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年来,保管箱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在国内各商业银行迅速开展。然而,在各银行积极拓展保管箱业务的同时,却很少关注这项业务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潜在风险。本文在对保管箱合同法律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银行保管箱业务中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保管箱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在国内各商业银行大力开展。然而,在各银行加大投入参与这项中间业务竞争的同时,却很少关注这项业务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潜在风险。去年中国银行福建分行保管箱“浸水”纠纷事件就使得我们在考量银行保管箱安全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保管箱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问题。本文拟在对保管箱合同法律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银行保管箱业务中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前,保管箱业务已逐步在各商业银行展开,并成为一项新的中间业务。由于保管箱业务的实务会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对于押租、保管箱合同是否拥有置留权、保管箱失窃、逾期以及法院是否能对保管箱采取强制措施等都没有相关的法律界定。因此,建议修改相应的法律和对银行新业务进行立法的规范管理,以促进保管箱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管箱业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推出的一项中间业务,是以银行的信誉和设备为租用人的贵重物品和重要资料等提供一块安全保密的存放地点,并收取相关的费用。其宗旨是完善银行的服务功能,促进银行业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增加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增长。银行保管箱经专业设计,坚固耐用,具有防磁、防腐、防潮等功能,箱型多样,适合存放金银珠宝、文物珍品、有价证券、契约、合同、重要资料和保密档案等,客户根据需要可自行挑选,放心使用。保管箱业务的推出,满足了部分客户的需要,也给反洗钱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文第一次从反洗钱的角度剖析了银行保管箱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公民隐私权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银行保管箱业务在国内得到迅猛的发展。现在,我国各大中城市都有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开办了保管箱业务,有的银行保管箱出租率已达到了90%以上。保管箱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银行保管箱业务在发达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不仅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巨大的利润,也给国民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资产保证。近几年,国内不少地区银行保管箱业务持续升温,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服务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荣波 《现代金融》2012,(12):24-25
银行保管箱业务是一项风险低、收益稳定、综合效益高的中间业务,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正是各家商业银行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银行开办保管箱业务,既可为客户提供私人物品的保管服务,从而吸引、维护、拓展一大批个人优质客户,更可为商业银行带来直接收益。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一些银行却存在着对保管箱业务重视程度不够、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业务收入偏低、效益不理想的现状。最近作者对某银行保管箱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就其存在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银行保管箱合同是以租赁合同为基础,兼有保管合同性质的无名合同,因保管箱的安全和防护问题导致其中的物品毁损、灭失、变质或被窃的,银行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银行可通过约定损害赔偿责任限额和投保银行保管箱责任险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基层之声     
正周锋荣:商业银行须加强保管箱业务管理中国农业银行江西余干县支行周锋荣2016年7月12日来稿指出,银行开办保管箱业务,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以箱促销",有效带动零售业务发展,促进产品销售,维护锁定优质客户。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保管箱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不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保管箱业务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配备到保管箱的工作人员紧缺,甚至不足,设备老化及设备的维护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0.
李春 《上海金融》2008,(3):80-83
在商业银行业务实践中,授信额度合同尽管尚不属于主流的合同形式,但在银行各个业务领域中均有其适用的案例,在一些范围内甚至被用作主流合同的替代形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界定其涵义,商业实践中也尚未成为一种商业惯例。因此,授信额度合同给银行和客户的权利义务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本文从授信额度合同的特征出发,重点讨论了授信额度合同的法律性质,并对审判实践中存在的未约定额度使用期限时授信额度合同的效力、授信额度合同的担保及有关诉讼程序问题,从实务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11.
保管箱业务是银行以出租保管箱的形式代客户保管贵重物品、有价单证等财物并收取一定服务费的业务品种。其雏形出现于17世纪,当时英国的金匠利用自己原始的铸铁箱柜为他人保管黄金等财物,并开出收据证明收到了保管品,当存放人索要时再予以归还。世界第一家保管箱公司——欧罗亚银行设备系统公司,则于181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现。在中国,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就有过保管箱业务。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期,保管箱业务在上海、广州等地恢复。近年来,随着公民隐私观念的增强和安全防范的需要,银行保管箱业务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由于保管箱业务涉  相似文献   

12.
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之外的一项重要业务,银行理财产品也成为我国居民和企业的重要投资渠道之一.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概念界定与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商业银行代客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就其信托本质和存款本质及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定位和规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昆明市社会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居民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保管箱业务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为不断完善银行的服务功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开办并逐步完善保管箱业务.该文基于财务分析的视角,对昆明市A银行开办保管箱业务的可行性及对策进行研究,对保管箱业务的开办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金融行业的发展,从风险的控制评估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包含信贷服务以及托管行为。托管业务从商业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资质的银行所发起的商业活动,也可以称之为商业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商业银行对客户或者委托人的资产进行投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要签订合理合法的托管合同,并且遵从相关的银行法律条例,以保证客户或者委托人资金的安全。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商业银行在金融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产品中涉及保证金的业务越来越多。保证金成为商业银行降低相关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广大公司及个人客户获取相应金融服务的重要要件。但由于目前法律法规对保证金性质的规定不明确,实践中对于保证金的法律定性存在不同认识,导致保证金被查封、冻结甚至扣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保证金的安全性和业务保障能力被打折扣。本文从法律视角研究保证金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多种化解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进  朱幼林 《银行家》2015,(2):118-120
目前,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各商业银行以互联网为依托,陆续为客户搭建了各种创新型网上金融服务平台,为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此情形下,银行与客户的网上业务关系体现在各类电子合同之中,电子合同及相关证据的认定是银行网上业务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由于网上电子合同的签署和相关事实的证明与使用线下纸质合同存在较多差异,相关法律规则不够明确,银行在推动  相似文献   

17.
1、代理资产保管业务的一般界定1.1 对代理资产保管业务的理论界定。代理资产保管是指商业银行代客户保管各种贵重物品、有价证券和出租保管箱的一种中间业务。其主要特点是:(1)代理资产保管业务不会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额的变化,但是利用非投入方式服务于客户的保管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2)代理资产保管业务靠代保管手续费和出租保管箱租金带来收益,而不是通过资金供给赚取利差;(3)代理资产保管业务以银行信誉为无形资本;(4)代理资产保管以服务社会公众需求为最终目标和产品创新动因,被誉为"财富的安全岛"。  相似文献   

18.
梅仲楠 《中国外资》2014,(6):174-175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金融市场被大量推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己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广,也使其成为商业银行与消费者纠纷的主要来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自2004年面世以来,日渐发展壮大,但直至今日我们仍不能准确定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恰恰由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模糊,导致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权利义务界定模糊。当消费者与商业银行发生纠纷诉诸法律时,法院也将因为二者之间权利义务的难以界定,难以准确适用法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法律性质的各类学说,以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法律性质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李春 《上海金融》2007,(8):72-74
提前收回贷款作为银行在借款人出现违反合同约定义务时可以寻求的救济方式,由国际商业贷款业务的惯例转化为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充分反映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着重于预防的特性。近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已经注意运用该项规则保障贷款安全,但由于我国法律规定概括性的特点和商业实践的复杂性,因银行提前收回贷款引发的相关权利性质定位、行使机制的构建、法律后果等问题,仍值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用卡发卡总量、透支余额等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尝试将信用卡逾期债权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本文通过对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提示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