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激动,见到了人民的好总理。” 周铁男出生在中医世家,祖父是我国知名儿科专家,父母都从事医务工作,父亲是我国著名内科疑难症专家。从幼时起,父母和家人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时时感染着他。  相似文献   

2.
<正>25岁那年,他离开村子外出创业时向村民们郑重承诺:"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回来报答你们!"如今,事业有成的他累计为家乡捐资2600多万元、垫资1.7亿元,他建小区、盖学校、修村路、上项目,带领村里的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难忘家乡那片情岳国良今年67岁,黑龙江省拜泉县人。13岁那年,他的父亲被错划为右派,父母带着他们兄妹5人从拜泉县城下放到国富镇自治村务农。不识农桑的父母受不了这种  相似文献   

3.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0):I0001-I0001
正情是一种感觉,有时难以用语言来表述;情是一种模糊,有时说也说不清楚;情是把双刃剑,即会带来愉悦也会带来忧愁;情会双向发展,既可产生动力又可产生破坏力。情是一种爱,是喜爱关爱友爱情爱;情是一种思念,思念有情的人事和物;情是一种情理,表明对赞成与反对的判断;情是一种道德标准,是一种价值取向。情是粘合剂,将人与自然和社会粘合在一起。人与情的缠绵。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会有情感的缠绵。情有独钟日久生情,见景生情抚景伤情,睹物思情触物伤情。对友情的珍惜、对真情的渴望、对公平的坚持、对合理的追求,对虚假的憎恶、对愚弄的痛恨、对压制的  相似文献   

4.
路未央 《西部人》2005,(2):12-14
有人做过一个这样的测试:一年365天,你最关心的是哪一天?有人说是父母的生日,有人说是结婚纪念日,有人说是情人节,也有人说是新年的第一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自己的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从本能来讲,每一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他自己,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很微妙的关切之情。一提到生日,自然就让人联想到蛋糕、卡片、花篮等生日礼品。然而,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日礼品,因为人们见得多了,也就很难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特别也更有意义的生日礼品呢?你还别说,湖南籍打工仔胡先泉就从旧报纸里发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离婚前规则》的创作手法、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特点,展现了《离婚前规则》传递出的婚姻正能量和.带给我们的启示。要确保婚姻的成功与稳固,婚姻“两厢情悦”是前提,婚姻“经营”是关键,婚姻中“父母”是后盾。  相似文献   

6.
李江一  闫雪凌 《南方经济》2020,39(2):128-144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本文考察了来自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对子女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采用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年限作为私人转移支付的工具变量克服了计量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私人转移支付每提高1%,子女的日、周、年劳动力供给将分别降低0.0254%、0.0536%、0.0991%,据此测算,父母对子女的私人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将使全国劳动力日劳动供给减少约5.24万小时。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父母通过私人转移支付"购买"子女提供的关爱、照料服务而挤出了子女的劳动力供给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来自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对子女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只存在集约边际,而不存在广延边际,即其仅减少了子女的劳动供给时间,而并没有使子女退出劳动力市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自上而下的代际转移支付带来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论     
《中国经济快讯》2012,(33):79-79
“新24孝”,有多少“孝心”能达标?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新版“24孝”行动标准出炉。不管网上怎样争议,其中很多条笔者都没能做到,问心有愧。平心而论,“新24孝”中的每一条,看似十分平常,不过是些琐碎小事。诸如给父母做饭,听父母讲往事,甚至只是静静地聆听老人的絮叨,现在还有多少子女能够做得到,恐怕并不乐观。因此,“新24孝”对为人子女者其实不无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课堂是家庭。如何在孩子的第一个课堂进行适当、有效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尤为重视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不同家庭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呈多元化。在未成年人的教育遭受巨大挑战的同时,家庭道德教育建设也受到了直接影响。家庭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良好家庭氛围,并从法律完善等多维角度共同促进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肖瑟 《西部人》2004,(4):19
1999年出了一场车祸,妻的父母双双遇难。妻悲痛不已,哭了整整两天两夜,从此便萎靡不振,每天都活在思亲的悲痛之中,且每到9月7日,就要哭个一天一夜,决不停歇。我想尽了办法劝慰,都无济于事。我知道,妻的父母在世时对妻很是疼爱。自己省吃俭用,活得再艰苦也要让妻有个好环境,供妻  相似文献   

