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自古希腊时代起,教育就带有某种圣性,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因为这一传承文明、延续历史的事业而具有高度的虔诚感。转眼东方,从两千多年前,就有"天地君亲师"的训诫,最早实行教育启蒙、开启民智的人,也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实际上,不管时代更迭,还是民族兴衰,教育作为人类进步的终极途径,一直福佑这颗蓝色的星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观瞻。这种观瞻可以精致地、系统化地演变成信仰,也可以粗浅地概括成教育常识和底线。可以说,自出生以来,我们都在集体无意识中绘制着"教育自画像"。它亦成为我们对人生和未来所有诉求的肇始。于是,不管身在何方,所为何事,我们都共有着一种对生长、希望、智慧和幸福无限向往的情怀:生命,因教育而完整。但这种朴素的情怀,正在号称"文明"的今天遭受着异化和侵蚀。讽刺的是,这种侵蚀丝毫不会让人感觉苦楚,相反,它甚至驻留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对  相似文献   

2.
<正>母性蕴涵着迷人的神韵,散发荡涤灵魂的魅力。因为母性,人间变得温情;因为母性,世界变得圣洁;因为母性,教育变得人性。教育要母性,教育要母爱,教育就是一场"母爱的释放"、"母爱的旅行",教育者就要做"慈母"——有母性、富母爱。母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母爱是教育的根基,没有爱,教育将失去支撑;母爱是教育的名片,没有爱,教育就无法说明自己的身份;母爱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教师所有的教育活动将苍白无力。母爱是教育的要求、希冀和全部阐释,母爱是教育的生  相似文献   

3.
校长的使命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突飞猛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正在推进的今天,校长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校长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认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把握学校办学方向,保证学校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用思想来引领学校发展校长的思想源自对事业的执著。校长的思想是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产生的,是对教育工作不断的思索、实践和升华。校长只有在事业的发展中保持先进而独特的教育理念,才能引领团队攀登高峰。只有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管理,才能促进教师去体验教育教学的无穷乐趣。只有让教师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品尝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才能与人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媒介.  相似文献   

5.
爱心教育的意义 当药家鑫无情地用刀捅死被他撞到但还可以生还的、家庭困难且有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时,相信所有的人都震惊了.人们指责他:没有人性!没有怜悯之心!没有爱心!在人们愤怒之余是不是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他如此残忍!可以这样回答:是爱心的缺失使他这样没有人性,是爱心教育的缺失使他如此残忍.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对祖国的未来,相信每个人都不禁会深深自省,我们对少年儿童的爱心教育是否成功?少年儿童中会不会出现第二个药家鑫?  相似文献   

6.
张永建 《魅力中国》2011,(8):152-152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物理教学如果再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确实很有限。为了能够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为了能够让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世纪,教育如何应对新世纪与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民族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全国上下都在实行素质教育,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个流行趋势,语文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很明确,语文教师必须破除主观上的某些迷信思想,在教学中大胆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教师应有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欧阳利杰 《中国西部》2014,(33):126-127
<正>从"心"开始,是禅宗的核心主张,心灵改变,眼中的世界就会改变,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谢云老师的一本书,就拨开了层层迷雾,让我们一览教育的初衷——教育要从"心"开始。教师要像禅师一样保有一颗善心在禅者看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都充分显现出了禅者的悲悯情怀。而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具有禅者的一颗善心,则更具有现代意义。谢云老师的书中对善心的阐释朴素而实用。书中列举了《五灯会元》里的公案,文殊指出  相似文献   

9.
<正>看到"情怀与技能"这样一个话题,我忽然就想到了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参禅日记》里面的一副对联:阅世五千年,求术者众,求道者寡;修行三大劫,感德者少,抱怨者多。对联中的"术"与"道",对教育者来说,也许就恰如其分地代表了"情怀与技能"。教育者要拥有足够支撑自身立足行业的专业技能,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这样说来,技能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本领,是不可缺少的,"求术者众"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然而,就是这不可缺少的"术",让许多教师陷入了麻烦。在我们身边,不乏在教师技能上只有"花拳绣腿"的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常常会有这么两种情况:其一,教师紧抓"传道授业"的天职,面对着数  相似文献   

10.
1.正确领会新课程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的观念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  相似文献   

11.
不少看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全球最佳的财商教育书籍的人都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明白让钱为自己工作而非为钱而工作,是走向富有的第一步。"同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明白如何让信息为己所用而非成为信息的一部分,必将成为营销界的领跑者。大数据时代,信息的高度集合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数据链,怎样从最好的技术中获益?从最好的信息中获益?让大数据营销带领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2.
<正>暑假,对于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之机会,与平日里的紧张、忙碌相比,暑假的悠闲、放松无疑让教师们心怀惬意和期待,也是教师职业令人羡慕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暑假,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读书学习提升生命的高度教育经典是滋养生命根基的最好营养。"幽幽书香伴暑眠"应是我们的明智选择。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读书、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就不能站稳讲台,为学生所接受。书是流淌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如鸟儿没有翅膀;生命里没有书籍,就似灵魂里没有了思想。只有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把读书视为一种责任,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责任是架起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让每一个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等。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中国教育史上系统论述"趣味教育"的第一人.他以"趣味"作为人生信条,在趣味主义人生观的影响下,形成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独特见解,大力提倡"趣味教育".梁启超的"趣味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迪性:提倡摒弃应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更是一个教师教育生涯、教育理想和教育人生的一个真实反映.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点热泪盈眶,更有点按耐不住.因为,这让我看到一个有关教育本质和教育共性的问题:世界是平的,教育也是平的.任何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其内在本质都是相通的.雷夫·艾斯奎斯(RafeEspuith)在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面展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正是符合规律性的教育. 班主任和老师的最基本的职业底线是什么?班主任和老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哪些工作做到哪种程度,哪些工作必须要做好?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予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个精确的答案——用激情点燃教育,用激情点燃学生内驱力,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成长生涯的同时也点燃自己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等。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付永红 《魅力中国》2011,(9):121-121
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信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朱张虎 《中国西部》2014,(36):68-69
<正>也许我们出发得太久,以至于我们忘记"我们现在在哪里"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出发"。教育目的就是我们出发的原点,教育过程就是我们出发的总路线。教育目的涉及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涉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梳理,确实能够明晰、优化教师的行为。教育目的源于教育理想,本应当是教育理想的集合体。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目的被绝大多数教师狭隘地理解了:  相似文献   

19.
于德明 《中国西部》2014,(32):70-71
<正>教育孩子不是流水线生产,也不是制作模具,不需要一刀切或千人一面的形式,而是为了培养具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为了发挥个体的优势,从而使生命个体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人性使然,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我们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需要在"智"上下功夫,有"智"者事竟成。  相似文献   

20.
好书推荐     
《中国西部》2014,(20):126-126
<正>乡村教师突围吴再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4:::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推荐理由:让"教育"成为传续文明的集体信仰,在"突围"中给自己和师生乃至学校教育带来一线生机、一片光明。《乡村教师突围》——一本由农村教师写就的乡村教育实践案例,一本生动描述中国乡村教育在困境中重生的教育范本。本书的"突围"或可看作是一个虔诚教育者的呐喊,有真知、真性,亦有真心、真情。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