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及区域内各种动、 静态交通流的交汇点,也是出行者的换乘点,是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的窗口.枢纽内交通流组织是否高效合理直接影响枢纽的运行以及枢纽内旅客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效率,本文重点分析城市枢纽站对内外部交通流组织的原则和特点,以重庆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分析重庆西站交通流组织模式的方法思路,以期为其他的城市综合枢纽的交通流组织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主导交通方式换乘乘客到达的时变特征,包括常规公交枢纽站点客流组成、换乘客流时变特征,以换乘乘客时间费用最小为目标,以建立了综合客运枢纽主导交通方式与常规公交协调调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可得到常规公交的发车间隔和车辆配置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及时有效的疏散不同时段内主导交通方式到达乘客。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15):126-128
西安车站是西安地区枢纽的主要客运站,随着城市发展,客运量逐年增长,但西安车站站前广场修建年代较早,面积较小,换乘设施不够完善。城市交通疏散能力不足,公交车站布局分散,换乘距离较远;广场周边机动车与行人流线交叉比较严重。为减少流线交叉、提高换乘效率,有必要对广场交通衔接设施进行优化:即近期可调整公交车站分布,增加客流渠化设施,减少流线交叉;远期考虑统筹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衔接问题,并尽快开发修建西安车站北广场。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站、北京南站为代表分析我国铁路大型客运站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发展,借鉴国外柏林中央车站、巴黎拉德芳斯换乘枢纽设计经验,提出应以我国铁路大型客运站新建、改扩建为契机深化城市交通一体化工作.在我国的客运站设计中应增强信息引导、出入站口开设、站区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衔接、以及慢行交通的接入.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站、北京南站为代表分析我国铁路大型客运站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发展,借鉴国外柏林中央车站、巴黎拉德芳斯换乘枢纽设计经验,提出应以我国铁路大型客运站新建、改扩建为契机深化城市交通一体化工作。在我国的客运站设计中应增强信息引导、出入站口开设、站区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衔接、以及慢行交通的接入。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枢纽作为交通网络节点,其较高的交通可达性影响着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功能配置,对城市交通体系综合效益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城市交通枢纽普遍存在衔接换乘效率偏低、枢纽功能单一且与城市功能脱节、运营管理缺乏统筹等问题。借助时空经济理论,构建适用于交通枢纽的分析框架,提出交通枢纽优化要点,旨在完善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提升出行者的时空转换效率。研究表明:应根据需求特征理解交通枢纽上时间价值的非匀质性,着眼于通过压缩中间环节或丰富日程安排优化全程位移链条,并通过优化管理实现交通枢纽运行效益的最大化;从交通系统自身以及交通系统与城市融合角度对交通枢纽进行优化,提高枢纽换乘效率和丰富枢纽的城市服务功能;未来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形成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枢纽项目开发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薛东 《物流技术》2010,29(7):137-139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枢纽项目的建设经验,提出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与配套商业综合开发,并创新思路,对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规划、土地、建设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创新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公共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设施.论文对西直门公交枢纽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查,并用仿真模型为手段对换乘流量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西直门公交枢纽在换乘空间设计、外部交通状况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孟婧 《价值工程》2015,(13):222-22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随着出行距离的不断增加,枢纽的重要性也开始被提上议程。但目前的大部分枢纽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出行者的需求,本文现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对国内外优秀的枢纽案例进行分析,从枢纽的布局、行人换乘模式及枢纽内的交通组织阐述如何进行人性化服务,并提出以后在枢纽规划时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路枢纽相关物流资源整合优化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是实施铁路枢纽相关物流资源整合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分析铁路枢纽相关物流资源整合优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铁路枢纽相关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识别评价法对铁路枢纽相关物流资源整合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特点和客流组织影响因素作为基础,对换乘枢纽运营计划的安排与协调、自动售检设备的布局、客流组织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要快速、有效、安全、合理地疏散与引导大型换乘枢纽的客流,除了要合理设计与建设外,还应在枢纽建设好后有效地利用既有的设施设备,合理有效地对客流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刘先梦  胡康 《价值工程》2022,41(9):51-53
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是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一大趋势.本文提出"功能互补、衔接高效、资源共享、运营一体"的四网融合发展思路,并结合重庆实际总结出"功能有机协调、通道资源整合、线路互联互通、枢纽便捷换乘、运营组织协调"五大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枢纽内铁路客运站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芳 《企业技术开发》2012,(25):17-19,22
为了评价枢纽内客运站的布局优劣和服务水平,进而优化规划方案,文章从枢纽的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以及经济性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定量的方法给出各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再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到布局方案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是当今交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西安市部分居民对于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态度倾向进行调查,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对于出行者来说,换乘时间、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以及换乘衔接的可达性是换乘者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视角基于面向运营方的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换乘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面向运营方的换乘站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两线换乘站采用DEA评价模型进行换乘效率评价,提出相关运营方的运营管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林  何珍 《价值工程》2019,38(29):140-142
地铁换乘站一经建成,站内各种换乘设施、换乘方式等都已基本确定,无法进行大规模改建。分析成都地铁线网客流、换乘客流、乘客行为特征;研究乘客换乘过程,梳理换乘流线;建立地铁网络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实例研究,分析乘客换乘流线,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私家车时代"的来临使得我国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面临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北京市政府和私家车主换乘博弈模型表明,当前政府换乘投资的驻车换乘(P+R)停车场收费标准(基于私家车主效用最大化视角)及规模(基于政府换乘投资成本收益分析视角)均较为合理。但是,为维持驻车换乘(P+R)停车场的运营及促进私家车主清洁出行,政府应加强对私家车主清洁出行的宣传教育,并为驻车(P+R)换乘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和规模的调整预留空间。此外,政府在换乘枢纽换乘投资构建的实惠高效的驻车(P+R)换乘停车场,将为私家车主的清洁出行提供机制性保障,并有助于减少私家车主自驾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8.
动物园公交枢纽作为北京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客运交通枢纽之一,其建设运营对缓解动物园地区公交线路多,路面负荷重、压力大的局面意义重大.根据枢纽实际运营效果及其对周边交通状况的相关影响,本文利用枢纽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从位置环境、建筑结构、枢纽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着重指出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组织、外部车辆流线组织以及客流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上海物流》2008,(2):2
俞正声指出:虹桥枢纽工程建设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换乘功能,更在于是否能建成一个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韩正指出:虹桥枢纽工程是上海功能性、网络化、枢纽型交通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博涵 《价值工程》2013,(26):83-8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路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车站在城市交通中的枢纽地位越来越明显。在城市铁路交通换乘及其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难以令人满意之处。实行城市铁路客站改革,对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提高整个城市系统的运转效率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分析城市铁路客运车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城市铁路车站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改造传统思想认识,改革现行城市铁路车站管理体制,大力加强现有城市铁路车站的改造,对城市铁路车站软件进行更新换代,实现以人为本等对策,使城市铁路车站适应当前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格局,树立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