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题新解 随着社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养老问题.国内投资渠道不完善,个人理财规划还不普及,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我们老了以后怎么办?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一个家庭一般是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面临着赡养4个老人的责任,而他们还有自己的孩子要抚养.上一代要养,下一代要照顾,年轻人承担巨大的压力,完全依赖他们来养老是不太可行了.这就让每个人不得不考虑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养老积蓄.  相似文献   

2.
养老新困境     
魏冬 《理财》2010,(12)
家庭养老力不从心 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但是这一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实的压力,已经变得力不从心. 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年青一代所承担的赡养老人的担子变得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等原因,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一对夫妇供养四位以上老人的情况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武汉金融》2007,(5):1
<正>随着中国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中国特有的“Core Family”——421家庭开始逐步成为社会主流。“421”家庭,即指由两位独生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中,有四位老人,一个孩子,以及两位独生子女本人。现在,421家庭中的“2”将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中坚力量,他们肩上承受着赡养4位老人,抚养一个孩子的责任。而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当421家庭中的“1”长大成人,与另一个“1”组成家庭,这样的家庭即将面临最多赡养12位老人以及抚养1到2名孩子的沉重负担。421家庭,颠覆了中国传统的“金字塔”形的家庭架构,以“倒金字塔”式的全新形式诠释着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杜秀丽 《金卡工程》2010,14(4):126-126
都说赡养老人、尊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为赡养问题对簿公堂的情况并不少见。全国首例精神赡养案的宣判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反响。当亲人之间没有了相濡以沫、嘘寒问暖,有的只是判决书上要求的每周不少于两次探望原告,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1小时。这样的权利和义务之争让人深思。老人得不到更好的精神赡养,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道德等因素,这里我试图以软法的视角考量我国的精神赡养制度,希望能从这一新角度找出适合我国关于精神赡养老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子孙不可靠,政府不能靠,养老成为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大事。如何及早准备,未雨绸缪,准备足额的养老金,是很多家庭亟须解决的问题。养老自古以来都是人生大事之一,我国一直就有养儿防老一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而现代社会压力剧增,421家庭负担会越来越重,一对夫妇要赡养4个老人,基本社会保险保障有限。面对即将到来的银发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但在现代社会老龄化加速的情况下,一对中年夫妇承担赡养两对老人、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已经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老年人,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养老金可拿,或者还能有点收入的退休老人,如何精心打理好自己手头的资产.尽可能多地让现有的财富增值,以确保养老无忧,减轻子女的负担呢?笔者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对老年人理财进行一个较合理的规划,望能对老年朋友理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养老保险:打破转续坚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5年养老制度全面完善后,2009年成为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不仅诞生了“开天辟地”的新农保制度,年底发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更是奏响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序曲……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目前的老龄化形势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日前公布的资料表明,目前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82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生产力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属于“未富先老”国家,因此社会养老以及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资料表明,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3.57亿。按国际惯例,当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以上时,就表明这一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社会。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97亿人,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另外,有关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约占人口比重的26.53%。目前,我国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再加上抚养子女,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越来越重,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极大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的大力投入,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二、我国商业性老年保险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各商业保险公司的新险种可谓层出不穷——储蓄与保障型险种、投资型险种、分红险种、少儿险以及最近中保专为女...  相似文献   

10.
李建峰  张磊 《云南金融》2011,(7X):203-2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同时对社会保障的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其中更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最为紧迫。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无疑是养老问题,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备,而对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来说,其发展却相对落后,这成为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同时对社会保障的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其中更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最为紧迫。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无疑是养老问题,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备,而对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来说,其发展却相对落后,这成为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李燕  梁伟 《上海保险》2003,(3):42-42
中宏的优秀产品层出不穷,推出的系列产品适合城市消费者的各个层次。目前为止,中宏产品的分类涵盖了分红、养老、保障等7大种类、共计近30多个险种。其中特别保障孩子成长的“聪明宝宝”更是社会众多保险产品中唯一一个获得“上海市最受欢迎少儿产品”殊荣的分红险种。目前,随着中宏保险广州分公司的开业,广州一对龙凤胎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投保了中宏保险的“聪明宝宝”,从而成为中宏的第一对客户。 如今,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在又一个新春来临之际,您为您的宝贝准备好礼物了吗?随着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曹竹芯 《西安金融》2003,(12):55-56
一、人行系统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的现状(一)基本情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运行,为解决企业之间养老费用畸轻畸重,均衡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从1984年起,一些地(市)、县(市)陆续开展了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1991年,国务  相似文献   

14.
段力刚 《中国外资》2008,(6):183-184
“孝道”,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学者包括一些国外学者都将其视为中国儒学的核心,在中国的孝道文化中,有相当丰富的内吝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规模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养老的伦理学因素分析,我国家庭养老的存在基础已经动摇,而社会养老所必需的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尚未奠定。家庭赡养老人,一方面可减轻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家庭赡养不仅仅提供给老年人物质保障,还能践行孝道,提供给老年人心灵的慰藉。将传统“孝”的观念与中国养老模式相结合,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充分发挥传统孝道的积极社会作用,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白娜 《中国外资》2012,(21):202-203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从而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有养老问题、医疗问题、赡养问题等等。可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这就使得我们当前的工作非常被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这样的情况在我们丹东市也同样存在,因此,解决好丹东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对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之路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来说,第一步是实现城乡两类制度之间有效衔接,第二步是通过城乡两类制度合并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在实现城乡两类制度有效衔接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创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城乡两类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在整合两类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坚持四项原则:保持基本模式一致,分别保持财务可持续性,合理划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的责任,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新农保政策实施后,对农村老人养老现状有哪些方面的改善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农村养老现状的角度出发,为新农保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驱动因素1.养老产业强大的需求空间,为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提供了可能我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劳动人口下降;2037年,老龄人口赡养比将达到0.5比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人人数未来半个世纪都会保持  相似文献   

19.
鲍金燕 《理财》2004,(5):30-31
经过20岁的"初涉养老"、30岁的"未雨绸缪",40岁的人开始进入了养老规划的攻坚阶段. 步入"不惑"之年后,家庭一般处于成长期,工作和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上有老",夫妻双方往往需要赡养4位老人,"下有小",子女通常处于中学教育阶段,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在这种情况下,40岁的家庭与年轻家庭相比往往难以承受较大的风险和动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镇无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全国已有部分省市对城镇无保障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养老补贴待遇,但是,不同省市采用补贴形式各不相同,补贴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北京市城镇无保障老人主要是通过福利养老金制度覆盖,对满足年龄条件的无保障老人,每人每月都可以领取230元财政补贴。那么,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无保障老人收入水平?本文提出了建立无保障老人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制度,并依据2007年北京市城镇无保障老人调查数据,构建北京市无保障老人养老保险收支模型,计算并预测了未来10年的养老保险收支情况,通过这一模式表明,政府财政补贴在适度提高的前提下,无保障老人养老待遇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该模式运行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