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吴岚 《辽宁经济》2006,(6):102-102
所谓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是一个事关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已是摆在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顾蕾 《特区经济》2005,(12):325-326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是指企业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于那些严重失职的注册会计师们要予以谴责甚至处罚,但也要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试想一下,如果大部分参与游戏的人都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话,除了要对那些犯规者进行惩罚,我们同时也要  相似文献   

3.
张岩 《中国经贸》2009,(8):86-87
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相似文献   

4.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北方经济》2005,(4):47-48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但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是<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6.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具体表现形式为评估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遵循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与事实的偏离或者遵循了审计准则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的偏离,由此产生了审计风险,而最根本的审计风险防范方法仍然是注册会计师及整个行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 (一)重要性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是指一种错误的程度,是报表中的错报和漏报是否会影响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8.
审计人员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应该考虑到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就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使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9.
1999年财政部下发了两个文件:《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及《关于对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中央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质量进行抽查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企业会计、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共同监督共同承担风险体系的形成,在注册会计师对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由于国有企业有其特殊的地位,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失注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问回。这是国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国家为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转,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注册会计师独立审…  相似文献   

10.
李欣  王刚 《辽宁经济》2004,(3):30-30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认为已公允地揭示的风险。也就是说,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弋会泳 《魅力中国》2010,(28):239-239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是审计失败,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因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即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报告。审计失败有两种形式,即审计过失和审计欺诈。审计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因能力的限制或疏忽大意造成的审计失败,即非主观意识的作为行为;审计欺诈是指注册会计师明知企业的舞弊行为不予披露或与企业串通舞弊造成的审计失败,即主观作为行为。  相似文献   

13.
陈明旻 《发展》2012,(5):105-105
在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成为一项重要的审计程序,而审计职业判断是确定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如何运用审计职业判断评估和识别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风险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在诉讼爆炸的今天,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失败要应对的法律诉讼案件大有上升的趋势。终究审计失败,源于审计风险走向极端。审计风险来自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舞弊及违反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在主观方面的不严谨加剧了审计风险提升。注册会计师应从主观方面积极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5.
审计人员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应该考虑到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就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使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蕾  ;陈晓荣 《特区经济》2009,(4):218-219
本文将探讨在上市公司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如何应用重大错报风险这一新的理念,分析和研究审计过程中易于引起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及其应对方案,并结合案例阐述合理运用重大错报风险在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中的重要性,以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孙鑫 《辽宁经济》2010,(6):99-99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与方法之一。本文所界定的分析程序的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分析程序在独立审计中的应用所引发的审计风险。为了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诉讼爆炸的今天,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失败要应对的法律诉讼案件大有上升的趋势.终究审计失败,源于审计风险走向极端.审计风险来自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舞弊及违反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在主观方面的不严谨加剧了审计风险提升.注册会计师应从主观方面积极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9.
安萍 《中国经贸》2010,(12):199-200
基于审计角度探讨财务风险主要针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通过审计角度对财务风险研究,使我们懂得虽不能消除风险,但可以通过认识风险,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这不仅说明财务风险的可控性,也说明通过对风险研究是可以降低其水平,提高审计质量的。  相似文献   

20.
王翠琳  蔺全录 《发展》2005,(5):62-63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审计责任的定义更多地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就是说,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执行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应负的责任.具体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实施专业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