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金地采访期间,我们深深地被金地人紧张、高效的工作氛围听吸引,也深深地被金地人阳光、愉悦的精神状态听感染,我们想知道在金地工作的人们对金地究竞是怎样的态度和看法,于是,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随机请10个金地人做了即兴回答。  相似文献   

2.
“百亿元地产俱乐部”已经成为当下众多房地产企业追逐的目标。实际上,近年来从十亿元跨入百亿元的规模,已经有若干成功的案例。过去5年左右时间里,华润、保利、金地、龙湖、金科等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均实现了这样的赶超式发展。解码此类地产企业的发展轨迹和经验,可以为更多企业成功实现赶超、跨人百亿元门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如同张扬王石之于万科一样,内敛凌克是理科金地的真实剖面。近年来,金地集团如一匹黑马,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品牌脱颖而出成功上市,并成为跨区域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掌舵的凌克功不可抹。上市后,金地集团增发融资以支持北京、上海、深圳、武汉、东莞等地十几个项目的运作,还与新股东金信信托悄悄筹划房地产信托的建设和发售,并积极与境外基金合作。凌克一再表示,金地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地产企业!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导刊》2012,(9):71-71
金地是一个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历经上市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已实现了100倍的规模增长。近年硕果累累: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客户满意度位居行业前列。稳盛投资成立,成为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商业地产公司成立,运营和管理金地商业项目。金地明确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引领人本生活"住宅产业品牌全新亮相。金地集团亦是第一批成功开启全国化战略的房地产企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的深度调整,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地稳健发展,使企业拥有更长时间的稳定现金流,近来国内不少房地产企业增加了持有型物业的比重。华润、保利、金地等开发商先后宣布商业地产计划和目标后,一向以住宅专业化为目标的万科也表示要增加持有型物业比重至全部物业的20名。因此,如何做好这些持有型物业的租赁工作,使其不仅能为企业贡献稳定的现金流,而且还可以使这些物业资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保值增值的良好运营态势,就为房地产企业下辖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租赁物业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1997年11月的一个上午,10点,深圳市委办公厅会议室。 6家企业的老总(赛格集团王殿甫、万科企业王石、深科技王志荣、天建马恭元、金地地产等)接到通知:下午3点钟,麒麟山庄,朱镕基听取企业汇报。  相似文献   

7.
《山东企业管理》2012,(8):66-67
经历上半年的“以价换量”后.房地产企业暂度危机,而在房地产调控趋向常态化的情况下,未来如何生存再次摆到众多房企面前:规避限购,万科出海盖房;寻求融资,金地香港借壳;甚至有绿城进军新领域“农业”等,那么哪条路好走?转型道路各有什么风险?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企业员工“薪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愈演愈烈的房企职员跳槽之风房地产始终是近年国内最吸引眼球的行业之一,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因为房价涨跌,也因为行业此起彼伏的人员跳槽风波。2005年国家对房地产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对很多房地产商的经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对于一些房地产企业来讲,对公司经营发展影响最大的可能不是政策转向,而是人事异动。近期业内的重大人事变动频繁得令人眼花缭乱:金地北京公司领军人陈长春离别金地、万科集团工程总监吴有富离开万科加盟沿海绿色集团、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周良君离开万达集团、北京顺驰三驾马车之一的杨庆允神秘离职……这样…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目前无疑是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房地产行业的高投资回报率及高房价吸引了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进入,其中民营企业在该行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民营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目前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才缺乏的影响,构建一个合理的民营企业用人机制,是其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汤艳华 《民营科技》2008,(3):111-111
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进入人才自主时代。企业在吸引了大批人才之后如何将骨干员工成功留住,并让其尽可能地散发出光和热,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成为房地产企业关注的问题。从房地产企业人员流失的企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房地产开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有效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不论是前段时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热的情形,还是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应对来自政策、市场、资金等诸多问题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在会计核算中遇到新的问题。买过商品房或关心房地产市场的人都了解,对于市场普遍看好的商品房,作为开发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处于主动的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下,即使开发商提出诸如房款全额预缴订购尚在建设中的商品房等条件,买主也会接受。在这种情形下企业销售形势非常好,随之带来的却是对企业当期的销售收入、成本的确认、纳税的计算等一系列新问题。就浅谈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浙江房地产》2007,(2):30-33
如果将房产看作房地产开发企业生产的产品,那么土地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就是重要的原材料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若没有一定量的土地储备,就意味着企业的发展成为“无米之炊”了。土地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生产原料”,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因此,为了能够持续发展和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许多企业都将土地资源的储备放到战略的高度上来考虑。  相似文献   

13.
《英才》2003,(9)
陈长春北京金地鸿业、远景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金地公司足北京金地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金地鸿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金地远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台称,均为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至1002年木,北京金地公司资产规模达5.8亿元,累计开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开发项目:金地·格林小镇、金地国际花园。入选理由:用“产品主义”的成功实证刮乱北京房地产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我国房地产行业开始了新一轮洗牌。在这种形势下,加快企业规模扩张、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就成为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竞争环境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手段,而这些战略性竞争活动显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债务在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中都占有较高比例,这种资本结构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上海房地》2006,(7):35-35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从新的研究方法体系确立、数据采集整理到指标计算分析.对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研究.完成了“200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研究”。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发布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据《解放日报》报道,通过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已在上海房地产行业初露端倪。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继去年年底成功收购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后,今年又出资收购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遭遇到了不小的打击。据报道,已经有一些小的企业开始卖地卖项目以期能获得流动资金,来补充被切断的企业资金链。这一切都预示着现在及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上海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当前房地产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时单个企业来说,人才的流失就意味着竞争力的丧失,因此如何留住所需人才,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取先机,是当前各房地产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当划时代意义的货币化安置启动时,他尚沉迷于红极一时的电脑游戏红色警戒;2001年,当金地成功上市时,他尚在象牙塔里孜孜求学;2002年,头戴北大MBA帽子的王南选择从金地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起步。如今,他以金地杭州分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坐在记者面前,忆往昔,感慨房地产十二年来的风雨变幻。理性、睿智而又不失感性的他一再强调,企业发展不求快速扩张,只求稳扎稳打。  相似文献   

19.
王小燕 《现代企业》2004,(11):58-59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IT集成和管理变革的融合。其各项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如果只重视其中一方面内容而忽略其它方面的内容,就难以完成信息化建设,产生所谓的“木桶效应”。从近几年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是“雾里看花”。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准备不足,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的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马。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信息化基础工作,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才能真正“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20.
全国的房地产企业和市场被社会关注的频率在逐年增高,尤其是房地产的开发企业,其利润率都很高,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税收逐步趋于严格与规范,相应的一系列惩管措施也开始加强,这种形势之下采取正确的对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措施就显得特别重要,从当前的税收政策来看房地产的税务负担在所有的行业中是比较高的,文章对企业发展的战略和内部具体经营方面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