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颂 《北方经济》2007,(5):29-30
一.农民工问墨的现状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加快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体现了农民工问题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农民工,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以农民的身份在城市靠务工为生,他们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又不能融入城市社会,伴随身份差别的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社会活动差别使他们成为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成为奔波于城市社会边缘地带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2012年提高1.16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加8274万人,增长1.7%。从城镇化的构成来分析,农民工是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也必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内容。西方的城镇化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一种自然发展过程,而我国的城镇化背景是城乡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政策下的“二元结构”,是基于城乡差距基础上的“推一拉”效应。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实现社会身份转换是“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重要内容,“农民工”这一称谓既表示了一种职业。同时又表达了一种社会身份属性,作为与“农民”、“城市居民”并存的第三种社会身份类型.农民工的标签粘贴和身份建构又不同于农民的身份建构。它不仅是一种国家的制度安排与自我角色认同的结果,更是一种社会各方面互动的过程建构。  相似文献   

4.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农民离开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社会上被称之为“农民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的农民身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相背离,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人们称之为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杭州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定位的模糊化、身份认知的失调性、身份转型的矛盾状等特点,从经济上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格局、政治上开通多元利益表达渠道、文化上加强城乡社区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冲突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问题研究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晨 《南方经济》2004,(8):53-55
实行农民工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既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城乡统筹培育大容量的就业载体。城市化战略不要把思路定格在农民身份城市化,而应当淡化与身份连在一起的城乡利益差别。  相似文献   

7.
起落民工潮     
20年民工潮潮起潮落.农民工的身份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盲流”到“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称呼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的逐渐认同。  相似文献   

8.
张道航 《北方经济》2009,(19):28-31
“农民工”一词是中国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国际上也有流入城市的农民.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作为我国特定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农民工”的称呼本身是作为户籍身份的“农民”和作为职业身份的“工人”的一种混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统计监测调查.2008年末全国共有农民工24522万人.其中在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  相似文献   

9.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有近1.5亿的农民进城务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在旧的体制框架中,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愈显突出。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赋予他们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体现教育公平,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沈年耀 《特区经济》2007,2(3):160-161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他们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但同时科技进步对农民工市民化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工向市民的尽快转变,找到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宇 《北方经济》2006,(7):9-1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着许多制度障碍,本文通过对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分析,以找到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进城务工及市民化的十项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城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变、工业化、城镇化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大意义。有关农民工的带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创新来解决。要正确处理多方面的权益关系,推进保障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权利、劳动权益、社会权益和逐步市民化的十项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任辉 《山东经济》2009,25(3):44-48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须正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在城乡二元化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下,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难以保障农民工的相关利益,这对我国社会的安定、城市化的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务之急,必须积极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应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既要解决眼前的困难,以现代社会保障替代传统土地、保障,又要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许丽明 《特区经济》2011,(5):147-149
农民工在为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的同时,又不能完全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处于城乡边缘的"真空地带"。文章分析了农民工在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制度构建,以期对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保 《特区经济》2005,(12):130-132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其职业角色是工人,但户籍仍在农村,其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的一部分特殊群体。是农民向市民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城市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化的社会过程。这一转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进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过程。积极实现这一转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总之,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哲 《乡镇经济》2005,(6):24-26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就了城市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心理,二元结构更使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解决的根本对策是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黄泽群 《西部大开发》2011,(4):146-146,156
目前,我国流动在城乡间的农民工有2.3亿人,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构建。本文从农民工权益保障内涵、受损现状、保障对策等方面对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民工培训是继农民工在城镇“准入问题”以及“权益维护问题”之后的又一前沿课题。当前,农民工选择职业主要借助“关系网络”而较少从政府以及社会机构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加之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培训不足以及适合于农民工的社会培训机构发育滞后的情况下,农民工主观上渴求培训,但他们在培训内容上显得有些迷茫,实际参与培训的动力并不足,特别是对于劳动强度大、报酬不高的技能培训兴趣淡漠。在农民工缺乏培训动力的情况下,相应的培训体系是难以建立起来的。农民工培训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着力点在于让农民工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下”、“住得久”。农民工“过客”心理的消除,必将带来他们潜在培训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年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遇了20多年来的首次“民工荒”.“民工荒”直接原因是短期内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造成的,但是。造成其发生的根本愿因是一直都存在的.那就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民工荒”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同题,由于城乡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僵化;“民工荒”昭示着这种制度已经伤害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改革的出路在于打破这种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出发,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公平性和制度设计的思考,旨在强调农民工社会保障构建的必要性和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中的可行性。指出在目前还不具备建立一元社会保障制度、且一元社会保障在差别社会未必是公平社会保障模式的情况下,应构建以长期目标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的.以“底线保障”为基础的分类分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