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在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变的过程中,价格调控 越来越重要。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调控转型过程中提升价格 调控效率的关键,也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内容。本文沿着央 行利率调控、利率传导路径,从中央银行调控工具与政策利率,到中介主体金融机构与金融市 场以及中间目标市场利率,再到最终目标实体经济以及微观主体企业与居民,全面地、详细地 梳理分析利率传导各个环节存在问题,并相应地借鉴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利率调控与利率 传导机制的经验,最后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然利率这一概念在经济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货币政策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而且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之间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与潜在经济增长率、自然失业率(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概念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可以为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自然利率并不能被直接观测到,本文利用Giammarioli&Valla(2004)提出的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测定中国的自然利率走向.结果显示,利用自然利率与实际利率得出的利率缺口是衡量货币政策取向的一个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而利率市场化正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将逐渐从数量规则向利率规则过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一体化地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以价格调控为主,利率政策是其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长期的视角考察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利率政策的实践,提出其政策操作中具有关注中期目标、政策透明度高、央行独立性强等特点,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转变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强  吕进中  王伟斌  黄宁 《金融研究》2015,483(9):20-39
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有必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泰勒规则以确定政策利率目标水平,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估算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是关键。本文对构建多目标下的中国化泰勒规则时应考虑的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将金融周期信息纳入我国潜在产出的测算,同时采用基于潜在产出的方法对自然利率进行估算,进而分不同情形尝试估算我国的规则利率水平。结果表明,考虑金融周期信息后的潜在产出在金融扩张期将低于传统方法的估计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有效应对经济运行的过热现象或泡沫化状态提供参考;无论是基于何种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的测算组合,将国内外利差、房价涨幅偏离经济增长程度纳入中国化泰勒规则的构建均是合理的;不同情形下估算的规则利率走势,自2004年以来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均较为相近,且2013年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差距呈明显缩小态势,但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期间,受国际宏观形势和国内因素影响,估算的规则利率均快速上扬,与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形成反差。  相似文献   

5.
单强  吕进中  王伟斌  黄宁 《金融研究》2020,483(9):20-39
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有必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泰勒规则以确定政策利率目标水平,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估算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是关键。本文对构建多目标下的中国化泰勒规则时应考虑的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将金融周期信息纳入我国潜在产出的测算,同时采用基于潜在产出的方法对自然利率进行估算,进而分不同情形尝试估算我国的规则利率水平。结果表明,考虑金融周期信息后的潜在产出在金融扩张期将低于传统方法的估计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有效应对经济运行的过热现象或泡沫化状态提供参考;无论是基于何种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的测算组合,将国内外利差、房价涨幅偏离经济增长程度纳入中国化泰勒规则的构建均是合理的;不同情形下估算的规则利率走势,自2004年以来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均较为相近,且2013年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差距呈明显缩小态势,但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期间,受国际宏观形势和国内因素影响,估算的规则利率均快速上扬,与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形成反差。  相似文献   

