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洁  李鹏 《水利经济》2012,30(5):64-68
近年来水利旅游以其突出的工程、资源、环境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剖析水利旅游资源特征,提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努力挖掘水文化,打造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和谐统一的水文化产品;努力发展滨水度假养生旅游;处理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及水利工程保护的关系;改革管理和经营机制,建立水利风景区管理协调机构,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闽台生产技能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为例,针对闽台生产技能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和生产性开发出现的问题,探讨闽台农业文化资源生产性开发中出现的空巢现象、村官不落村现象、文化资源资本主体问题、申遗成功后的农业非遗安全保护与民俗文化资源资产产权归属问题、民俗节庆文化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归原问题、古村开发开发商与原住民产权利益问题等,并提出分析对策与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的城市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抗战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为主旨,对现有的城市文化资源保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城市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并为保定市城市文化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生命化石”,是文化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尤为重要。亳州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探讨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闽台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着重强调农业生产技能亟待加强传习与保护,而对生活习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应注重整体一致性。古村落保护要介入资源产权制度以充盈保护措施,而对弱经济价值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则重在宣传其深层教化作用。同时应充分拓展思路,加速利用新媒体方式留存并将民俗文化元素创意输出。当然,必须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律及制度化权益保障,适当增加"学术监督"。在"文化产权资本化"过程中,既注重文化遗产资源产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又要借助"司法救济机制"和"民间解决机制"等方式,辅助解决其间的侵权与纠纷,用以尊重文化资源的公权属性特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与民间观念。从整体特色上看,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具有丰厚的地域历史内涵与地域文化特色,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反映了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关联性,是江苏文化具有多重文化交汇、多元共生的重要见证。从保护对策上,应该在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重视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的全面传承与发展;重视文化重构,强化其文化内生力;文化产业介入与公共文化建设双管齐下,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工作。  相似文献   

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以促进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方法,总结出了该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品位高,地貌植物资源复杂多样,宗教根文化突出,资源区位条件好等特征;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整体开发、注重生态开发等五大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推进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是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四大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具特点,在遵循资源禀赋、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统筹兼顾与全面安排、因地制宜与发挥优势的原则下,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优势资源转化、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优化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深化东部地区矿业发展的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1.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雷爱中 《水利经济》2012,30(4):27-29
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水利枢纽工程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保障国家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程,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工程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宇辉 《水利经济》2006,24(3):55-57
在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水利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数量多、规模小、种类繁杂;业务分散,形不成合力;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政事不分,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动力不足。通过研究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改革的实践,得出启示:改革要确立战略目标,坚持业务和经济共同发展;明确改革思路,按照“三条主线、四个层次”稳步实施;重视改革外在形式,更重视改革内部机制;实行主辅分离;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姗姗 《水利经济》2007,25(6):63-6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使用EXCEL与MATLAB等计算工具进行多种旅行费用-旅游率回归模型选择,运用旅行费用法评估消费者剩余,计算出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景观价值。通过实例研究,证明旅行费用法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