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整精米率是稻谷研磨加工的最重要参数。本文概述了影响整精米率的因素如稻谷收获条件、干燥工艺、籽粒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磨系统组成的类型及效率,以及仿真模型。稻谷籽粒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含水率的函数,如果干燥后的缓苏工艺在Tg下进行,米粒的外部层是玻璃态,而中心仍然是橡胶态,则引起裂纹。缓苏允许水分从稻谷籽粒内部扩散到外部表面,减少了水分梯度进而减少裂纹。最小化稻谷裂纹和破裂,需要研发干燥期间材料胁迫和变形的预测模型,了解米粒中张力强度,预测其破裂。同时从稻谷水分吸附/解吸等温线上查寻Tg。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稻谷中水分、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进行了分析测定,探索水分对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谷水分含量控制在11.8%~12.6%时,稻谷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较佳,对稻谷加工和储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稻谷》质量标准中的某些指标已不相适应。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新的稻谷质量标准GB1350-1999中新增了整精米率等检验项目,并将整精米率作为稻谷定等依据之一,这对指导稻谷的种植品种,调整优化结构,并对稻谷的收购、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质量标准虽附有整精米率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分析了影响稻谷整精米率的因素,探讨了优化稻谷整精米率检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碎米是稻谷制成精米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含量大小不但关系到大米的蒸煮品质和米饭的口感,也关系到粮食贸易者的经济效益。文章从实验室温湿度、小碎米定义、取样量3个因素,考察对大米中小碎米含量、碎米总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温度20~25℃,湿度50%~60%;小碎米定义为长度不大于该批次试样平均长度的1/4,过孔径2.0 mm圆孔筛,留存在孔径1.0 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取样量不低于25 g时,大米小碎米含量、碎米总含量重现性好且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出糙率与整精米率呈正相关,是稻谷国家标准中最重要的两项质量指标。但在实践中,这两项指标受到干扰的因素较多,是比较容易出现争议的。通过对检验方法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总结出检验稻谷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应注意的事项,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即在遵循最新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实践,为稻谷定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烘干机烘干收获后的稻谷,已成为南方规模化种植收获的主要程序之一。文章利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谷物烘干机,研究50℃、60℃、70℃等三种不同烘干温度将稻谷烘干至安全水分时,供试早籼稻谷裂纹粒率、整精米率、出糙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检测方法均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随着烘干温度的增加,供试稻谷裂纹粒率逐渐增加,整精米率、出糙率和烘干时间逐渐降低。结果表明,较低温度烘干有利于维持稻谷品质,不利于烘干效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高温高湿粮库中使用食品级惰性粉防治稻谷储藏害虫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品级惰性粉使用一年后,各试验仓稻谷的水分、黄粒米、脂肪酸值、出糙率、整精米率和色泽气味等储藏品质指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因此,惰性粉储粮技术具有防虫效果好、不影响稻谷储藏品质等优点,是一项值得大规模推广的绿色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2013-2015年粳稻谷会检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数据显示粳稻谷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的变幅明显高于目前粮食行业国家标准《稻谷整精米率标准样品制备技术规范》关于原料选择的要求,部分技术内容已难以适应标准样品制备的实际,适度调整粳稻谷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的样品选择范围要求具有可行性。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实物标准样品重视程度不够、使用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就稻谷收购入库过程中出现的检验任务集中、检验时间紧的情况,探讨采用简便、快捷且准确的检验方法对收购入库稻谷的色泽、气味、新陈、水分、杂质、黄粒米、出糙率、整精米率等质量指标作出快速的判定,并对入库检验的扦样步骤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对优质稻的涵义不甚了解 乡镇干部及种粮农民,认为只要是某个“优质稻”品种,不管其质量如何,都是优质稻。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致使一些不符合优质稻质量标准的稻谷混杂在优质稻一起,降低了优质品率。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优质稻谷质量指标的规定,优质籼稻谷共分三个等级,其定等指标包括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汾、食味品质、胶稠度、粒型 (长宽比 )、不完善粒、异品种粒等,并规定黄粒米、杂质、水分分别小于或等于 0.5%、 1%、 13.5%,色泽、气味正常。在这些检验指标中,任何一项…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培训》2007,(5):34-3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4 品种名称:津粳优68(金粳优68) 选育单位:天津丰美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津1007Ax金恢6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0.5天.比对照豫粳6号早熟6.2天。株高104.2厘米,穗长21.9厘米,每穗总粒数155.5粒。结实率85.8%,干粒重25.7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3级.穗颈瘟3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4.9%,垩白米率26.5%,垩白度4.8%,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相似文献   

13.
