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流浪汉小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流浪汉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哈克与逃跑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经历,以孩子的所见所闻来揭示一个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强烈批判了种族主义制度。本文拟将其主题与流浪汉小说这一创作风格结合进行分析,为研究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许多评论家和读者推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一部成长小说,但文章从哈克贝利·芬身份的迷失和道德成长的静止角度入手,探究哈克的不成熟性,而将哈克的角色固定在长不大的小孩折射了马克·吐温对当时物化的美国社会的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述了渴望自由的哈克与黑人伙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历险而获得成长的经历。旅程中,哈克因为该不该揭发逃跑的吉姆而处于矛盾中。最终,他的善良的本性占了上风,选择了保护吉姆。论文从哈克的出走的动机、困惑、引路人、认识等方面分析了哈克从对黑人的歧视到与吉姆交朋友,并下定决心保护吉姆的转变,从天真到认识社会现实的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赫索格》是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64年.索尔·贝娄是一位长于思辨的作家,在这部作品中,贝娄塑造了经典的精神流浪汉模式的人物形象.贝娄以精妙的写作技巧,大量使用书信体的手法将他的哲学思想和对历史文化问题的反思向读者娓娓道来.1965年小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时代杂志将其列为100...  相似文献   

5.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文字清新,视角自然而独特,体现着美国传统文学的最本质特征。而另一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著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却用荒诞、扭曲的笔调来描述故事,最能体现美国现代文学特征,它有着与美国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到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正是美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凭着一股子狠劲,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几年的打拼,积攒了近20万元的资产,亲朋邻里都夸他是一个能人。然而,一次不慎的投资,让他的公司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并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妻子离他而去,法院查封了他的公司,并将他惟一的一套住房没收。他成了一个流浪汉。  相似文献   

7.
媚俗是理解昆德拉小说的一个关键词,昆德拉的每一部小说都可以看作是媚俗的变奏曲。昆德拉的媚俗观与昆德拉倡导的“小说是研究存在”的小说观是一致的,媚俗是“存在”又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中,女性小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它不仅极具性别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个世纪的时代精神.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女性小说的创作者对"现代性"进行了执著追求.本文正是从梳理女性小说的"现代性"入手对女性小说进行观照,考察它的精神品格.文章认为20世纪的女性小说在真切反映女性生存境遇的同时,更鲜明地体现了追问"现代性"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多个中文译本中,都将"gentleman"直译为绅士,其实英语中的"gentleman"和汉语中的绅士存在着概念和内涵意义上的差异,简单的直译会造成文化误读,最终引起交际障碍,可以采取"直译+注释"的翻译补偿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以西例律我国小说”是清末民初我国小说界的一种流行的小说批评观念与方法,它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和界定我国小说,这不但反映出一个转型的时代的独特的小说观,而且让我们对透视小说批评如何在学理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试图解析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试图阐明由当时学人的自觉而开放的中西比较观念开创出的动态而巨大的理论空间对当代小说文体理论研究的重要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对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可以从小说的结构分析看到一个情感错位与失败的悲剧,并揭示其深层意蕴。小说的表层主线是一个错位的情感故事,小说的表层副线展现了理想主叉者在世俗社会的溃败与逃离,小说的深层结构所内涵的文本间性中的意蕴正在于通过知识分子那种不苟同于世俗的孤独,来展示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亘古不变的情感困惑。  相似文献   

12.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呈现了密西西比河沿岸乡镇市民荒诞的生活百态。主人公哈克自由地选择并追求刺激、冒险的生活,始终执着于纯真、乐观的人生态度,昭示了马克·吐温对生存的思索以及他对荒谬世界之人生出路的探求。  相似文献   

13.
他只有初中化,但凭着一股子狠劲,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几年的打拼,积攒了近20万元的资产,亲朋邻里都夸他是一个能人。然而,一次不慎的投资,让他的公司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并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妻子离他而去,法院查封了他的公司,并将他惟一的一套住房没收。他成了一个流浪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国内的文学批评对莫泊桑作品的研究历时已久,成果不少,然而范围较窄,这篇<爱情>鲜被提及.<爱情>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说.爱情与人性的双重主题一明一暗贯穿全文.小说通过讲述的视点、意象的象征、结构的安排、气氛的烘托诗意地呈现了小说的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分析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元小说.元小说可以看成是由分别作为能指和所指的艺术和现实构成的符号.元小说具备能指所具有的线性特征.在元小说中,原始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能指,这个新能指即为元小说本身.从索绪尔的符号学角度挖掘元小说的意义在于,元小说能够体现能指的延伸,获取美学价值,追求新的真理,并且按照人类的审美体验重新设计世界.  相似文献   

1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最富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那直露的性描写,还在于它是劳伦斯作品中唯一一部三个手稿都正式出版的小说。现在读者通常看到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反复修改并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文本。第一稿《第一查泰莱夫人》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第二稿《约翰.托马斯与简夫人》于197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国内研究界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早已不陌生,但对这部小说的前两个文本却鲜有评论。本文着重比较了小说中重要人物克利福德在三个文本中的发展演变:他从第一稿中的博人同情的战争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完全被机器异化的反面典型,成为冷酷的非人性的工业化象征。劳伦斯通过不断修改文本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更深入地揭露了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表达了对和谐自然人性的倡导。  相似文献   

17.
镇店之宝     
饭店就要关门的时候,一个背着大包的流浪汉推门进来了。服务员赶紧过去拦住他,说要打烊了。那人不理,一把推开服务员,把脏兮兮的大提包往桌上一放,一屁股坐在座位上,大声说:“快上菜,拣好的上!”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具有预言性质的科幻小说,是20世纪以来最为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描写,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设想了一个令人窒息的高度集权的社会,揭示了极权主义的本质。小说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形象的刻画和新话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讽刺意味。本文尝试分析《一九八四》的语言特色和反讽手法,去感受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语言魅力和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一是秦汉地域风貌、人文环境为贾平凹的"秦汉风"小说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根据地与取之不尽的源泉;二是贾平凹小说"秦汉风"的生发、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一直被认为是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通过采用多角度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作者深刻展现了现代生活中因为信仰失落带来的混乱和因人际关系的冷漠带来的孤独与隔阂.文章通过对这篇小说叙事视角的分析,说明了福克纳是如何将叙述视角和他试图展现的支离破碎现实图景巧妙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小说获得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