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项目始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简称FAO)于2002年发起的旨在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的倡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GIAHS已从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其影响和成效不断扩大,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强化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和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农业部决定组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2014年1月16日,农业部专门召  相似文献   

3.
<正>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以及我国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农业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和保护成果也逐渐增多起来。南京农业大学等一些大学开始招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生,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农业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呼之欲出。近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李明副教授和王思明教授最新撰写的《农业文化遗产学》又呱呱  相似文献   

4.
云南少数民族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它的保护利用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面临着艰巨性和紧迫性。在对云南至2015年被列为全球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6个少数民族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云南少数民族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类型,分析了其保护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利用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本身在农业和文化两个层面都具备突出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具备农业文化遗产的各项特征价值。无论从农业层面还是文化层面而言,茶叶在世界范围都具有重要价值。茶文化遗产兼具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综合价值,是重要的、较为特殊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茶文化遗址遗迹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科学研究等价值,对茶文化遗址遗迹主要分布区域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山西阳城蚕桑文化系统等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包括20个新增项目和1个扩展项目。目前,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世代传承的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当时的农业部开始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至今共列入5批118项。这些遗产是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表,有的形成了循环生态利用的模式,依然造福于当地。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遗产时,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中国的农业遗产中,水稻元素最为显眼。这与水稻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中国是重要的农业文明起源地,在万年前开始驯化水稻,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方法和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体系,已渗透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近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和评选,唤起了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其保护与传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研究试图探析数字化方法和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现状的梳理,结合相关领域的实践,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数字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三个层面的应用前景,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农业文化遗产个体或系统的数字化,如建立数字化保存、展示与传播应用;研究方法的数字化,如利用数字化方法辅助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定量化、可视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聚落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村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江苏最具代表性的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连云港西连岛村的个案,通过对居民感知与态度的调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连岛村居民的遗产保护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习俗、遗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对西连岛村总体保护状况的感知"一般",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开发及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驱动;作为多数遗产地的普遍做法,居民对西连岛村的旅游开发普遍持"赞成"态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居民对参与保护西连岛村有较强烈的意愿。建议从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协调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合理的社区居民参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机制、实行有限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等方面,促进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显,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和东部,长江、黄河流域内多而流域外少,沿海多而内陆少,西南部多于西北部和东北部;(3)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聚集区域有5个,主要以京津、浙东、陇东、黔东、滇西为核心;(4)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独特的地域资源、差异化的民族特点、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结论]在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将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未来需要深入发掘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资源评估、保护规划的运用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1.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社会重要的记忆载体。作为社会记忆的农业文化遗产为遗产地居民提供了集体性叙事、地方性认同以及日常互动秩序,构建了农耕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系统。文章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的困境主要在于遗产地的文化失忆,尤其表现为代际交流的记忆阻隔、回忆实践的集体离场和乡村时间的道德失序三个方面。因此,文章尝试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记忆范式,即通过唤醒遗产地及其居民的社会记忆,实现文化自觉,进而激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源性动力。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项目在浙江杭州正式启动,授牌仪式在青田举行。在首批已确定的4个全球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亚洲惟一入选项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对受到威胁的全球重要传统农业文化与技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5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在成立仪式上指出,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填补我国遗产保护工作在农业领域的空白,而且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利用中传承和保护。为加强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农  相似文献   

14.
正细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认定的五批共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系统占比最高,达14项。为什么茶文化系统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绝非偶然!我国产茶历史之久、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均为世界之最,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茶系统,无论是品牌、规模、品质,还是生产力、发展力、影响力,都是中国茶业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茶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重要源点。中国茶区别于世界他国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坚定坚守的文化定力、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要真正使中国茶业从"大"到"强","茶文化"这面大旗必须高高扛起。  相似文献   

15.
数据化时代,媒体传播已然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和评选,使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试探索传播在农业文化遗产传承领域的媒体应用途径、方法和前景。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研究重心等方面的诸多进展。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传播现状的梳理,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的媒体传播图景并对其进行解析,探索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的媒体传播模式。研究体现了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新趋势,既具有农业遗产学的发展前瞻性,还探明和解决农业文化遗产传播的相关问题,并指出今后的农业文化遗产将进一步丰富传播途径、拓展研究手段,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转化,对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传播建设结合具有实践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12,(2):119-129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研究中来,"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始终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核心问题,国内学者纷纷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提出了不同见解,但始终未能形成共识。本文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发展演进的系统梳理,和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保护对象扩展过程的考察,澄清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这个问题;并从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两方面探讨了"怎样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世代传承的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技术体系和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北有吉林和龙的林下参—芝抚育系统,南有广东海珠的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西有西藏乃东的青稞种植系统,东有山东莱阳的古梨树群系统……至此,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农遗新进     
正独特的农耕方式,天人合一的村落形态,辽阔粗犷的游牧文化,壮丽的高寒农业景观……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的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再次展现了我国多彩的农业文化风景线。至此,经过六批发掘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达138项。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调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0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在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授牌十周年纪念会上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贡献奖",表彰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的GIAHS(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在"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梁诸英  陈恩虎  秦中亮 《水利经济》2010,28(4):54-57,61
水利文化遗产是皖江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分。为了充分认识和发掘皖江地区水利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其开发和保护方法,对皖江地区圩田景观、水利遗址、水利技术、水利民俗展开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皖江地区水利文化遗产开发的相关建议:与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与弘扬地方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