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利民  胡愚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5):11-17,62
朱彝尊以等身的著作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他在晚年亲自将《竹垞文类》《蕃锦集》《腾笑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文词和未曾单刻的诗文词曲删订编成《曝书亭集》81卷。嘉庆二十二年,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和冯登府辑刻有《曝书亭集外稿》8卷,收录了《竹垞文类》《腾笑集》删余的诗文和其他集外之作。王利民等校点本《曝书亭全集》除收入《曝书亭集》81卷、《曝书亭集外稿》8卷外,还将搜辑的朱彝尊集外佚文编为《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10卷。  相似文献   

2.
王溥是五代宋初政治家、史学家。其史学著作《唐会要》《五代会要》开创了新的史书体例,保存了大量唐五代典章制度史料,《周世宗实录》亦为两宋史家所重视;其所著诗文二十卷,大多散佚,今传世者仅有数篇。  相似文献   

3.
吴超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3):111-116
朱彝尊贯通经史,治学广博,著作颇丰。晚年选刊《明诗综》一百卷,书中别附“诗话”,得嘉庆时人扶荔山房姚祖恩整理成24卷《静志居诗话》(简称《诗话》),单本行世。朱彝尊虽久仕清朝,但不忘故明,《诗话》内有表彰前明孑遗的“微言大义”。由《诗话》之编撰体例、撰述动机与著录内容更可窥晓朱彝尊的政治态度与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操论》本书出版于1759年4月,后历经6次修订。它的命运可谓坎坷,一方面,常常被作者的另一部经济学惊世之作《国富论》的光芒所掩盖;另一方面,学界对《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解读(即"亚当.斯密问题")蒙蔽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影响了其对伦理思想的深入探究。然而亚当.斯密本人对《道德情操论》的重视无可非议,这从其在临终之前还对之进行大幅修改可见一斑。全书共分七卷。著作开篇从"同情心"说起,认为"它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之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著作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章直接论述到改革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这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国语正义》二十一卷,清人董增龄撰。增龄,字庆千,号寿群,嘉庆名医,兼通文史,著述数种,惟《国语正义》二十一卷及《论语雅言》二十卷传世,他书皆佚。作者生平实难尽考,暂依方志及《董氏诗萃》厘清一二。《国语正义》在版本、古注、体例上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7.
《圣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是任何其他英语著作所不及的。其中有许多人物的故事、传说都是西方家喻户晓的,许多词语、典故经常被引用。本文主要论述《圣经》中重要人物故事,从人类始祖亚当到笃信上帝的亚伯拉罕再到救世主耶稣,及其名字在英语中的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8.
《续修四库全书》是国家的一项重点出版工程,也是继《四库全书》之后又一座中华基本典籍库,收录了很多四库馆臣所未见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和清人作品。然而,我国古代典籍本来就浩如烟海,加之政治、战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仍有一些作品被漏收。清代官吏、诗人顾光旭著有词《清溪乐府》两卷,但未被《续修四库全书》收进他的《响泉集》,即为一例。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这漏收的两卷词和作者顾光旭作为文人一面的相关情况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维多利亚后期一名主要的小说家。他的主要著作被称为"威赛克斯小说",其中包括《远离尘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等。作为哈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现代文明对宗法制传统的侵蚀,以及普通人在时代转型期的人生境遇及心态。  相似文献   

10.
凯博文是著名的医学人类学家,他的一些列著作开创了医学人类学研究的新视野。本文即通过对凯博文《道德的重量:在无常和危机前》、《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和《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等著作的分析,来探讨凯博文关于病患与治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王安国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后世却少人问津,以致于文集散佚。现在我们只能从《瀛奎律髓》的选诗和方回的评价来分析王安国的近体诗,由此得出王安国的律诗融合了宋初昆体的雍容富丽和白体的畅达闲适又参以杜诗的句法,形成了自己富丽闲雅的诗风。而从其几首古体佚诗中,又可看出王安国长于议论的宋人格调,及其反映现实的一面。总的来说,王安国是宋诗从新变到成熟的历程中一个过渡性人物之一,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为宋诗的发展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1906年初的《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深入解释了屈原文学的根本精神,即在对屈原主体人格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揭示了屈原文学的精神就是"国身通一"的具体体现。这是王国维认定屈原是"真正之大诗人"的根本原因。而叔本华的哲学则是王国维分析屈原文学精神的外缘,而非根本的思想凭借。  相似文献   

13.
浅论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的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同时.这则评论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这个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苏轼诗画关系理论的梳理和阐释,进而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琴画楼词钞》是清代王昶所编的一部反映"浙派"中期词人创作成就的词选集,收录清代中期25位词人的词作共25卷,每人1卷。它在保存"浙派"词人词作、宣扬"浙派"词学观点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了解"浙派"中期词人精神世界和艺术风貌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人结社众多,该文就直接或间接与嘉兴有关的李符“梅里诗课”、王相“九九诗会”与《白醉题襟集》、王襞之“乞巧吟社”与《乞巧吟社诗》从结社的年代、运行状态、人员组成及诗作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为清代诗人结社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为全面地了解王国维的思想和行为,从其所受的教育、个人性情、人生际遇和所处清末民初的时代局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国维走向保守主义的原因:所受教育、治学领域及其价值观是直接原因,性情的真挚是深层原因,人生际遇是间接原因,时代局势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太阳照样升起>是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揭示了"迷惘的一代"这一深刻主题,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的人们由于心灵空虚,没有人生目标,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精神迷惘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8.
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与王世贞、李攀龙鼎足而三的文坛领袖人物。汪道昆本人来自徽州、出身徽商家庭,深受徽文化影响。徽商的经商生活及徽商的商业伦理道德、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新安理学思想的影响等在汪道昆的散文里得到鲜明地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汪道昆,同时又使得汪道昆的散文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9.
1933年鲁迅曾向蔡元培考证求索陈老莲的《博古页子》画集,希望出版。陈老莲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陈老莲的《博古页子》著书乃传世珍品。蔡元培的妻弟周仁是我国著名学者,持有《博古页子》,周仁后代考证家中藏书《博古页子》的版本,请求释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