充氮气调对稻谷、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研究充氮气调随储藏时间延长对稻谷和大豆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气调储藏时,稻谷和大豆的发芽率在各个温度都缓慢下降,在35℃仍然有很高的发芽率;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与温度呈正相关;稻谷出糙率、整精米率及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常规储藏相比,低温储藏时两者的品质变化相近.高温条件下充氮气调可降低5℃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家决定自7月28日起在湖北等4个早籼稻主产省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这对于发出粮食价格信号,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1.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滞后,农民利益难保护。2.质量标准要求高,实际收购难操作。国家规定国标中等中籼稻主要质量指标,整精米率达到50%(不能低于44%),出糙率75%、水分135%、杂质1%。在实际操作中,矛盾最大的是整精米率。①国家2001年公布整精米率指标,这几年一直没有执行。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又必须执行,农民难以接受;②整精米率要求高,普遍难以达到。按…  相似文献   

15.
食用稻米的品质及其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谷一般为细长形到椭圆型,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稻谷粒长度分为4类:特长粒(7mm以上);长粒(6~7mm),中间型(5~5.9mm);短粒(5mm以下)。也可根据稻谷粒的长宽比分类,籼稻:长宽比为3以上的称细长粒,长宽比为2~3的称中长粒,2以下的称短粒;粳稻:长宽比为1.8以上的称大粒,1.6~1.8的称中粒,1.6以下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江苏省2020年新收获稻谷的质量现状,抽取了覆盖全省产粮大县(市)的1 252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GB 1350—2009 稻谷》和《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规定的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新收获稻谷三等及以上占比99.4%,粳稻出糙率平均值为82.0%,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7.8%,水分平均值为14.4%,不完善粒平均值为2.8%,谷外糙米平均值为1.2%,互混率平均值为0.6%;达到《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三等要求的稻谷样品69份,占样品总数的21.4%。总体来说,2020年江苏新收获稻谷整体质量及优质品率较往年均有所提升,主要优质品种有华粳系列、南粳系列、淮稻5号、金粳818、苏秀867、丰两优香1号、两优688。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稻谷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选择100份粳稻谷样品,检测食味品质指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质量品质指标水分、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垩白、千粒重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值、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出糙率、垩白、千粒重都有显著负相关性,其中与蛋白质的负相关性最强;出糙率与整精米率有显著正相关性;不完善粒与出糙率、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不完善粒呈极显著负相关。各指标间存在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同一指标在不同范围内显示的相关性程度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粮食在储藏期间和通风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分减量,安全水分以内的储粮水分下降,不仅造成储粮数量损失,而且水分过低不利于储粮品质保鲜,影响其加工品质,整精米率降低。因此,为了减少储粮水分降低带来的粮食损失,改善稻谷加工品质,对储粮进行通风调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南方早籼稻主产区粮食收购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水分、杂质、整精米率等限制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现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适当调整2005年早籼稻收购整精米率控制指标的通知》,要求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省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根据国家5部委局行关于2005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的通知和国家粮食局关于早籼稻收购中执行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适当调整早籼稻整精米率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7,(5):35-35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6 品种名称:吉粳801(区试代号:吉特624)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05A/C746)F2后代材料系选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4.2天.与对照秋光相当。株高100.6厘米。穗长17.7厘米.每穗总粒数113.4粒,结实率88%,干粒重24克。抗性:苗瘟5级。叶瘟5级,穗颈瘟7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3%.垩白米率23.5%,垩白度3.7%.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83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