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最显著的是石油钻井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用于石油专用的管材生产、技术、质量及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我国对石油专用管材的无算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因为我国对石油管材的产品性能要求非常高,同样对石油专用管材的无损检测也十分严格。要求检查的结果更加精准并且对石油管材无损伤。这也是我国对石油专用管材无损检测技术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分析我国石油专用管材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石油专用管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油井开采已逐渐从浅井过渡到深井,未来必然向地质结构更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更大的环境发展。新的油井开采作业条件对石油管材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管材无法满足超深井、水平井、斜井、多分支井等钻采需要。连续管是用于油井开采的新型管材,单管长达数千米,可多次下井使用,是复杂钻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管材技术在油田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此技术为石油开采工作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管材的质量却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影响着该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利用专门的检测机构对石油的管材进行检验。本文通过对石油管材的检测方法、操作步骤论述对超声探伤做出了一系列研究,并对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改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的石油开发力度的增加和增强,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层次,成为了出口石油的大国,近几年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各种油井开发方式和开发液相继应用到市面上并有了一定的效果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中一种施工作业就是带压作业,可以帮助有压井的井内管柱安全快速的升降和移动.本文就我国目前的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带压作业以怎样的方式才能符合石油企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通常情况下在石油开采工作中到了油井开发中后期,由于注水开发采出液含水量越来越高,往往会出现窜槽、注水突进、水淹等状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正常运转。为了避免以上状况的发生,就需要进行堵水技术措施,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要点,希望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石油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石油修井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石油修井也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资源开发环节,在油气井在抽油的过程中,注水等阶段都很有可能造成油井的故障发生,这些都会对石油修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容易造成油井的减产或者停产。本文介绍了关于石油修井的几点认知,其中包括石油修井的作业特点、工程技术方法以及主要的安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石油开发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提升管理,精细管理,精确做事逐步成为工作主流.如何做好油井护理工作,实现控躺井、延周期、增效益的目标,是石油开发企业的当务之急。为此,石油开发企业应该把工艺设计管理、井下作业质量管理、护理措施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作为提高油井护理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油气输送管线钢管及油井管的发展趋势。以油气输送钢管为例,比较了国内外管材的质量差距。分析表明,尽管国内石油用钢管生产厂的装备水平及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理念和实际控制水平方面,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管材质量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失效分析、加强石油专用管标准化工作等管材质量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成为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主要的资源之一,国家发展进步离不开石油,石油资源是国家发展建设的基础.随着石油开采力度的加大,连续油管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各种井下作业中.连续油管技术有着施工成本低、不压井、作业时间短、不动管柱等优点.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在应用连续油管技术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并没有把连续油管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本文将针对连续油管技术在井下作业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油田产量,我国专家学者也针对石油勘探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试油勘探等技术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对于高温、高压深井来说,一般井底压力都在110兆帕以上,井底温度不低于150℃。高温高压深井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但是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高温高压深井试油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就高温高压深井试油井下作业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热资源开发用管材现状分析,提出建立高、中、低温系列地热资源耐蚀合金体系,设计经济型特殊螺纹接头,利用基于应变管柱设计理论开发地热资源专用管材,以期有效解决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腐蚀、变形和接头泄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地热资源开发用管材性能评价体系,确保管材性能和工况适用性,保证地热资源安全开发和长期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石油资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大部分原油存在于较深的地层中,因为钻井水平不高等原因,使得存在于地下深处的石油资源难以被开发,难以被人们所用。本文简述了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障碍,提出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具有开发前景的储层进行勘探开发,通过各种采油技术措施,提高油井的产量,满足油田开发的经济性要求。分析油井的射孔井段的生产运行状态,通过压裂施工作业,提高储层的渗透性,通过电加热方式的应用,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石油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石油开发所以成为了我国发展中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实际油田中,为了实现油井开发效率的最大化,油井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开发工作,其中包括开发前测井工作,测井工作可谓是油田开发准备工作中的重点,使用的技术以及设备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这些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们常常利用吸水剖面因素测量油井中的实际情况,以便为石油开采正确的开发方针,本文主要石油开发过程中的,利用吸水剖面进行石油开发前的测井工作,同时探究实际情况下的吸水剖面测井过程中影响测井结构的主要因素,并且探究分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套管,套管是油井生产重要材料。近年来随着油田油井数量的增多,使用套管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油田套管的质量缺陷会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严重的会给油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套管超声波探伤的原理方法,并且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超声波复合探头技术。通过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套管的探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磁超声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其具有重复性较好、不需要耦合剂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取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石油管材检测方面,对其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原理,然后分析了电磁超声技术在石油管材检测中的应用特点与优势,最后介绍了电磁超声技术在石油管材检测中的应用实例,旨在为电磁超声技术在石油管材检测方面的日益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麻省(marathon)石油公司已在几口井上实施了用挠性管作初始生产油管的完井技术,使得油管与油井产能相匹配,尽可能迅速地将压裂液卸载,并通过减少钻机停留时间的方法来降低施工费用。挠性管的使用,可使油管尺寸与产量相对较低的油井匹配程度更好,从而减少了用管费用,提高了油井卸载后的产能。对于地层水敏的油田,充气油井在完井时应防止压裂液对地层的损害。 从这次作业到下一次作业之间,所做的改进工作包括使用水压操作存取窗口。要保证下放挠性管前应将全部裂砂清除干净,并且使用所谓的“热切系统”来最后切割挠性管。另一个优点是能保证在完井过程中无  相似文献   

18.
西气东输建设者发扬老一辈石油工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攻克了管道自动焊接技术、高效管材和制管技术、内涂减阻技术、大型河流穿越技术、全自动超声波检测、自动化控制和通信信息系统等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9.
孙乾坤 《化工管理》2024,(9):69-71+81
在海洋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固井是作业风险最高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钻进过程中的井下安全、完井过程中的储层开发以及后期增产措施的实施。下套管作为固井施工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套管的上扣质量、套管是否顺利下至设计井深,对后续钻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石油钻井中作业井难度的不断增加,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高难度井的下套管作业成为一项很大挑战。顶驱下套管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文章详细介绍了顶驱下套管技术的工作原理、设备特征、操作方式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现场采用顶驱下套管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兴起及逐渐的扩大生产,社会各界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石油作为现代能源行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也是现代生产的基本能源之一。石油行业在良好的社会形势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油田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油井的性能、采收等均会有所下降,出现故障等问题,需要进行检泵作业,其直接关系油井的采油能力及生产状态等,管理人员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简单的分析了影响检泵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几点优化检泵作业质量的措施,为油田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