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用平衡计分法建立了以创新能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王帮俊  吉峰  周敏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123-125
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扩散系统在企业之间传播、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了产业集群中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了集群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对于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企业间的创新扩散学习机制,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采用者的信息获取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过程,对于初始采用者与潜在采用者之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三阶段的动态博弈过程,从技术创新成果属性对于采用企业的综合成本角度,如果使得采用者潜在该成本满足扩散条件便成为激励集群中的其他采用者学习模仿的充要条件,结果使得创新成果在集群中扩散开来.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作为新型区域发展理论,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将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增强该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在分析了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效能和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谭产业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集群创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成为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通过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要素集成和网络结构优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了区域内外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因子,并针对性地提出扩散、集成、提升和转化产业集群显性和隐性知识,实现集群创新的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体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对集群内的技术扩散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政府和企业不同的技术扩散策略也会影响整个集群经济体的福利水平.本文分析了不同的技术扩散策略对政府和企业福利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了技术扩散厌恶、技术扩散中性和技术扩散偏好的概念.最后,就我国产业集群中技术扩散策略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产业组织,可以极大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的研发组织模式是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网络组织因素。因此,政府的制度供给应着眼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研发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创新能力以及集群内部主体间相互交错的协同作用与协同创新.因此,要保持产业集群的先进性和活跃性,研究其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概念、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就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产业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是在产业中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企业合作研发被各国认为是有利于共性技术开发的有效组织形式,然而,由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更接近市场应用,产业中骨干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上端的共性技术的合作,但又不得不在产业链下端的最终产品市场上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企业合作研发受到吸引极和排斥极的双重影响,政府的有效介入对企业合作研发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模型,本文研究影响企业合作研发的吸引极和排斥极特征,为了鼓励企业合作研发和提高政府资助效率,政府应采取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产业整体竞争态势和骨干企业实力特征的柔性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9.
论产业集群创新与模仿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本文把创新与模仿作为一组替代性战略,置于产业集群技术发展战略选择的视野之下,考察不同产业集群结构、外部技术状况及技术模仿前景对产业集群技术升迁路径产生的制约与影响,揭示产业集群技术战略形成的深层机理。本文在阐明技术模仿对产业集群技术进步重要功能和适用条件的同时,也为构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提供了实用性对策思路。显而易见,本文的研究对一个国家或区域应该采取何种主导技术发展战略,也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中一类重要的产业间新的组织形式,其强劲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学术界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本文综述和归纳了众多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各种理论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从集群产业集聚、集群组织与生产方式、集群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R&D机构也在不断增多,跨国公司R&D投资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对于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跨国公司R&D投资的现状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定性研究中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进行论述,在定量研究中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研究。在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向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主要源自于具有导向性的研究和开发活动,是影响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以中美范围内工业制造行业的 209家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结合企业 2009~2015 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支出和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可用倒U型曲线来描述,R&D 投入具有动态边际效应,研发投入为销售额的4%时,企业相应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水平。最后,本文建议企业应该加大R&D投入力度,同时注重研发投入的最佳阈值,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外部经济通常被认为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鲜有文献揭示其变化规律。对浙江绍兴纺织集群的研究发现,当模仿创新达到一定程度时,集群的创新会因"搭便车"而陷入"囚徒困境",此类市场失灵会导致外部经济由升转降。通过以共享要素平台构建为核心的产业链治理,可促进群内各相关主体之间交易费用的降低和共生利益的形成,从而化解市场失灵,实现外部经济的由降转升,这一逆转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估计等测度予以初步验证。产业链治理包括:在上游研发环节构建以"企企"间"激励相容"为特征的共享技术平台,从研发成果的形成、流转与应用层次使集群研发效率提升,技术共享面扩大;在下游销售环节构建共享市场平台,通过传统网下业态向新型网上业态的延伸及适度利润率的定价策略可实现销售规模内生性扩大;以及促进上下游环节间的协同互动。研究表明,集群内要素的共享面越宽,共享程度越高,其外部经济的增进越显著;建立在"企企"与"政企"之间激励相容及企业家才能内生性拓展基础上的集群外部经济增进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9年四川德阳地区地震灾后中小型企业调查数据,从产业、所有制及企业规模等角度系统地考察了当地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特征,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发现,企业的平均专利数量及专利结构具有明显的产业异质性,在考虑专利申请的集中度后,产业的专利密度与研发密度呈现负相关性;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创新动力、创新类型与创新的信息来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明专利密度与企业规模呈倒U形关系,而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密度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减小;政府研发资助存在选择效应,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创新扶持。本文突破既有研究的数据限制,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新模式转变中的差异性提供了证据,并为政府相应的创新扶持政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11,自引:2,他引:111  
集群由于持续创新而显现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工业政策制定者的研究内容和模仿手段。为了揭示集群竞争优势背后的动力机制以及加强实施的可操作性,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地域分工,外部经济,合作效率,技术创新与扩散,并分析其对应的竞争优势。然后,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具体分析其动力机制,以及嵊州领带集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Exchanges in markets for technology (MfT) have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MfT involve transactions for the use, diffusion and cre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is article, we conduc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merging market for technology literature and examine 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 aspects, corporate technology licensing.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78 papers published in 29 journals over 30 years covering the academic disciplines of technology/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conomic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we present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for the most prominent determinants, causal connections and outcomes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research to date and identify a research agenda highlighting important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domain.  相似文献   

17.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产业技术发展,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实施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和纲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建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保障。其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则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和落实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8.
供应商在面向多制造商时研发共性技术还是研发专用技术?以此问题为基点,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在共性技术外部性、外部性引发价格战及政府干预治理情形下对供应商技术研发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共性技术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博弈演化稳定于由选择不同技术研发策略的供应商共存的均衡;在外部性引发价格战情形下,当外部性较强时,零部件降价幅度越大,供应商越倾向于选择研发专用技术,反之,当外部性较弱时供应商越倾向于选择研发共性技术;当考虑外部干预治理时,政府价格干预效果依该行为所引致的市场额外需求降低状况,而政府补偿干预有效引导着供应商选择共性技术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