10.
读者     
生命难以承受择校费之重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一个小学生如何能为父母节约10万元呢?这10万元究竟是什么钱呢?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它并不陌生,因为这就是在我们目前教育体制下最荒唐的一项收费——择校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现今独生子女情感淡漠的现象,认为小学品德学科实践情感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巧用素材、培育真情;情境触发,孕育真情;榜样引领,以情育情;强化实践,以行育情。  相似文献   

12.
感恩价值观是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进步。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大学生漠视父母、学校、社会和自然的恩惠,对他们缺少感恩之情,加强大学生感恩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你们的一片爱心,当然会会我激昂发苗。同时,出使我加深了对祖国.党以及人民的感I嘻。的涌,我的家乡太贫穷了,这是我走出山村了感到的。我以南P觉得我们父母不累太去,奇为他们没回设疲劳累着供我们兄妹上学而感动,但我真恨自己没能亢帮他们,真为自己的自私而气愤。天下多少父母,为了儿文别丙叵蓄而德合了香。我是一个幸运儿,能够得到这样的帮助,能够替父母减些疲惫,能够在凄凉中得到温暖。但是中国这样的青篮的家庭大红了,他们饥渴的眼隔望着现代,却被贫困紧紧施任,舅llffi真去。我深知这些可爱日情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  相似文献   

14.
<正>庆双节,迎新年。每到新年伊始,因为各种大小节日的接踵而至尤显热闹。中西文化相融,童话与现实交汇,各种梦幻元素在宁波文化广场一一呈现。准备好了吗?一起来感受冰雪狂欢,邂逅浪漫奇缘!缤纷景,梦幻圣诞显温馨北欧情,冰雪世界遇奇缘圣诞节是12月的月度关键热词。喜乐的节庆氛围蔓延了整个12月,带给大家浪漫、温馨的别样体验。18米的圣诞树、  相似文献   

15.
吴宾 《中国西部》2014,(32):76-80
<正>刻板效应(Stereotypes effect)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母也是农村人。我的父母在炒菜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先放盐,原因是担心最后放盐导致盐"不熟",吃了容易咳嗽。可是现实中,很多菜先放盐有太多的弊端,可几十年来父母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我小时候,其实也认同父母的做法。可后来上了中学,学了化学,知道了在炒菜过程中,盐的成分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始终是氯化钠,盐也就不存在"熟"与"不熟"的区别。我多次向父母说明,应该后放盐。用  相似文献   

16.
川陵是父母给取的名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小时即随父母周游中国各地,18岁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同年获奖学金赴新加坡留学,19岁开始用奖学金独自背包旅行,至今近10年,我游历了亚、欧、南美、北美四大洲的56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我都会把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写成游记,当作一笔财富来保存。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充当了其他任何教育方式的基础作用。近年来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14,(23):81-81
<正>"常回家看看",乃亲情、孝道的形象表述,也是绝大多数晚辈的热切期盼。元旦春节将至,身在异乡的游子思乡之情渐浓,然而,当一些人面临诸多困扰,使"回家看看"成为奢望,老人该如何对待?一些父母心存芥蒂,轻则数落、指责,重则把子女告上法庭。但也有许多老人十分宽容,成都老人认为,回家频率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只要感觉得到他们的关心就行了,不必硬性规定;子女不常来,当父母的也可以常去嘛!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识是个体生活的重要基础,而父母教养方式则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维度出发,论述了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积极的影响;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拒绝和否认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呈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欣  王勇森 《走向世界》2013,(20):72-74
<正>如今,青岛文化已经走出"沙漠",渐渐走进"绿洲"——就连青岛人也说不清,是从何时起有了这种改变,但青岛人文化生活的品质的确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升。每到周末,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博大和深邃;学生们走进图书馆,在书香满溢的氛围里开始纸上之旅;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美术馆里,定期或不定期的艺术展成为人们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