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2006)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席卷了珠江三角洲,一直和中国农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密不可分的珠三角遭到了农民工的“集体背叛”。“民工荒”给农民工的工作境遇和行为心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006年7~8月,以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蔡禾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市场、制度和网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对该地区农民工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用确凿的数据呈现出农民工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私企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民工潮”,如今在一些沿海城市居然变成了“民工荒”。归结起来,民工权益受损是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而发起这场“用脚投票”的隐性反抗的正是变化了的“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社会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和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警示拥有大批“新生代”农民工的私营企业必须正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再度袭来,不过这次,范围更大。前所未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悄然变化,“民工荒”席卷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同时,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民工短缺”,并由此拉开了中西部与东部争抢农民工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两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或从事服务业,在这中间,第二代农民工逐渐占据了绝大部分,他们在成为农民工主体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成为市民,不愿回到农村成为农民。因此,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而在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就面临一种“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分化与留守儿童流变的相关性研究是对留守儿童研究的拓进。安徽省枞阳县DS村的个案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发生了横向上的职业分化和纵向上的岗位分层,初步形成了自立门户的工商业者、企业白领和完全依赖受薪的苦力从上到下的蜡烛台式的分层结构。留守儿童就是父母为外出务工谋生的农民工而守望着家园的法定劳动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流变即是留守时期里发生的留守儿童由“留守”到“非留守”或非留守儿童由“非留守”到“留守”等的变化及其结果的确定。留守儿童次生于农民工,留守儿童流变决定于农民工分化,留守儿童流变的方向及其结果的确定也决定于农民工分化流动的水平及其分层位次等。因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前提是农民工的销镕。  相似文献   

6.
徐恒杰 《乡镇经济》2009,25(8):126-126
据报道,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前不久在深圳市就业工作仁义上表示,现已成年的“农民工”第二代有很大变化,他们在稳定就业后不会再回归土地而会选择留在深圳,因为,“农民工”这个概念在深圳将会消失。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农民工总体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供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民工荒”已成为常态.同时,农民工流动的稳定性增强,在服务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比重开始上升.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收入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大部分不愿意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预计“十二五”农民工数量增长将放缓,年均在600~65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8.
金志安 《中国经贸》2010,(6):116-117
2008年9月经济危机席卷中国,我国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农民工返乡潮”。本文在特定要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修改模型,并表明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民工返乡的根本原因,经济波动只是表现出来的直接原因,且此次“返乡农民工”未来再就业的报酬变化、财富分配是不确定的,但却会加快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民工培训是继农民工在城镇“准入问题”以及“权益维护问题”之后的又一前沿课题。当前,农民工选择职业主要借助“关系网络”而较少从政府以及社会机构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加之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培训不足以及适合于农民工的社会培训机构发育滞后的情况下,农民工主观上渴求培训,但他们在培训内容上显得有些迷茫,实际参与培训的动力并不足,特别是对于劳动强度大、报酬不高的技能培训兴趣淡漠。在农民工缺乏培训动力的情况下,相应的培训体系是难以建立起来的。农民工培训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着力点在于让农民工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下”、“住得久”。农民工“过客”心理的消除,必将带来他们潜在培训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1月7日,43名“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方网站上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如果公示通过,这批“优秀农民工”便可优先申办上海户籍。而一同公示的“农民工先进个人”,通过后则可申办上海市引进人才居住证。这是上海的户籍第二次为农民工“开口子”。去年,上海曾为首批“全国优秀农民工”办理直接落户手续。  相似文献   

11.
刁孝堂 《重庆经济》2008,(2):57-57,64
近年来,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针对“农民工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比如,重庆市专门设立“农民工日”,加强对农民工的关爱;利用专项资金,确定专门的培训基地,对农民工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推行农民工医疗保险,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等等,值得肯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09,(1):24-24
财政收入高增长背后的隐忧;不能让农民工承担金融风暴成本;“4万亿”要倾听“生态”的声音;社会分层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已成为施工生产的中坚力量.在一线最艰苦、最容易出事的作业场所几乎都是农民工,如果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大问题.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工作环境,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高度重视农民工入会工作,加强“五同”管理,让农民工找到“家”,给农民工“家”的感觉,让农民工感受到“家”的温暖,赢得了广大农民工的拥护和赞许,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工”是个身份概念.是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的遗留物。伴随身份差别的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社会活动权利差别使得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即使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形式上的身份差别,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仍然得不到本质上的改变。当前,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左右.若城乡身份差别继续存在,“农民工”群体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2月17日,旨在帮助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民工解决就业和生活困难问题的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正式启动。本刊记者就“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采访了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李守镇。 进一步叫响做实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 记者:全国总工会启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李守镇: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相似文献   

16.
“要用真情关心好农民工,用关爱服务好农民工,用制度管理好农民工,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近日,重庆市召开全市农民工管理“四好”经验推广会议,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和用工单位,认真学习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农民工的“四好”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把“四好”经验打造成重庆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深圳市282农民工为样本,从农民工主体视角,探讨“民工荒”背景下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动机,从微观层面讨论“民工荒”的发生机制。文章研究发现,“民工荒”是农民工面对长期以来经济待遇差、社会生活支离破碎、政府和企业责任缺失所作出的“用脚投票”的抗争手段。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实现迅速转型的前提下,缓解“民工荒”应当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吴鹏程 《改革与开放》2012,(8):68-69,71
“民工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难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经济体量的迅速扩大、粗放型的用工方式导致了农民工市场需求量居高不下,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壮大、农民工的分流、公共服务的缺失等又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农民工供给量的减少,农民工“供需”间的失衡导致了“民工荒”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尝试提出“民工荒”的缓解之策.  相似文献   

19.
张道航 《北方经济》2009,(19):28-31
“农民工”一词是中国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国际上也有流入城市的农民.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作为我国特定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农民工”的称呼本身是作为户籍身份的“农民”和作为职业身份的“工人”的一种混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统计监测调查.2008年末全国共有农民工24522万人.其中在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而农民工主体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农民工主体意识缺失表现在农民工进城的被动性及找工作时和打工过程中的保守性。因此,应激发农民工的积极主动精神、鼓励农民工努力开发自身潜力,主动寻求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