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发展壮大,必须"走出去"。其中,三个问题值得关注:是什么促使企业"走出去",如何成功"走出去","走出去"后如何成功"走下去"。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的动因、战略与竞争力角度  相似文献   

2.
姜艳艳 《科技和产业》2010,10(5):52-53,111
"走出去"战略是辽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改变辽宁省目前"走出去"与"引进来"严重失衡的局面,首要问题是模式选择问题。本文论述了辽宁对外投资的特点,提出了跨国并购是最好的对外投资模式,最后就如何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楼芳 《北方经济》2012,(20):82-83
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如何支持企业,用何种手段支持,如何做出有效的引导与推动,已成为"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借鉴国外政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浙江省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支持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经济不应只是重视"引进来",而要同时发展"走出去".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就需要我国在税收抵免制度方面作一定的完善改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在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方面采取的分国不分项抵免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5.
"走出去"势在必行 完整意义上的开放经济应是既包括我国对外开放市场,又包括开拓国外市场.也就是说,开放经济应包括"请进来",同时还包括"走出去".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开放政策是"请进来"的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冯鹏程 《中国经贸》2012,(23):46-47
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一种主动行为,也是"为了未来的生存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汪洋  杜子超 《中国经贸》2012,(23):44-45
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4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0%左右,稳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走出去".而且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市场竞争挑战的能力,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急需"走出去"获取更多成长养分.  相似文献   

8.
外国投资用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吸引外国投资.近年来,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陆继"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日前,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媒体上发表《中国如何实现战略"走出去"》文章,文中就当前中国在"走出去"方面所遇到的障碍以及如何突破这些障碍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以下为文章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是否能成功"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国际化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初步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及投资主体分布等现状,然后总结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稳中向好"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2011,(11):63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如何在海外市场进行宣传,成为广大"走出去"企业的新课题。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海外市场,坚定执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加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我国很多文化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破解掣肘因素,使文化产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关系到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产品是否真正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产生应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十届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研究员张燕生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风险和对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谈到形势,张燕生说,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在走出去方面,重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2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十二五"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提出了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十五"国家首次将走出去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到"十二五"提出了要加快实施走出去,代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从重视出口和引进来,进入一个出口和进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阶段.企业走出去的重点,从"十五"时期重点发展境外的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国内短缺的资源,转变到"十一五"重点促进原产地多元化和参与境外的基础设施,然后再到"十二五",走出去的重点已经转变到要创立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和品牌,重视当地民生和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系统总结了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三大动因,论述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实现我国社会组织科学走出去的合理化对策,以期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中使我国社会组织以更加稳定科学的状态走出去,实现我国社会组织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中国上一轮开放是以引进来为重心的话,则新一轮开放的特点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功地走出去呢?就这个问题记采访了较早研究企业走出去战略.并为此获得首届“安子介国际经贸研究奖”与“国家最高决策咨询奖”的暨南大学特区研究所代明博士。  相似文献   

16.
深圳企业"走出去"时间早、规模大、涉及范围广,本文对深圳跨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规模、行业分布、经营状况现状进行了描述,对深圳"走出去"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国际税收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央企是国民经济支柱,也是走出去主要力量。如何让央企更好地走出去,这需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其所面临的困难,以做到所制定的政策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8.
毕磊 《中国经贸》2012,(6):75-77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我国很多文化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破解掣肘因素,使文化产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关系到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产品是否真正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产生应有的影响力。机遇与挑战,时不我待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也日趋强烈,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正日益增多,这迫切需要我们生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大量的中国工程建设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与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同台竞技,充分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竞争,通过公开竞标承揽项目。开拓异国市场过程中,走出去的工程建设公司面临着诸多全新的挑战,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对风险管控、成功履行合同、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就EPC总承包企业境外项目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为工程建设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一些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钱摩"走出去"可反映出台州企业"走出去"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宏观上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转型升级,微观上把握"市场"、"技术"、"品牌"等要素转型升级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钱摩")是"国有性质、民营机制"的大型企业,通过"走出去"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市场占有方式、核心技术、品牌内涵的转型升级。2005年10月,成功收购意大利百年摩企Benelli,开创了中国摩托车本土品牌跨国收购的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