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土地始终是城镇土地的来源,从城镇出现的第一天起,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土地城镇化这个基本前提。从中国土地城镇化的制度供给来看,城镇土地的产权制度、征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流转制度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制约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要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充分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目标,惟有制度改革和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化解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兴顺 《价值工程》2014,(20):322-323
新型城镇化是针对"土地城镇化"而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为了破解城镇化中土地紧缺的"瓶颈",本文提出了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利用土地效率的四种途径,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从而推进"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融合”。当前,各地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化也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  相似文献   

4.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就地城镇化在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解决异地城镇化带来的农村问题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思想认识、产业支撑、制度藩篱、权责不匹配等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点和核心,必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推进就地城镇化,必须将科学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将制度改革作为关键环节,将美丽乡村作为发展目标,将解放思想作为发展动力,将技能培训作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必须关注传统城镇化中工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大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对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行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予以关注。应当关注传统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多年来的城镇化发展,取得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1):166-173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设计新型土地市场,实现同地同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将在未来与工业化、信息化良性互动,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城镇化进程其实包括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土地作为载体,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2013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保障城镇化合理用地需求为重点,以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十八大提出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文明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本届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和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当前,如何搞好城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在土地制度方面,普遍观点认为我国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等制约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因此,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我,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同质化发展严重,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人口分布不科学,城镇规划落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乡矛盾突出等突出问题。同时,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障碍。要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一要科学规划布局,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发展。二要加强国土资源整体规划,促进人口科学分布。三要统筹城乡,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四要推进农村土地资产化改革,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而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优化城市规模体系的主攻方向,研究中小城市人口和土地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为例,构建协调性模型测度其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从演变特征和协调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城市逐步放宽户口准入政策,有效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合理有序转移;2008年以来,中小城市土地城镇化推进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存在空间失控的现象;中小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偏低主要是由于发展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正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注重的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改变了传统追求城镇化大规模、大空间的方式。不论是在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人才都在发挥着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以人才为核心,推动人力资本的保障工作,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加速器作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以往文献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城镇化。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了城镇化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最后选择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中小城镇发展典型特征的中山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中山市各层面城镇化指数和协调发展度均有所上升,但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其中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发展比较快,产业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中山市未来城镇化建设应注重从树立城镇化协调发展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发展路径、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等方面强化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3.
过去十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回望十年,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使人们对城镇化的未来充满期待.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这一切都表明,新型城镇化改革方案已经进入视野.  相似文献   

14.
加强郴州示范镇建设是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化两型"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布置,郴州市示范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规范引领严重滞后,土地流转改革滞后,投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为了加快推进郴州新型城镇化进程,特提出加强郴州示范镇建设的八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市场自发的城市化会通过生活成本、就业压力向市场传导迁移的最佳城市,而我国是行政主导下的城镇化,人口迁移路线取决于政府的规划与城市资源集中程度。《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公布,城镇化轮廓浮出水面:人的城镇化比土地城镇化更重要,以城市群方式节约资源。对人口城市化,相关表述为"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地域社会经济演进过程,城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的良好互动,落实农村人口的安居梦和市民梦,稳步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确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如把城镇化误解为城市化、土地城镇化、大搞投资建设和单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等;为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城镇化建设,明确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进行地域、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快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征地矛盾成为我国社会问题的重要诱因,征地补偿成为引发征地矛盾的首要问题。不断深化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是实现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保障被征地农民正当权益、保护农业用地安全的关键,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一、土地征收是农地转用的前提农村土地城市转用制度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主要有赋予农村土地物权、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镇域经济,为新型城镇化夯实基础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当前决策层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明确了"人"、"地"、"钱"是新型城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提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