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来自湛江市农村的微观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Logit模型三个回归模型,分析了合作社有效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合作社通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协调成本、考核成本以及扩大市场范围改善农户对分工与交易费用的权衡效率,拓展农户分工经济的范围,提高农户参与分工的意愿和能力。合作社通过降低专业化风险、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和专业化生产收益帮助农户更好地在专业化与家庭安全之间、农户家庭兼业化和农民职业化之间进行权衡,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同时还通过提升农户的个人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迂回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增强农户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是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它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实行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天津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我国蔬菜已经超过粮食总产值,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蔬菜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天津把"减粮增菜"作为"十三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经营决策行为。通过对天津32个村的223户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掌握了天津设施蔬菜经营现状。[方法]构建了农户生产经营决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蔬菜种植户的经营决策行为,并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农户年龄、生产年限、技术培训和政府的农业规划对农户设施生产决策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其他因素均不显著。[结论]文章得出政府应在农业技术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财政支农政策、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期推进设施蔬菜的规模化、科技化和专业化,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分工合作理论为基础,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否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西部地区5省20县35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验证了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够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即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专业化生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户主、家庭特征、主要农产品类型、参与订单农业情况、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组织生产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专业化经营格局,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文章基于2010—2017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对各市(州)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区域专业化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近年来甘肃省各市(州)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提升,有效促使农民收入增加,但相对于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变量而言,农业区域专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将甘肃省14个市(州)划分为比较优势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并提出实施农业区域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生产发挥地区优势以及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从强化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方向、扩大农业区域专业化经营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甘肃省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析家庭劳动分工视角下耕地转入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用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提出假设,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行实证估计。研究结果:(1)专业型农户耕地转入率为76.39%,远高于不完全分工型和完全分工型农户;(2)耕地利用技术效率随农户家庭分工演进有明显的变化,专业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高于完全分工型农户,不完全分工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最低;(3)农户耕地转入比例的提高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其经营耕地总规模超过2.00 hm2时,耕地利用效率开始降低。研究结论:(1)通过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筹发展可促进农户家庭专业化分工及提升耕地利用效率;(2)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应保持适度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农户绿色农产品优价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绿色农产品无法实现优价,是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基本国情和农情下,探讨普通小农户绿色农产品的优价路径,助力小农户更好更快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尤为重要。[方法]文章首先从理论和制度层面剖析了绿色农产品无法优价的一般原因,其次基于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绿色生产现状调研,深入剖析当前规模经营主体与普通小农户分别在绿色生产各阶段的优势与劣势;进而分析当前新型经营主体的优价途径对普通小农户的适用性。[结果]当前大部分普通小农户都很难借鉴规模经营主体的优价模式,普通小农户绿色农产品想要实现优价,除了必要的公共服务支撑,还需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结论]基于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和强化外部服务支撑,从降低绿色生产成本、拓宽绿色市场渠道、规范绿色市场环境、强化绿色认证监管、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助力绿色生产的普通小农户走上优质优价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和生产经营两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户生产分工差别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户的生产分工程度具有明显差别,分工环节数量在3~5个之间和9个的农户比例较高;农户生产分工主要受到交易费用和经营状况的影响,交易费用会抑制农户生产分工,良好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农户选择生产分工;中低分工水平农户的分工受交易费用影响较大,同时还受种植业收入和兼业状况的影响;高分工水平农户的分工取决于经营收益、市场化倾向和户主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内在关系试图找到云南省新型农民经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在归纳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的进展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计算互补系数。[结果]云南省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其中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水平大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说明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潜力较大,且与农民合作社的互补效果明显。而农民合作社体系中效益能力的发展水平大于社会影响和基础资源,但与家庭农场互补效果一般。[结论]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互相补充,在充分考虑各自劣势的基础上,相互融合,通过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促进云南省新型农业持续发展,以期为区域农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破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与地权固化、土地"碎片化"之间的困境。[方法]基于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山东省东平县H村土地改革实践、效果、经验并提炼理论启示。[结果](1)由于就业能力等差异,导致农户群体产生分化,进而形成了"中青年务工经商,老年人留村务农"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社会功能结构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农户兼业化"社会成员地位结构;(2)对于部分就业能力较弱等农户而言,为了降低城镇生活成本,会将农业生产的产品输入到城镇,形成了"农村供养城镇"的城乡关系模式;(3)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及经济作物种植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潜在可能,但社会结构变迁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交互作用对土地流转有抑制性。[结论]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为特征的"虚拟土地"制度有助于维护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增进农户土地收益、强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探明黄河流域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方法]文章基于黄河中上游1 393份农户样本与1 779份"作物种植类型"样本,分别从家庭层面和作物种植类型层面,聚焦于经营规模、耕地块数和经营种类3个维度,分析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结果](1)在家庭层面和作物种植类型层面,经营规模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间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耕地块数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存在稳健的抑制作用;(2)经营种类促进了农户家庭层面的有机肥施用行为,但在作物种植类型层面,抑制了农户的有机肥施用行为;(3)从作物种植类型层面看,当农户种植1种或2种类型作物时,经营种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当农户种植3种类型作物时,经营种类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结论]注意经营规模的适度性,引导和推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手段,集中土地连片经营,有效减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抑制作用,促进和建立更高效的农产品流通及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小规模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规模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是各种农业生产灾害的承灾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增强其抵御和防范农业生产灾害风险的能力。但小规模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低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因此,拟在整理关于我国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的文献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约我国小规模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重要因素。[方法]首先按照严格的筛选标准,确定105篇文献为研究基础文献样本;其次,逐篇采集文献信息,筛选显著影响因素指标,建立数据库,并按照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区域划分进行数据统计;最后,对各个指标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问题越来越受重视,2015年后进入相关研究的井喷发展时期。研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经济作物。显著影响指标包括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比重、农户对灾害风险的了解程度、灾害发生及影响产量频度、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户对农业保险作用大小的认识、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是否有政府救灾补贴、政府承担保费水平等。各区域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全国区域趋势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基于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和惠农金融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提高农业保险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山西农业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和评价,为该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比粮食产销平衡区省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结果]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按照变化趋势将其分为2010—2013年的稳定不变期、2013—2016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及2016—2020年的缓慢增长期3个阶段。内部5个子系统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趋势差异大,表现为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2010—2020年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各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区域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其中山西省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慢,农业新业态发展不稳定,尚处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阶段,结合山西省整体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农业转型仍需要时间去深化。  相似文献   

