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双轨制演进及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双轨制进行:一方面,在正规金融体系边界上引进市场化因素,主要表现为银行间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另一方面,在正规金融体系内部,银行存贷款利率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然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实现双轨的对接,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改革带来的阶段性问题。本文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双轨制改革的进程,深入分析了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数量和价格决定关系,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困境,进而提出了扩大市场化利率体系覆盖范围和实现双轨制利率体系对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辉 《金融纵横》2003,(1):54-54
一、利率市场化,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将逐步暴露出来。中央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较大。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保支付的压力较大,保支付资金相当一部分通过人民银行再贷款来解决,利率改革特别是存款利率的改革.有可能使一些有问题的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得更充分和彻底。  相似文献   

3.
易纲 《金融研究》2009,(1):1-14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系统总结了双轨制推进改革取得的成就。即一方面放松利率管制,推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实现"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另一方面发展和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初步建立了以SHIBOR为代表的短期基准利率和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代表的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央银行不断完善调控理念和方式,利率已经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对下一阶段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规划,并在深层次上探讨了推进改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对金融资源和社会财富配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银行业利润率高企,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银行和企业样本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现行双轨制利率体制下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困境出发,探究Shibor培育方面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温信祥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8,460(10):38-54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发展使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逐步显现。本文对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进行了深入刻画,并建立含有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二元金融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双轨制日趋显著。由于目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不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高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未来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一种理论认为,利率双轨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本文结论,双轨制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率调控体系,下一步应加快利率双轨并轨,融合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人健  毛春华 《金融研究》1988,(10):44-46
(一) 1.温州市利率改革先后经历了近十年时间,形成了"双轨制"利率体系新格局。1980年冬,利率改革从卷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起步,逐步由点到面展开;进而由农村转入城市;1986年5月,卷南县钱库农行营业所试办"存贷结合、以存定贷、利率浮动"业务,使利率改革开始从信用社扩大到各专业银行;1987年,制订了全市统一的利率改革方案;同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了《温州市利率改革试行方案》,9月21日,《方案》开始实施,温州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利率改革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7.
周晴 《海南金融》2008,(1):35-37
理论和实践证明,短期利率是中央银行可以信赖的一个操作指标,其控制力超过货币总量目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存贷款利率仍为官定利率.导致货币政策操作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一部分货币政策操作通过货币市场完成,另一部分货币政策操作仍然要依靠控制货币总量来完成。伴随Shibor的日臻完善.中央银行应建立前瞻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完全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从制度演进的视角观察,我国利率市场化可以划分为管制松动阶段、有效规范阶段和深化发展阶段。“三足定理”视域下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与金融公平理念、意思自治与契约自由视域下的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理念是利率市场化制度变迁的法学理论基础,利率的社会性则是其法社会学理论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并且仍在持续进行之中。以中国人民银行通知为主体的政策性文件是制度变迁的外在推力,“双轨制”背景下增量改革则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动力。  相似文献   

9.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起步.近十多年来进展不大.相对于大多数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而言.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是非常滞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工作。本文对我国利率市场改革情况进行了评析.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改革之后存在的风险以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LPR市场化改革进程:回顾与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朱律 《新金融》2020,(4):50-57
自2019年8月17日推出LPR形成新机制,已经完成6次公开报价,并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回溯LPR改革的历史进程,剖析了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功能定位的调整。同时,通过与国际经验的对照,提出未来LPR进一步完善深化的对策,逐步改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两个"双轨制"并存的现状,完成最终并轨,并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分步渐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在创新利率市场化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分步进行:完善固定利率制-实行浮动利率制-实行利率双轨制-实行市场化利率。  相似文献   

12.
抓住改革和发展两个环节 收入分配中的许多问题是同转型期的复杂性联系在一起的。像利用价格双轨制的寻租活动所获取的暴利.利用部门垄断、行业垄断的寻租活动所获取的暴利.利用内部人控制对产权不清晰的国有资产所进行的侵蚀乃至侵吞.都同转型期的无序状态有关。因此.只有深化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转型期的无序状态所带来的问题。这是改进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个大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朱锋 《济南金融》2004,(6):41-43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伴随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而展开的.是市场经济改革至今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一种基本态势。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甚至给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可以说,当前讨论利率市场化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近日。山东省金融学会组织召开了学术委员会利率市场化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利率变动一般都是以促进生产、搞活流通为目标,无论怎样调整,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上调利率是为了把一部分消费引向储蓄,减轻市场购买力过大的压力,是降低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在国内和国外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下调利率是把一部分储蓄引向消费,鼓励短期投资,消除市场销售疲软现象。这一点也不容置疑。两种截然相反的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购买力对市场的影响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利率水平一直处于低利率、存贷倒挂的状态。在经济改革中,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率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改革至今,我国已8次提高存  相似文献   

15.
《金融会计》2014,(8):F0002-F0002
2014年7月24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在京召开2014年三季度秘书长工作例会暨“利率双轨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主持,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秘书长金中夏、学会各副秘书长及其他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首先由金中夏秘书长做2013—2014年度学会重点研究课题评审说明,马德伦会长公布评审结果。会议确定了本次重点研究课题的奖项设置,讨论了学会重点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其次,与会代表就“利率双轨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这一主题发表了观点,内容主要涉及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利率水平分布及发展趋势、利率并轨对金融机构及其客户的影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分布、其融资成本差异及形成原因等。最后,马德伦会长做会议总结。他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攻坚阶段,本次会议召开很有意义。大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的思考,交流充分,信息丰富,反映了利率市场化推进中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最终要靠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市场化改革会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壮大实力,更好地为经济、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需要建立与利率政策传导相适应的基准利率锚和调控机制。然而当前利率"双轨制"导致存款"搬家"、金融机构负债稳定性下降、同业拆借利率锚传递性不稳定等问题凸显,笔者认为亟待培育并完善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贷款基础利率(LP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锚,通过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和增强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一、利率决定的双轨制 尽管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启动,部分资金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从总体上来说,利率制定的最终决定权仍然在国务院,很大程度上是反映政府的意图,而不能完全体现市场供求状况.因此,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是既存在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同时也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率水平的调整,往往不能根据市场要求来变化,而是政府对利益再分配和再调节的结果,存贷款利差的微小变化都显示出国家政策的意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提速.对金融机构定价的能力日渐严峻。而鉴于地方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完善程度及信息灵敏度均较为滞后,如何客观、全面地对地方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进行清楚认识,是当前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萍乡市为代表.就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相关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其利率定价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率是国民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搞好利率改革,强化其杠杆作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者认为,在整个利率改革过程中,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核心、是关键、是突破口。要想有一个恰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运转自如的利率机制,必先有一个科学的利率管理体制。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对有关理论的探讨和现实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利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设想。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对利率管理体制理论进行探讨。所谓利率管理体制,是指一国政府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利率的制定、调整中所处的地位、所拥有的权力,以及在利率决定过程中所遵循的依据。简言之,就是利率“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管理的发展趋势。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重叠[0.9,1.7](即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乘以0.9至基准利率乘以1.7的区间内,以下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为了解掌握有关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本课题组对天津市商业类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