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老年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胃脘痛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对我科住院的46例老年患者给予临证施护。结果对老年胃脘痛患者要掌握好不同的临床分型,因症施护,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施护胃脘痛疗效较好。结论对胃脘痛患者要明确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对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实施了西医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相结合的护理方法。结果 35例治愈,18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出血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运用于中风后遗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传统技术为技能,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情志护理、辨证施护。结果患者的肢体和语言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其中痊愈出院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期的正确运用,能有效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障碍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8例精神障碍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常规护理及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活动与休息、药物管理、患者自我护理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精神障碍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患者,均给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予以治疗,配合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结果有30例患者注射干扰素后,精神状况良好无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差等症状。10例患者仍主诉乏力、周身不适症状。用药1月后,10例患者上述症状无改善,仍有失眠、焦虑不安等症状,其中5例患者出现轻度抑郁等精神症状,经过精神科会诊,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经2~3个月的治疗后抑郁、失眠状态好转,持续用药,2例患者抑郁症状较重、有自杀倾向、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转至精神科治疗。结论积极有效的全程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控制病程进展,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和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中医参与治疗和科学护理本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常使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温胆汤、涤痰汤等方剂,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为主穴进行治疗,护理上注重辨证施护,需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般护理和癫痫的特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对患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完全应答25例,部分应答18例,无应答5例;治疗12周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35例;治疗24周时,ALT复常46例。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行业的改革和深化,不同人群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涉及患者或家属、护理人员两大群体,提高护理服务内涵的认知,改变护理服务模式,真正做到"因需施护、因人施护、因病施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保持护理学科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护理进行综述,预防主要包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输血的医院管理。护理主要包括加强乙型肝炎健康知识教育,做好饮食护理和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振源胶囊辅以舒适护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加服振源胶囊辅以舒适护理,观察治疗前及6个月后的疗效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且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源胶囊辅以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内外有关专家公认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是阻止乙型肝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手段,然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在我国部分省、市(区)尚未被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我国2004年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调查显示,仅有19%的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本文就目前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进行了分析,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管理、如何实行医疗保险支付办法、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贴敷配合复肝宁胶囊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病治疗仪配合复肝宁胶囊口服,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后继续抗病毒药物治疗老年乙型肝炎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病依从性、病毒转阴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病毒转阴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可有效地减少病毒,保持肝功能稳定,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及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掌握自我管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115例患者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得到明显缓解,3例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喘息和轻微咳嗽,2例发生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护理措施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5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和精心系统的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满意,均达到临床痊愈而出院,无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观察其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6%,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远期效果较为稳定,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基层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南京市医疗保险中心数据库的信息,对599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信息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次均住院费用为12927元;住院费用结构分析发现,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例为60%,明显高于其它费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进展、抗病毒药物、手术治疗与否、抢救与否是影响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同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50例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转氨酶以及血清胆红素的检查,并观察其病死率,两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总胆红素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共6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之后的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8%(61/65)。结论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