6.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我国货币政策将由传统的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本文根据泰勒规则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对中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了估计。考虑货币、汇率等不同因素的货币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2%~4.4%之间,与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性事实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今后货币调控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进行利率决策,以确保价格型货币调控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运用自然利率评价和调控货币政策具备了一定现实条件,而提高其估计频率则有助于更及时地指导实践。基于LW—HLW季度模型,构建半结构化混频模型,联立月度IS曲线和Phillips曲线,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我国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自然利率进行实证分析。因通货膨胀动态波动影响估计结果,故分析Phillips曲线滞后结构和预期跨度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月度自然利率估计结果在1.1%—2.1%波动且能精准刻画全球金融危机等重要事件的影响。同时,滞后1年、提前10年数据滚动窗口设置下的估计结果最优,此时自然利率能及时反映外部冲击的影响,与产出缺口、潜在产出趋势增长率联动明显,建议考虑将月度自然利率估计结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评价和调控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在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使用1996年至2013年的月度数据,采用LSTVAR模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和差异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增长状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增速较高的状态下,货币供应量调控的短期效果较为明显,而利率调控则具有长期的调控效果;对于产出和通货膨胀而言,相同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增速状态下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相比在经济高增速状态下,利率冲击的通货膨胀效应在经济增速放缓状态下的效应相对较弱,而货币供应量的负向冲击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利用利率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控,效果将更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的案例分析表明,利率调控转型宜采取渐进式,并与利率市场化进程协调一致;市场基准利率主要集中于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和市场回购利率,且大都为实际成交利率;央行关键政策利率品种和期限一般会随着经济金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过多的政策利率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对于我国利率调控体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与美国、日本等国家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模式相比,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更适合我国,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和隔夜市场回购定盘利率分别是我国关键政策利率和市场基准利率的理想选择,走廊宽度在200个基点左右的非对称利率走廊效果较好。最后,本文提出了过渡期和中后期利率走廊调控的具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并将贷款市场、理财市场、债券市场、央行短期和中期资金市场纳入一般均衡框架,探讨了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央行投放的中期资金相比短期资金能更有效降低中长期利率,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此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四因子"中长期利率定价框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量化了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受MLF加权利率及央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程度,为央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确定中期资金投放规模和利率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1.
陈亮 《武汉金融》2022,(4):48-54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解释了自然利率在货币政策选择中的三重作用:一是作为常规货币政策环境下利率政策的实际利率锚;二是作为严重负面冲击下是否需要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参考;三是作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的联系纽带。其次,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我国2006—2020年期间的自然利率水平,发现我国自然利率自2020年疫情冲击以来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最后,结合自然利率的三重作用,本文提出我国一方面应重视低自然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应对,另一方面应强调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对促进自然利率稳定的作用,尽量保持常规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李雅丽 《新金融》2015,(5):28-32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理论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的首要功能是测算宏观经济的均衡利率,并据此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给市场利率提供一个名义锚;当前我国利率操作目标仍应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进行选择,中期利率指引只能作为补充;"利率走廊"作为一种利率操作模式当前在我国可行性较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利率操作最终应以公开市场为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项操作均需要更加透明,以引导公众预期、提升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都完成了从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向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框架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及之后,许多国家采用了显性的或隐性的利率走廊。本文建立若干理论模型来描述利率走廊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1)利率走廊操作可以较为有效地引导市场预期,降低市场利率波动;(2)利率走廊可以减少市场对流动性的"囤积性需求",从而降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成本;(3)最优利率走廊宽度的设定要综合考虑货币市场利率敏感度、调控成本、外部冲击的频率和幅度等因素。文章认为,我国在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过程中也应建立利率走廊机制,以降低短期利率的波动率,提升未来政策利率的市场认可度和基准性,为利率的有效传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外部需求冲击与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及最优政策应对机制。研究发现:(1)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也相应影响中国货币当局最优政策选择。(2)若美联储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则"浮动汇率+利率规则"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若美联储为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制定者,则固定汇率制度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3)货币政策是否具有可信性是决定中国最优政策选择的核心,增强政策可信性并建立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声誉能够稳定中国的通货膨胀。(4)汇率制度选择并不必然遵循由固定到中间再到浮动的唯一路线,中国货币当局应根据外部冲击、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做出具体选择。本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能够为全球量化宽松背景下以及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时,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泰勒规则的基本模型及其理论扩展,对泰勒规则的理论与操作进行评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展望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文章认为,泰勒规则反映了近年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本质,能够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基准.就中国而言,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低效性,泰勒规则的实施还有一定困难.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与利率弹性的增大,利率有可能比货币供应量更适宜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叶斌  潘淑娟 《新金融》2013,(1):14-19
本文以自然利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Kalman滤波法对我国的自然利率进行估测,研究发现我国的自然利率走势大致呈现下降、上升的趋势变动,进一步地通过回归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V AR模型对我国自然利率与产出缺口、未来通货膨胀率以及贷币政策宽松度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产出缺口是自然利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与其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与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也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对自然利率的估测能够有效地反映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情况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松紧程度,对政策当局的货币政策实际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货币政策亟需由传统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调控模式转型,自然利率将为中央银行利率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简要回顾自然利率理论的基础上,对近十多年国外自然利率估计方法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对单纯时间序列统计计量法、基于金融市场方法和基于经济学模型方法等主要方法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中国自然利率估计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金融》2013,(2):112-117
<正>一、引言回顾改革历程,货币政策操作是一个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过程。两种操作模式可以简单描述为:再贷款/再贴现(官定利率)既有数量调控也有价格调控,带*号的利率水平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仍是官定利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货币政策操作应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如何理解价格调控?价格调控是中央银行利用一个短期政策工具调节全社会货币总量。货币政策操作从控制信贷规模(操作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商业银行基准利率)到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操作工具扩展到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的  相似文献   

19.
利率走廊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货币政策实施框架,也是许多国际货币政策转型的主要方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加拿大、欧洲央行和美国等国家利率走廊的实践经验,发现利率走廊和公开市场操作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中央银行通过结合利率走廊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更好地调控市场利率。对我国的实证研究表明: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适合成为我国利率走廊的操作对象;央行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利率走廊的上、下限。模拟分析发现,我国利率走廊仍然存在宽度较大的问题,不利于央行控制市场利率的波动。文章最后提出,我国目前适合建立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利率走廊为辅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给出了我国利率走廊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广义矩估计法(GMM)考察现行双轨制的利率体系下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结合我国的经济数据及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利率平滑特征及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管制利率及市场利率两种体系下的泰勒规则进行检验,结论显示存款利率并未根据通胀及产出的变动加以调整,而市场利率及管制较为放松的贷款利率对产出、通胀以及货币供给均能作出反应,对产出及货币供给的反应显著,但是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即依据预期通胀、预期产出及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估计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尚不具备稳定性,当前不宜将泰勒规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