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彝尊丛考     
围绕朱彝尊,有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在其逝世300周年之际,作为纪念,考订若干相关问题:朱国祚与“朱国祯”两个历史人物的厘析;《曝书亭集》关于“越”若干时候的用法考察;朱彝尊以古人姓名作对句的影响;《静志居诗话》卢文弨辑本序及李符墓表非朱彝尊撰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辑录、考证的方式,对朱彝尊散在各处、存有疑惑的文献和涉及其著述的若干文献做了一些收集和辨正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朱彝尊《书鉴诫录后》;第二,朱彝尊为宋荦临曹全碑卷;第三,朱彝尊佚文《纳兰性德致张纯修二十九简跋》;第四,朱彝尊《蕃锦集》钱澄之《引》;第五,朱彝尊《腾笑集》姜宸英序。  相似文献   

3.
根据诸多史实,考述了一代藏书大家朱彝尊各阶段的藏书活动,通过对<曝书亭集>相关资料的考证,论述了朱彝尊曝书亭藏书数量之丰、内容之广、过程之艰,并在考证的基础上论述了朱彝尊杰出的藏书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文本的研读,摘引原文材料,加以归纳论证,指出朱彝尊金石学成就有四:一是利用金石文字考证历史;二是利用金石文字考释文字;三是利用金石文字校订古籍;四是利用金石文字探讨书法。同时,还分析了朱彝尊金石学成就的取得之因:一是在主动继承与发展金石学传统的同时,接受清初学风转变的影响;二是浙西地区学术传统优良,学术风气极盛;三是毕生搜求金石文字,以求补证经史。  相似文献   

5.
吴超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3):111-116
朱彝尊贯通经史,治学广博,著作颇丰。晚年选刊《明诗综》一百卷,书中别附“诗话”,得嘉庆时人扶荔山房姚祖恩整理成24卷《静志居诗话》(简称《诗话》),单本行世。朱彝尊虽久仕清朝,但不忘故明,《诗话》内有表彰前明孑遗的“微言大义”。由《诗话》之编撰体例、撰述动机与著录内容更可窥晓朱彝尊的政治态度与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考证朱彝尊若干诗文作品背后的本事和外在的手书墨迹、碑刻。包括:第一,《西陵后感旧》本事;第二,《题李上舍骑牛图》诗墨迹;第三,《皇清诰赠夫人龚母李夫人墓志铭》碑刻。  相似文献   

7.
吴超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4):11-15,68
"三礼"中《周礼》和《仪礼》经过历代儒者整理和诠释,钻研得最为透彻,大、小戴《礼记》研究则相对较少。朱彝尊的《经义考》中"三礼"占有很大部分。以《经义考》内所收录的"三礼"资料为线索,阐释清初《仪礼》问题及其历史渊源以及当时《礼记》研究兴起的背景与原因。"三礼"中,朱彝尊更重《仪礼》,突出的正是《仪礼》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这在明清之际,诸儒的礼学思想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嘉兴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南湖文化名人”系列,这次共出版9种图书,按传主生卒时间来排,分别是陆贽、项元汴、李日华、朱彝尊、蒲华、沈曾植、褚辅成、沈钧儒、朱生豪。这9位嘉兴历代名人中,按其最主要的成就,大致来说,陆贽、褚辅成、沈钧儒是从政的;项元汴是负有盛名的大收藏家、大鉴赏家;李日华、蒲华是书画名家,李日华本人也是学者;朱彝尊是诗人、文学家,沈曾植自然是国学大师;朱生豪是翻译家,我个人认为也是文学家。因此,  相似文献   

9.
《明诗综》是清代学者朱彝尊辑录的一部明代诗歌总集。此书现存白莲泾印本、六峰阁印本、佚名乾隆印本、同治西泠吴氏清来堂印本、四库全书本、稿本等版本。各刻印本可以根据里封、讳字、剜改、篇目几方面的差异等来判断。《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此书版本有疏误。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创作背景及地方文化特色作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对“鸳鸯湖棹歌体诗歌”的创作群体、创作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平  王利民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2):17-22,33
朱茂晭的词多为咏物、闺情、登临和酬答之作.这些词分别倾诉了他在故国覆亡之际的深痛悲慨.摹写了他隐居后闲逸放浪的生活,抒发了客游南北时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其词属于婉丽流逸的词人之词,而非醇雅敦厚的学人之词,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清疏秀逸、自然明畅的本色美,词风与其侄朱彝尊主盟的浙西词派异趣.  相似文献   

12.
“浙西词派”是产生、发展在嘉兴大地上的一个词派,也是清代最大的词派,其人员之众、延时之长、影响之大,十分罕见。创始之初,是由当时的六位词人共同在理论及实战两方面倡导推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彝尊。作者通过对朱彝尊不同时期词作的分析解剖.给读者展示了他的词作成就。  相似文献   

13.
李瑞卿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10-15,106
文章认为,朱彝尊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以李梦阳为主,其诗学追随者为辅的诗学流派,进一步刻画了他们之间的诗学传承关系;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公安派在明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公安派为解散沉疴之良药,而以前七子派为诗学正宗。朱彝尊对公安派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与钱谦益形成鲜明对比;以《诗经》和唐诗及前七子为正的诗歌发展观,是他论明代诗歌的理论准绳;对复社、几社等诗歌团体诗人的研究也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进入康雍乾盛世以后,秀水朱氏家族中的诗人表现出由进取转为退缩的迹象。反映在诗歌上,便是从积极探索外部世界转变为深入观照和审视自我心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朱彝尊的从弟朱彝爵,其《鹤洲残稿》中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悲生意识。他笔下的山水已被诗人主体化了,传达的是诗人的内心境界;还有不少描写贫穷生活的诗歌,但悲苦之吟中不乏悠闲之韵,表现出的精神境界是超脱的。就思想和艺术的同一性而言,描写真挚、抒发真情是朱彝爵诗的一大特点。但过于注重个人命运和内心体验,儿女情浓,风云气少,则是朱彝爵诗词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5.
朱休度是秀水派的代表诗人,其诗独具特色,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类:为百姓代言之作;为朋友赠题之诗;为闲情吟唱之曲。在诗歌创作手法上追求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集句、以文或议论为诗、炼字、虚词、叠词、幽默与自嘲、民歌化等技巧的使用方面。  相似文献   

16.
"永恒"这个主题一直在宗教哲学中备受关注。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是继诗人华兹华斯后的桂冠诗人,毕生创作了499首诗歌。其131首的组诗《悼念集》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哀歌之一。此诗为了缅怀其挚友A.H.哈勒姆而作,不仅传达了诗人对不朽的精神追求,以及其人生哲学,还呈现出诗人探索"永恒"问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