14.
刘晗  王燕  王钊 《农村经济》2020,(2):106-112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是推动农户生产分工发展。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参数估计和夏普里值分解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营效益与交易成本对农户生产分工的影响效应和贡献度大小。结果表明:经营效益显著促进农户生产分工发展.交易成本对农户分工深化产生抑制作用。经营效益主要影响技术密集型和半劳动密集半技术密集型环节分工。交易成本对各个环节生产分工都有较强影响力,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分工上尤为明显。收获环节农户分工程度较高,其受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户生产分工须着重于降低交易成本,考虑经营效益因素影响,逐步推进不同类型生产环节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走向市场化进程中为克服新的矛盾和问题,由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它以市场为导向,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改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促进专业化分工、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破解农民增收难等深层次矛盾,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以来,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进行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拥有较高水平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其显著特点是"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这种既能保留传  相似文献   

17.
<正>发展家庭农场是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提出的重要命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一个急迫的任务。发展以适度规模为特征的家庭农场,既坚持了我国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基本经营制度,又能够提高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1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及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这次会议还特别强调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既注意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要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的服务主体。为深入研究乳业发展经验,特别是合作社模式与乳制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内在机制,探讨提升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中国国际经济交  相似文献   

19.
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农产品的供给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河北省7个县(市)16个村庄558个农户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认为农户户主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及土地调整频率、社区及政府对规模经营的支持对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产生重要影响,而土地可获得性、非农就业的难易程度、获得社会化服务的难易程度、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以及当地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和农民增收难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农户为基础,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基本经营主体,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形成的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特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和经营模式的集合。分析构建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原则,总结我国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