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我国化工用油需求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成品油增长速度,乙烯原料和芳烃原料等化工用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石化企业必须按油化一体化的原则要求,优化炼油工艺装置组合,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提供优质的乙烯裂解和芳烃等化工原料。满足快速增长的石油化工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加氢裂化一催化重整组合工艺,通过加工处理减压蜡油和不适合做乙烯原料的芳烃潜含量高的重石脑油,可提供80%左右的化工原料,是油、化有机结合的桥梁和核心工艺。  相似文献   

2.
芳烃联合装置的设计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石化公司拟新建的450kt/a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为个案,从技术和经济评价两方面对几个不同处理量的工艺装置的组合方案进行了设计计算,探讨了利用富含芳烃的乙烯裂解汽油作为芳烃原料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据CAN2004年11月22日报道,中国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对100kt/a芳烃装置(产品为苯、甲苯和混合二甲苯)脱瓶颈改造,同时也将对炼油装置进行3.50Mt/a至5.00Mt/a的扩能改造。现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该项目的可行性计划,预定于2006年启动。此外,该公司还打算将现有的65kt/a己内酰胺装置扩至160kt/a,而原料苯来自芳烃装置。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资料     
阿曼拟建世界规模芳烃装置阿曼油品公司(OOC)计划在Sohar地区建一套世界规模芳烃联合装置,生产能力为800kt/a对二甲苯和210kt/a苯,预计2006年1月开工,2008年第三季度竣工。该芳烃联合装置原料约80%来自当地炼厂,剩余20%通过进口石脑油解决。目前Sohar炼化公司正在建一座产能为7.5万桶/d(2813kt/a)的炼厂,预计2006年9月建成。Axens公司将为该芳烃联合项目提供技术和基础工程建设,Jacobs工程公司负责前期工程与设计,GS工程建设公司获得了该项目交钥匙工程合同,即工程、采购和建设总包合同。(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供稿)印度开始5…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芳烃部1.5 Mt/a加氢裂化装置为例,介绍了加氢裂化催化剂在开车过程中的湿法硫化过程,并对湿法硫化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性质较差的条件下,湿法硫化后的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使用该催化剂后产品质量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1999年国内共有5个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除天津化工厂采用醋酸丙烯酯法外,其余厂家均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总生产能力为79.5kt/a。其中,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和岳化环氧树脂厂一直坚持生产。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有3.5kt/a的生产能力,但因原料、成本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早在1997年就停止生产。天津化工厂引进的日本昭和电工醋酸丙烯酯工艺生产装置,规模为24kt/a,投资7.4亿人民币。1996年底开工建设,1999年10月份投料试车成功。因设备等各种原因,几次停车,致使到年底产量只有700余吨。东营联成化工责任有限公司于1999年8月份10kt/a的氯丙烯…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叙述了扬子石化公司三十万吨乙烯原料优化方案。扬子石化公司具有乙烯和芳烃联合装置的优势,近年来随着裂解技术和重质油加氢转化(或加氢裂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加氢转化的尾油(>343℃馏分)可作乙烯原料已为实践所证实,因此把乙烯和芳烃装置结合起来,采用鲁姆斯公司和联合油公司共同开发的Unicracking-FPP(Feed Pretreatment Process)工艺,可能是乙烯装置原料得以优化的一条最佳路线。文章指出优化方案的实施关键是对加氢裂化装置的改造和加氢尾油的裂解技术。并就加氢裂化全循环方案(原方案)和优化后的加氢裂化部分循环方案进行经济效益比较结果指出,优化方案比原方案可增值1.6288亿元。  相似文献   

8.
KBR与内蒙古康奈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康奈尔化工)签订合同,将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新建苯胺装置提供技术授权转让、基础工程以及相关培训和现场服务。KBR将通过与DuPont的专利授权联盟提供苯胺技术,并将为康奈尔化工的360kt/a苯胺装置提供先进工艺。2010年,KBR就与康奈尔化工签订了关于中国吉林市150kt/a苯胺装置的苯胺技术授权合同。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苯胺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有300多种,全球苯胺的生产能力在2000年约2970kt/a,目前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000kt/a。目前我国苯胺的生产厂家有2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290kt/a,随着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需求的扩大,对苯胺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针对目前我国苯爱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苯胺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炼油厂,最常见的炼油装置包括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以及制氢工艺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的最新发展,对国内新开发的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特点作了介绍。并将悬浮床加氢和三种重油轻质化工艺——固定床加氢、延迟焦化、重油催化裂化在技术经济上作了分析对比。在原油品质越来越差的今天,针对劣质重油而开发的的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灵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FC-32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32加氢裂化催化剂是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新一代灵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新技术制备,酸性组分和加氢组分可在催化剂中均匀分布,具有适宜的加氢裂化活性、很高的开环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较强的温度敏感性和优先裂解重组能力,可用于生产高芳潜重石脑油,高十六烷值清洁柴油以及低BMCI(芳烃指数)值、富含链烷烃、T90点和干点较原料油显著降低的加氢裂化尾油产品。  相似文献   

13.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目前,世界上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050kt/a,产量约为850kt/a。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约为90kt/a,产量约为31kt/a,预计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达到200kt/a,缺口很大,因此,应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还应拓展环氧氯丙烷的应用范围,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4.
FC-32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适宜的加氢裂化活性、很高的开环选择性、显著的优先裂解重组分能力和良好的催化性能稳定性。为全面考察FC-3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使用不同原料油,对FC-32催化剂在不同压力等级、不同转化深度以及不同产品方案下进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FC-32催化剂在不同压力等级下均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很高的温度敏感性、良好生产操作灵活性和原料油适应性。另外,还结合炼厂的实际使用要求,对FC-32催化剂进行了应用研究,FC-32催化剂可以满足用户处理劣质原料生产高质量裂解原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乙醇胺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互级较大差距,美国乙醇胺的平均生产规模为140kt/a,而我国最大规模只有10kt/a。针对现状提出我国乙醇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苯乙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全球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5880kt/a,总消费量约为23506kt/a。预计2006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25368kt/a。2004年我国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1190kt/a,产量为985.7kt/a,消费量约为3866.1kt/a,产不足需,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预计2005年和2010年我国苯乙烯的消费量将分别达到4380kt/a和5600kt/a。苯乙烯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今后我国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苯乙烯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顺丁烯二酸酐的生产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全球顺丁烯二酸酐供求基本平衡,需求量稳步增长,2001年全球顺丁烯二酸酐产量为l096kt,需求量为l089kt,预计2006年需求量将达到l500kt。2002年我国顺丁烯二酸酐的生产能力为234kt,需求量为179kt,预计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260kt。目前我国大多数顺丁烯二酸酐装置规模小,工艺落后,今后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究开发新的生产技术,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DL-蛋氨酸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并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蛋氨酸需求量将由2002年的50kt/a上升至65kt/a。蛋氨酸是我国目前尚不能生产需大量从国外进口的少数几个精细化工产品之一。分析了国内外蛋氨酸的生产现状及市场情况,对制约我国蛋氨酸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建议重点发展羟基蛋氨酸及其钙盐产品,并形成以丙烯醛为平台的精细化工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丁基橡胶生产现状和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丁基橡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892kt/a,2003年总消费量约为747kt/a。预计到2006年总消费量将超过800kt/a。目前我国丁基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30kt/a,2003年产量为27kt/a,消费量约为100kt/a,产不足需,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预计到2005年丁基橡胶的消费量将达到140kt/a,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210kt/a。针对目前我国丁基橡胶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