,并运用南水北调农业安置移民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大面积转出土地是移民搬迁后土地处置的主要行为,移民中土地转入户有所增加,但土地集中度却有所减少。移民非农就业较搬迁前有明显上升,并有向当地兼业转移的趋势,但与土地流转间并不互为因果,农村社保还难以弱化其对土地养老的依赖。劳动力数量、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政策等对移民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均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前景和地租水平在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结论]移民外迁中可以采用无土安置代替农业安置,推动移民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技能培训、政策保障和地租补贴,简单的就业推荐和土地权属划分的作用有限。而对于移民中的农业大户,则需在满足土地转入面积的基础上,保障其在安置区的各项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3.
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与水库移民安置结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土地取得方式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移民法律政策及移民安置实践经验,为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解决承包地问题提供新途径.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根据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两者的各自特点及相结合的需要,设计出“移民-农村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国家-移民”两种土地流转模式.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相结合,能够实现国家、业主、移民、农村大学生四方利益共赢;同时该模式可以避免我国现有土地调整、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移民土地问题的弊端,实现大学生承包地与移民之间的有效配置,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陈绍军  任然 《水利经济》2013,31(1):59-61
通过对移民安置监督管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生态屏障区转移人口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生态工业园安置的就业受益模式特点,据此明晰生态工业园区安置模式监管机制的构建要素,构建符合生态工业园区安置模式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陈绍军  雷鸣  孙杰  汪馨 《水利经济》2022,40(6):95-101
水库农民搬迁失地后,如何解决移民安置的土地调配问题,预防搬迁致贫的风险,对移民生计恢复和生产安置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平桥水库移民安置区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移民基本特征、农地资源禀赋、农地流转条件及环境感知程度的指标体系,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移民市场化土地流转转入农地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移民家庭结构对农地转入意愿有显著影响,融资机会能明显提高移民农地转入意愿,征地前土地资源数量和转入的农地价值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政府补贴、社会养老保险和农地流转组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建议应因户施策,合理引导,增加融资机会和补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降低土地依赖性,完善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市场,积极引导移民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生态移民土地经营权转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陕南地区汉中市6个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258户搬迁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普遍较低,这对进行生态移民后原居住地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分不利的,而职业非农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安置点经济情况、拥有社保情况和土地经营权转让价金等5个因素是影响生态移民是否转让土地经营权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严把移民安置选点关、努力提升安置质量,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容量,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政策、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样化的土地转让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搬迁农户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库移民安置集体土地流转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抽象分析水库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的特征及由此产生的权益损失和平衡目标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分析说明了现实中存在的利益冲突;提出应从提高安置区资源人口承载力、合理补偿安置区原农户的土地权益损失、协调水库建设中受益方和受损方的利益等方面改善现行的水库移民土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8.
水库移民共享安置区土地补偿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水库移民安置中安置区土地权利的保护以及移民和安置区居民之间的利益整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通过引入土地产权边界的概念,分"土地产权边界内的移民安置"、"土地产权边界外的非成建制移民安置"和"土地产权边界外的成建制移民安置"三种情况,分别界定了水库移民使用安置区土地的补偿性质。研究结论:水库移民使用安置区土地补偿性质的界定是安置区集体和居民获得补偿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前提,也是安置区内部利益分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使用制度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及其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各利益主体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在现行承包关系与下轮承包关系衔接时,农地使用制度存在着在原承包地基础上单纯延长承包划和打乱再重新分配两种可能性,农地使用制度的不确定性造成安置区居民和移民之间在土地补偿和土地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利益冲突。研究结论:完善农地使用制度方面的法律政策,明确下轮土地发包时采取保留承包地单纯延长承包期的方式,降低农地使用制度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应该明确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性质和补偿标准,搭建安置区居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平台,促进移民和安置区居民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即迁入地不再为移民安排耕地,而是直接将移民安置到城镇居住,安排到企业务工,旨在使移民依靠务工所得满足家庭生活需要。依据灰色定权聚类的数理特性,在生态移民无土安置区适宜性评估中建构灰色定权聚类模型,进行安置区Ⅰ——资源、环境,安置区Ⅱ——移民两个层面的适宜性评估,完善地解决多安置区、多评估指标、多评估等级交织在一起的评估问题,从而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决策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